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构造了q形变的非谐振子广义偶奇相干态,并研究了其高阶压缩和高阶反聚束特性.结果表明,广义偶奇q- 相干态都在不同的参数区存在压缩效应,随q变形的增大,偶 q-相干态的高阶压缩效应减弱而奇q- 相干态的高阶压缩效应增强.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广义偶q- 相干态出现高阶(N≥2) 反聚束特性而广义奇q- 相干态则出现聚束效应.随 q形变增大,广义(偶) q- 相干态的高阶反聚束(聚束) 效应都增强.  相似文献   

2.
构造了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叠加相干态,研究其压缩效应,反聚束效应等非经典效应,并推广到q-形变情形,发现参数R在某一范围内取值时,对叠加态的压缩效应有影响,其中,R取某一值时,压缩效应曲线有峰值(叠加态具有最大的压缩效应),R取某一值附近,叠加态出现了反聚束效应,并发现q从0.1~0.9范围内取值时,随着q的减小,叠加态的压缩效应和反聚束效应都增强。  相似文献   

3.
构造了电场中q-形变谐振子广义奇偶相干态的叠加态,并研究了其基本特性,进一步讨论了叠加态的压缩效应,揭示了电场强度、形变参数及相因子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讨论了叠加参数p、相干参数(R,θ)对真空态与相干态的叠加态振幅平方压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压缩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的振幅平方压缩特性和量子统计性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相干叠加态在场的两个正交分量上分别产生振幅平方压缩效应,并呈现光子聚束及超泊松分布等特性.相干叠加态的压缩效应与压缩参量及相干参数有关,相干态的相位和压缩相位也会对叠加态的非经典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一维线性谐振子引入q—形变谐振子,构成旷形变谐振子的量子Heisenberg-Weyl代数,构造了SU(2)q-奇偶相干叠加态,计算了在此态下的期望值,通过理论计算作图研究了其非经典效应.发现由于形变参数的影响,其压缩效应和反聚束效应具有丰富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构造了有限维 Hilbert空间 q-奇偶相干态 ,研究了它们的压缩效应 ,发现这两类相干态都可以出现正交压缩效应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叠加相干态的位置熵和动量熵的压缩特性,并运用数值方法计论了相干态强度、相位角和叠加参数对叠加相干态位置熵和动量熵压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叠加相干的位置熵和动量熵均可呈现压缩性,熵压缩度与相干态强度、相位角和叠加参数均有关系,相干态的相位角对场熵压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真空态与相干态|α〉叠加态的熵压缩性质,并比较熵压缩与方差压缩的关系.研究表明:当权重b及相干态的振幅R取不同值时,叠加态的熵压缩和方差压缩分别满足熵测不准关系和海森堡测不准关系,且熵压缩比方差压缩能更灵敏地量度光场的压缩性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压缩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光场与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熵的演化特性及粒子数反转效应,并与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光场的场熵特性及粒子数反转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叠加态光场的场熵都随时间呈准周期变化,反转粒子数随着时间呈周期性的崩塌-复原变化.与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相比,压缩相干态和真空态构成的相干叠加态与二能级原子的纠缠更强,反转粒子数随着时间变化所呈现崩塌-复原效应的周期变得更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光场Fock态和真空态、相干态和真空态的迭加态中场平方振幅的压缩效应。结果表明只有两光子或四光子Fock态及平均光子数不太大的相干态与真空态的迭加态在一定条件下能存在场平方振幅的压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波函数的叠加,并给出波函数态的表象及几率的Mallat递推算法。这种算法既可以把波函数按基本征函数展开,又可以按其态叠加原理合成。  相似文献   

13.
用图乘法计算杆系结构位移时,叠加原理(见文献[1]140页~143页)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种运算通常比较复杂,时有运算失误且不易察觉。为简化运算,本文提出一些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4.
Superposition is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quantum theory and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numerous single-particle interference experiments. Quantum entanglement, the coherent superposition of states in multi-particle systems, yields more complex phenomena. One important type of multi-particle experiment uses path-entangled number states, which exhibit pure higher-order interference and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metrology and imaging; these include quantum interferometry and spectroscopy with phase sensitivity at the Heisenberg limit, or quantum lithography beyond the classical diffraction limit. It has been generally understood that in optical implementations of such schemes, lower-order interference effects always decreas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at higher particle numbers. Such experiments have therefore been limited to two photons. Here we overcome this limitation, demonstrating a four-photon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linear optics. We observe interference fringes with a periodicity of one-quarter of the single-photon wavelength, confirming the presence of a four-particle mode-entangled state. We anticipate that this scheme should be extendable to arbitrary photon numbers, holding promise for realizable applications with entanglement-enhance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某些材料力学教材中,用叠加法求梁变形一节的个别例题,其解题方法并不符合所在教材定义的叠加原理。我们认为,这些例题不利于学生掌握叠加原理,有可能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关于这个原理的模糊概念。鉴于叠加原理是固体力学中比较重要的原理,因此,将此问题提出,以供广大教师及力学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电介质的真空物理图像与电介质边界上的边值关系结合叠加原理巧妙求解了点电荷和介质球静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利用网络分析技术计算工期索赔时常发生的叠加和发散效应,分析了网络计算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的成因,得出了网络计算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分别产生于初始时差和过程时差重复利用的结论.提出了多事件干扰下工期拖延责任分摊原则和计算方法.该方法认为时差应为承包商和业主双方共同所有,直接针对双方因时差优先使用权产生的争议,即网络计算叠加效应和发散效应产生的附加值.当在时差的使用上不发生争议时,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意使用时差.如果发生争议,则争议时差应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平均分摊.该方法坚持了公平原则,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争议,同时对共同延误也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液压管道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即先采用左,右复模态分析方法建立管道结构模型和用频率相关摩擦模型建立液体模型,再引入模态综合理论综合结构模型和液体动态模型,在复数域中建立液-固耦合振动模型,且提出模态综合法的要点,由数值例子说明此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场的叠加原理(包括场强和电位)是解决一些复杂场问题的基础.用该原理计算复杂形状,且具有某些不对称的带电体的场强和电位会使较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  相似文献   

20.
 随着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对古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该地质时期发育呈南北向展布的隆坳构造。桐湾期、加里东期、印支期为四川盆地3 期关键构造变革期,其不整合分析是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必要通过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研究,分析构造变革对古构造演化的影响。基于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探讨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震旦纪-早寒武世古构造演化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1)3 期关键构造变革形成了震旦系-下寒武统(桐湾期)、中上寒武统-二叠系(加里东期)及上三叠统-侏罗系(印支期),7 个区域性不整合;2)不整合具有叠合性、迁移性特征,叠合性主要反映构造继承性,迁移性主要反映古构造的变迁过程,依据不整合发育特征,高石梯-磨溪构造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发育期、调整期及稳定期3 个演化阶段;3)不整合与隆起区丘滩体叠加控制了震旦系岩溶储层发育,不整合面可作为油气运聚优势通道,不整合迁移性有助于分析古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分析认为,关键构造变革期不整合特征分析对认识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构造后期演化及油气运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