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6 毫秒
1.
为了确定用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两种形式试件所测的混凝土失稳韧度KunIC是否相同以及有多大差异,从两种形式试件KunIC的比值入手,对二者失稳韧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试件的混凝土材料相同、高度也相同时,用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试件测得的混凝土失稳韧度差异甚小.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双K准则中起裂韧度的有关问题,分析了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2种典型试验方法下,起裂韧度与失稳韧度的比值随起裂荷载与最大荷载比值及初始缝长与等效临界缝长比值变化的关系;用已有试验成果确定了2种典型试验方法下,混凝土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比值的大致范围;对混凝土起裂韧度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双K准则中起裂韧度的有关问题,分析了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和楔入劈拉2种典型试验方法下,起裂韧度与失稳韧度的比值随起裂荷载与最大荷载比值及初始缝长与等效临界缝长比值变化的关系;用已有试验成果确定了2种典型试验方法下,混凝土起裂韧度和失稳韧度比值的大致范围;对混凝土起裂韧度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楔入劈拉和三点弯曲梁断裂实验模型,测定了带预制裂缝混凝土试件的变形随加载而变化的规律,得到了反映混凝土断裂特性的数据曲线. 采用电测法对楔入劈拉试件的断裂过程进行了测定;用电子散斑干涉法(electric speckle pattern interferometry)测定了三点弯曲梁的裂纹端部的面内位移,为深入研究混凝土断裂特性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线弹性材料,裂缝尖端平行于裂缝方向的T应力会影响裂缝的扩展方向和起裂断裂韧度,然而在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的断裂韧度测试中,无论是起裂断裂韧度还是失稳断裂韧度,T应力的影响却少有研究.以混凝土Ⅰ型断裂韧度测试常用的三点弯曲梁、楔入劈拉试件为对象,计算了裂缝尖端的T应力大小,并分析了其对裂缝扩展方向和断裂韧度的影响.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常用试件裂缝尖端的T应力相比于裂缝尖端控制因素应力强度因子K很小,不会影响裂缝扩展方向,保证了混凝土断裂失稳前一直处于Ⅰ型裂缝状态;另外,T应力对起裂断裂韧度和失稳断裂韧度的数值也不会产生影响,说明常用试件进行的混凝土断裂韧度确定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混杂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断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楔入劈拉试验方法,利用标准紧凑拉伸公式与楔入劈拉经验公式分别计算高强混凝土及混杂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的双K断裂韧度和断裂能,经比较发现用紧凑拉伸公式计算的失稳断裂韧度值是经验公式的0.85~0.87倍,因此建议采用尺寸符合标准紧凑拉伸要求的试件进行试验确定断裂韧度.分析了纤维混杂后纤维类型、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增强、增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增加,断裂韧度、断裂能增大.最后建议高强混凝土采用双K断裂韧度作为韧性评价指标,高强钢纤维混凝土采用断裂能作为韧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支承形式对楔入劈拉试件断裂韧度KI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楔入劈拉试验中试件的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水平力会对裂缝的失稳扩展产生影响外,外载的竖向分力、传力装置自重及试件自重也会对裂缝的失稳扩展产生影响;竖向力对断裂韧度KⅠC的影响与楔入劈拉试验所采用的支承形式有关,即在双支座情况下,自重和竖向分力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而在单支座情况下,应考虑自重和竖向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K(开裂韧度和失稳韧度)断裂模型,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断裂性能.使用最高温度为600 ℃的10组楔入劈拉试件测量荷载裂缝张开口位移曲线,计算混凝土的双K断裂韧度.根据权函数法,计算了基于Petersson黏聚应力软化曲线的黏聚断裂韧度值,并与黏聚断裂韧度的积分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类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论证了双K断裂模型对高温后混凝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将虚拟裂缝模型与线弹性断裂力学相结合 ,利用楔入劈拉试件在实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求得了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ac 的解析解 ,据此计算了最大尺寸为 12 0 0mm× 12 0 0mm× 2 0 0mm的楔入劈拉混凝土试件的起裂断裂韧度KsIc、失稳断裂韧度KeIc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试件尺寸的增加 ,Δac 增大 ,但其增长幅度明显减小 ;而KsIc、KeIc、CTODc 却是与试件尺寸无关的断裂参数 因此 ,双K断裂准则可很好地描述混凝土裂缝的起裂、稳定扩展及失稳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K(开裂韧度和失稳韧度)断裂模型,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断裂性能.