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8世纪初阿拉伯人开始征服中亚到20世纪初俄国人征服共管辖中亚这一千多年的中亚伊斯兰教史,在世界伊斯兰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亚伊斯兰教史的分期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和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探讨伊斯兰教对中亚各民族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公元7世纪中叶,阿拉伯人摧毁了萨珊王朝,势力达到伊朗东部的呼罗珊,伊斯兰教出随之东进。但在8世纪初之前,阿拉伯人虽然经常侵掠中亚河中地区,但传播伊斯兰教在当时并不是阿拉伯战士所关心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掠夺财富与掳获战利品.直到8世纪初,阿拉伯的呼罗珊总督层…  相似文献   

2.
由势不两立,到共谋和平——对于拉宾被刺,阿拉伯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正是这位拉宾,曾经和他们打了几十年的仗。拉宾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担任以军总参谋长,率军队侵占了耶路撒冷旧城、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加沙及西奈的大片阿拉伯土地。这场战争致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阿拉伯人仇视他是有充分理由的。但还是这位拉宾,执政三年多来,克服种种困难,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作了不屈不挠的努力。拉宾不仅同巴勒斯坦和约旦签订了一系列和平协议,使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3.
在伊斯兰教诞生以前,阿拉伯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阿拉伯半岛范围内,其人口的迁移规模很小。公元7世纪,随着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阿拉伯人的力量在阿拉伯半岛迅速崛起。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在四任哈里法的统帅下,“一手持剑,一手拿《古兰经》”,走上了对外扩张、建立阿拉伯大帝国的道路。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阿拉伯人所到之处,通过与当地被征服者共同生活及联姻等途径,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阿拉伯民族,也奠定了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基础。目前,除了西亚、北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犹太人国家,但除犹太人外,以色列还有为数众多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翌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成立,紧接着爆发了第一次阿以战争。其间,大约有3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迫逃离家园。在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只剩15万人。这15万人阿拉伯人及其后代就成了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由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人口出生率很高(达42‰),因此目前以籍阿拉伯人已增至75万,占以色列全国总人口的18%。  相似文献   

5.
沈健 《世界知识》2023,(22):74-75
<正>“Fauda”在阿拉伯语里的意思是“混乱”,以色列和哈马斯的战争带热了一部奈飞剧集,那就是Fauda,中译名《高墙边的混乱》。这部剧是2015年首播的,迄今已经发行四季共48集,讲述了以色列国防军卧底部队针对阿拉伯人开展的秘密行动,发生地是在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四季扩展至比利时、黎巴嫩。  相似文献   

6.
赵新安 《科技信息》2012,(25):214-214
阿拉伯语被公认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个语种,而阿拉伯语法则是其难点的最好体现。在阿拉伯语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即阿拉伯语法界的杰出人物几乎均为非阿拉伯人,正是这些非阿拉伯人的努力,阿拉伯语语法才得以尽早成型和完善。本文在几个重点语法学派的基础上,介绍部分著名的非阿拉伯人语法学家,并阐述他们的语法成就。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史书上称阿拉伯为大食,它的崛起大致与我国唐朝同时.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团结、组织阿拉伯人消除了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实现了政治统一.到哈里发欧麦尔(634-644)和奥斯曼(644-656)执政期间,阿拉伯人开始了对外扩张.在灭亡波斯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对中亚的人侵.阿拉伯人对中亚的征服可划分为三个阶段,67y-705年的30年间是初期的征服.公元61年群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之后,以巴士拉为基地花了近几年时间(633-671)彻底征服了波斯东部的呼罗珊地区.6D年以后就以呼罗现为基地,派兵越过阿姆河(…  相似文献   

8.
叙以谈判:全面和平的关键叙利亚在中东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阿以冲突中,叙利亚曾直接参加了1948年的巴勒斯坦战争、1967年的六·五战争和1973年的十月战争。特别是在1973年的战争中,叙利亚与埃及联手重创了以色列。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稳操权杖26度春秋,成为中东政治舞台上为数不多的元老派铁腕人物。多年来,叙利亚一直高举抗击以色列的旗帜,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这种坚定立场,不仅使叙利亚成为阿拉伯抗以阵营中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使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塞尔柱人是雇佣军出身而攫取最高权力的典型。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相似文献   

10.
中苏会谈的深远影响过去半个月中,国际间最重大的事件,是毛泽东主席同赫鲁晓夫主席在北京的会谈和这次会谈所取得的成果。当两国最高领导人举行会谈的时候,正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力量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进行着紧张、尖锐的斗争的时候,正是美英帝国主义对黎巴嫩和约旦的武装干涉不仅威胁着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安全、而且也威胁着亚非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的时候。如何巩固伊拉克民族革命的胜利?如何支持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如何缓和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如何击退美英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各国人民一致关  相似文献   

