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调查为依据,对区内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以及将来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从而为崇信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和救灾及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合阳县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用灾害点密度、坡型、坡高、坡度、岩土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6个因子建立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进行合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根据计算分析,最终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4个区.其中高易发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16%,中易发区占总面积的4.47%,低易发区面积占总面积的3.98%,非易发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1.39%.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辽宁省西丰县下辖的西丰镇、更刻乡等12个镇、6个乡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岩性软硬程度、距河流远近、年平均降水量、土地利用类型和距道路远近等8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基于ArcGIS平台,结合信息量模型对西丰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得到西丰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划分图,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丰县南部、东南部、东北部及河流两岸、道路沿线;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依次沿高易发区外围分布.(2)西丰县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由坡度、岩性软硬程度影响因素控制,经降水因素诱发,受河流和道路建设所代表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坡向、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类型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西丰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差异分布.  相似文献   

4.
基于贵州省丹寨县最新开展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选取5类主要地质灾害影响因素,采用信息量法,在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丹寨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等4个区。  相似文献   

5.
6.
玉树"4·14"地震发生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递增。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分析研究,选取了历史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植被条件、降雨量、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平台,对玉树"4·14"地震震后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程度划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贵州省瓮安县各类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发育分布规律,根据瓮安县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区域内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计算与叠加,并依据分区的标准,利用ArcGIS软件内置的自然间断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将区域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和区域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进行叠加计算,得到瓮安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根据分区结果可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41.5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县面积38.6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县面积19.86%;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3个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1.00%、42.54%、16.46%。研究结果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预警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上海市浅层土层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成陆年代及淤泥质土层与砂性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对上海市固有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分区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区域灾害防治的前期工作。构建一个符合区域地质环境的灾害评价体系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区域适用性起决定性作用。在对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分析后,选取降雨、坡度、岩性等8个影响因素,利用信息量模型对盘州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靠近道路和断层相对集中的区域;易发性高和较高区域呈带状分布,占盘州市国土面积的38.62%;随易发程度的升高,各区域分布的灾害点数量增多,灾积比也逐渐增大,说明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的实际情况相符,分区划分合理。研究成果可为盘州市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评价体系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对区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距离构造的距离、年平均降雨量、距离水系的距离、距离主干道路的距离、煤矿工程活动共8个指标,通过GIS平台使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对富源县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煤活动与工程地质岩组是富源县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区内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较低易发区、中易发区、较高易发区、高易发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83.8km2(19.54%)、449.77km2(31.12%)、759.67km2(23.53%)、1004.99km2(13.93%)和630.97km2(11.89%),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与采煤活动区分布较一致,是灾点较为集中的区域。通过ROC曲线验证,正确率为77.95%,表明区划较为合理,可以为富源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恩施州地质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恩施州地质灾害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这一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建立了在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建立恩施州地质灾害数据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开展西藏自治区亚东县道路连通性及其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对改善当地路网连通性、提高山地灾害紧急疏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亚东县道路和地质灾害数据;利用模糊层次法评估道路综合性能,构建道路连通性模型和地质灾害指数模型,探讨地质灾害对道路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东县地质灾害点有29个,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西南部区域,以崩塌为主.(2)路网具有典型树状特征,综合性能较好,但空间发育不均衡.(3)道路全局连通性呈现出“三核、两轴、一圈”的空间格局;局部连通性的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4个局部高值区;中心连通性圈层结构明显,从中心向边缘的距离衰减特征明显.(4)亚东县地质灾害对居民点至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大,对居民点至县政府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次之,对居民点至最邻近的乡(镇)道路连通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梅罗指数法构建的评价因子筛选和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专项评价中的关键性评价因子和提高单因子评价标准的区域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内梅罗指数法构建的筛选和优化方法。以建立的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表为基础,通过确定质量类别和计算非零结果数,获得评价因子排序;再以排序为参照,通过优化单因子的评价标准,提高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以东营广饶县海水入侵评价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钠吸附比是广饶县海水入侵评价的关键性评价因子。评价标准经过优化后,单因子指数法与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氯化物优化效果最为显著,与之前相比提高了21.7%。该方法可为某些特定目标的修复和改善以及跟踪性或周期性评价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湖南省地质灾害的种类和规模,总结了当前地质灾害评估及预测的方法和手段。并针对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利用模糊数学相关理论,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快速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数学模型,对湖南省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动态、快速、准确的将湖南省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为极危险区、重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微度危险区、无险区,为湖南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及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AHP法构建了渠县老龙洞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遗迹在科学研究上具有较强的典型性、稀有性和系统完整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普价值;但是旅游开发程度低和基础设施薄弱等是旅游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4年—2018年长江黄石段三峡断面和风波港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运用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两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传统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均为Ⅲ类,但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考虑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较为全面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灰色聚类法建立白化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河流水质类别,其评价结果优于传统、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公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监测管理存在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开展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并分析了系统开发目标、开发原则和研究的关键技术.在系统实践过程中,结合西部一条运营高速公路中重点地质病害路段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基于GIS的公路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以地质灾害的空间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为基础建立系统数据库,依托数学评价、预测和预报模型以及GIS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形象地评价、预测和预报了地质灾害,为西部公路建设管理部门有效控制和防治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结果的影响。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层岩性、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和地震峰值加速度总共7个评价因子组成对照组指标体系,通过坡体稳定性分析得到潜在失稳面积与小流域面积比评价指标,构建包阔地表起伏度、地表粗糙度、沟壑密度、距断层距离、地震峰值加速度和潜在物源分布面积与小流域面积比的试验组指标体系,采用确定性系数模型,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个泥石流易发性区。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指标体系与对照组指标体系的泥石流易发性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频率比值分别占总频率比值的88.17%和85.88%,表明两种评价指标体系均客观、有效的评价了安宁河流域的泥石流易发性。试验组指标体系的AUC值达0.767,与对照组指标体系的AUC值相比提升了1.99%,表明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坡体稳定性因子相较于仅考虑孕灾环境因子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更好。为提高泥石流易发性评估结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庆市是我国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省市之一,长期以来,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影响了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为了加强对质灾害规律的研究以及科学地管理地质灾害信息,初步探讨了基于GIS的重庆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ChongQing Geologic Hazar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设计与建立。该系统面向用户,依据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开放性的原则设计,并且以MapGis和MapInfo、Mapx作为后台支持,利用Visual basic5.0中文企业版作为开发语言。该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与更新、信息的空间与查询、信息的可视与GIS功能、信息和系统说明与帮助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20.
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对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多模型耦合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运用广泛,但将(Weight of evidence,WOE)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耦合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较少。以滇东北山区威信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等12个滑坡评价因子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证据权计算得到证据权对比度、滑坡栅格占比和分级栅格占比,对指标因子进行分级,构建WOE-SVM模型计算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dex,LSI),利用GIS平台得到研究区易发性分级图。结果表明:滑坡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河流流域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区域,SVM和WOE-SVM模型评价结果与滑坡空间位置分布基本一致,但耦合模型精度高于单一SVM模型,其评价结果也更加合理有效,可为当地滑坡灾害的治理与预防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