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思想基础、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新变化,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机遇。全力推进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抢抓机遇,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弘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要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会主义建设力量;要创新方法,在坚持原则、拓宽渠道、巩固阵地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建国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基本方针"、"四项政治制度"。"一个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由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政治要通过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四项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项政治制度"是"一个基本方针"的制度载体。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走这条由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法制包含于民主政治之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进程就是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全球一体化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意识形态的竞争与对抗,尤其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有利之机,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可以说是对抗全球化进程中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秩序,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构建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蕾 《科技信息》2011,(36):I0034-I0035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实行治理或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我国的民主法治现状,进而分析了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究竟什么是法治精神,需要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法治精神是指法治的宗旨或主要意义,是法治所固有的内在品质、品格和品性.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可以概括为良法至上精神、社会主义宪政精神、公平正义精神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法治观由治国之术升华到人治国家相对立的国家形态是认识上的飞跃。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法律地位的至上性,法律内容的正义性;法治主体的人民性。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现实化的客观运动过程,经历了近百年漫长坎坷之路,直到今天仍存在着障碍法治进展的诸多因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方法工作,保证法律正义品质;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至上地位;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稳定的社会、人本的社会、利益协调的社会,更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和运转需要法治机制支撑。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通过立法、守法和司法等重要环节,加强法治建设,彰显法治精神,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这就意味着,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实现法治化,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以法治规则为先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历史的选择.在新时期下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对此作实践性分析,以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对我国的改革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明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支柱,并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思想道德建设在培养“四有”新人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是内在互动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更好更快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根本保障。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应努力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与加强党的建设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之中,以实现二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这个制度.要使社会主义具有生命力,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有发展前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论重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重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条件,分析兴起重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具体体现,探索推动重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必然与迫切需要,这已成为学界共识。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之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丰收”,用“雄狮”“喜鹊”指代生产力的高度而健康的发展、良好的思想道德与社会风尚,亦即“武功”和“文治”,进而概括提出“雄狮+喜鹊”的社会主义成熟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