11.
7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多种宗教并存,各宗教之间尽管存在着冲突,然大体上能够和平相处。8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中亚,一部分居民改宗了伊斯兰教;然而,终倭玛亚王朝一代,伊斯兰教并未在中亚取得胜利。阿拉伯人的征服将阿拉伯文化带到中亚,直到倭玛亚王朝统治末期,阿拉伯文化并未在中亚产生重要影响。在共同抵抗阿拉伯人入侵的过程中,突厥文化开始与中亚本地文化融合,开启了中亚早期的突厥化。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地图上看,伊拉克正好位于中东地区的心脏地带。如果把视野再放大一点来看,这个地带又正是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的枢纽。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环绕四周,从古至今,东来西去、南行北往,莫不经行于此。正是这个面积不大的平原,哺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见证了辉煌的历史。但辉煌的历史也沉淀着深重的矛盾和仇恨,引发着纷繁的冲突。伊拉克东面的伊朗,是波斯人的天下。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曾毫不留情地征服过两河流域,灭掉了新巴比伦王国。而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大军又横扫波斯帝国,结束了古代伊朗人的辉煌。此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13.
麦地那时期是伊斯兰教发展和阿拉伯国家初创的重要时期。当时已在阿拉伯半岛上相处近千年的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的关系也经历了从合作到冲突的演变。造成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双方政治经济实力的变化和各自需求的不同,也是伊斯兰教从初创到传播和阿拉伯民族从统一走向扩张的必然结果。犹太人也就成为阿拉伯人征服的第一个“异族”。  相似文献   

14.
公元7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占据呼罗珊而传入今中亚南部地区,并由南而北,以战争、商贸和传教士等形式在一千余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后,最终普及中亚。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对当地社会、民族及原有化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从海湾战争一个月来的空中作战中,人们还难以断定今后战争的发展。但是,美伊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可能的得失却是很可以探讨的问题。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将受到沉重打击。如果伊拉克在战争中被打垮,为了该地区的力量均势和政治稳定,有关国家可能会努力保证伊拉克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限制它的军事发展。如果伊拉克顶住了多国部队的打击,使战争久拖不决,萨达姆可能会成为阿拉伯甚至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偶像,以他为代表的阿拉伯激进势力将对美国及西方在中东的利益构成长期挑战。即使伊拉克在战争中败北,但只要萨达姆政权未垮,由于它与多国部队史无先例的顽强抗争和战绩,也可能使萨达姆积累起充当阿拉伯世界精  相似文献   

16.
“样板性战争”伊拉克危机与中东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美国方面考虑,伊拉克战争首先是一种“样板性战争”,无论对它在阿拉伯地区暂时的盟友(如沙特、科威特、埃及、约旦等)———作为一种示范,还是对它在穆斯林世界的对手(如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苏丹等)———作为一种警告;这场战争同时是对美国政界和金融界中犹太人强大势力的回报,是对以色列国家安全的背书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出发,此次危机可能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令它们不寒而栗,这些国家对此既无奈、又愤懑。美国在毁灭一个阿拉伯政权的同时,却默许以色列的坦克和…  相似文献   

17.
关键语句:阿拉伯人不是全都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文化不是阿拉伯民族独有的文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是伊斯兰教。19世纪初学习西方的思潮,在20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石油衍生着福与祸。阿拉伯民族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民族至上,而是国家至上。中东争端的漫长冲突展示了阿拉伯的一些弱点。  相似文献   

18.
阿尔及利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家。远在公元前三世纪,这里就建立了柏伯尔人的王国。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北非,阿拉伯的语言、文化和伊斯兰教逐渐传播。从八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和柏伯尔人逐渐成为阿尔及利亚居民中的主要部分,阿拉伯文化也成为北非的文化。从1830年起,在长达一百三十二年的殖民统治下,阿尔及利亚的民族文化遭到极其严重的摧残,法国殖民主义者为了把富饶  相似文献   

19.
印权斌 《世界知识》2013,(14):62-63
2800年前,生活在极寒地区的稚利安人进入伊朗,带来了敬拜火与光明的原始信仰。后来,历经阿契美尼德、安息和萨珊王朝10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这一信仰逐渐复杂成熟,构成了扬善弃恶、敬拜光明、诅咒黑暗、崇尚善思善言善行的一整套神学理论体系。有学者认为,拜火教(在中国又称袄教)带有一元论色彩的善恶斗争观念,影响了扰太教、基督教乃至伊斯兰教思想。1300年前,阿拉伯人人侵,伊斯兰教遂取代了拜火教乃至整个波斯帝国文明。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年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交给艾森豪威尔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担心英法侵埃战争失败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会形成“对西方的主要威胁”。因此他建议,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要“克服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否则,美国就无法在中东“填补真空”。“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根据这个“蓝图”设计出来的。人们看到,美国的侵略矛头不是针对某一个阿拉伯国家,而是指向全体阿拉伯民族,目的是要打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缺口,从阿拉伯人内部来击溃阿拉伯民族主义。但是,美国的这种企图是肯定地不会成功的。杜勒斯的悲哀正在于:他既不懂得历史,也不懂得时代。去年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再一次表明,阿拉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