使用最高温度为600℃的10组楔入劈拉试件测量荷载-裂缝张开口位移曲线,计算混凝土的双K断裂韧度.根据权函数法,计算了基于Petersson黏聚应力软化曲线的黏聚断裂韧度值,并与黏聚断裂韧度的积分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类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论证了双K断裂模型对高温后混凝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钢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乱向分布的短纤维,能够改变其材料的力学性能,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能力.采用单轴拉伸、三点弯曲和楔入劈拉三种实验模型分别进行纤维混凝土及素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材料的试验结果,发现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钢纤维,对混凝土结构最大承载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却能够非常明显地增加其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断裂能,加入钢纤维后混凝土材料的变形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借鉴常温下能量型断裂模型,结合线弹性断裂力学和虚拟裂缝区上的粘聚应力分布,以能量释放率G作为断裂性能判定参数,建立高温后混凝土裂缝扩展的双G准则.该准则采用起裂韧度GIC,ini和失稳韧度GIC,un描述裂缝发展阶段,引入粘聚韧度GIC,c建立3种韧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通过高温后楔入劈拉法试验进行验证.最后将能量法和应力法求得的断裂韧度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能够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加筋及无筋陶粒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带大、小缺口的三点弯曲梁进行试验和有限元分析,对其断裂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得到配筋大小、混凝土品种和强度、切口深度对混凝土断裂韧度K_(IC)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_(IC)的影响。提出了断裂韧度K_(IC)与混凝土抗拉强度、切口深度的计算公式。试验和分析证实。裂缝开始失稳扩展时,CTOD_(IC)值的变化范围很小,有可能成为控制混凝土失稳断裂的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三点弯曲梁和紧凑拉伸断裂实验模型,测定带有预制裂缝岩石试件的变形及破坏随外载荷变化的规律,得到反映岩石断裂特性的数据曲线.对比两种岩石材料和两种尺寸的紧凑拉伸试件的实验,分析了材料的质地及结构的几何尺寸对断裂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点弯曲试件混凝土KIC效应公式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裂缝前缘存在断裂过程区,以往研究混凝土断裂韧度KIC尺寸效应时未考虑断裂过程区的影响.为此,基于Weibull脆性破坏统计理论,在考虑混凝土裂缝亚临界扩展条件的基础上对三点弯曲试件混凝土KIC尺寸效应换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通过一组试验数据得到了便于工程应用的KIC尺寸效应换算公式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跨高比对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中经常采用标准三点梁测试材料的双K断裂参数;起裂韧度KIc^ini和失稳断裂韧度KIc^un,而在实际工程中,跨高比并不总是等于4,为得到材料实际且准确的断裂韧度,有要研究距高比对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文章通过数值模拟三点弯曲梁试件(跨高比范围3-8)来探究双K断理解能数随跨高比的的变化趋势。同时,数值实验模拟了材料强度及试件高度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失稳断理解韧度KIc^un与跨高比无关,是材料内在性能,对混凝土材料而言,可以作为预测材料不稳定扩展的一个准则;而起裂韧度KIc^ini不仅随着材料的强度变化,就试件的高度和跨高比而言,也呈现出一定的尺寸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TRC)结构薄壁轻质,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限裂性、定向增强性.而作为TRC基体的细粒混凝土,其基本断裂参数和力学特性不同于普通混凝土,需要重新确定.为此,采用带切口的不同尺寸的三点弯曲梁研究了其断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断裂过程中细粒混凝土达到失稳破坏前也要经历一个裂缝稳定发展的过程,其失稳断裂韧度基本保持不变,但起裂韧度随试件尺寸的增大而减小;对荷载一位移曲线的尾部进行修正后,得到的断裂能几乎没有尺寸效应,可作为一个材料常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油水含量对砂岩断裂韧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砂岩试件油水饱和方法,并通过三点弯实验测试了不同油水含量下砂岩的断裂韧性。研究发现:当砂岩孔隙中仅含有一种饱和流体时,饱和油砂岩的断裂韧性比饱和水砂岩的断裂韧性大;当试件中含有两种饱和流体时,油水混合试件的断裂韧性介于饱和油、饱和水试件的断裂韧性之间;饱和油、饱和水及油水混合砂岩试件的断裂韧性比干燥试件断裂韧性低10%~50%。微观角度上,从吸附作用、水化作用、黏土膨胀和毛细管力等方面分析了油水含量对砂岩断裂韧性的影响;水化作用比毛细管力对砂岩断裂韧性的影响显著。宏观角度上,基于应力-应变曲线对砂岩断裂过程进行了能量耗散分析;所有试件均有能量耗散,耗散能量比为5%~30%;干燥试件的能量耗散比低于油水混合试件的能量耗散比,平均低约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