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就有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神话故事,美丽的传说中寄托了古人对月亮的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长期以来,月球只有一面正对地球,而它背对地球的那一面是观测不到的。那月球的背面有什么呢?直到1959年10月7日,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才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传回了地球。而人类首度用肉眼看到月球背面,则是通过1968年的阿波罗8号任务。月球背面存在  相似文献   

2.
《科学通报》1959,4(21):715-715
1959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三个宇宙火箭。发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系列研究宇宙空間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取得月球表面的照片。取得由于月球的运轉特点而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的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及取得由于在地球上角度过小而不能进行精确研究的可見面的照片,是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为了詳細研究宇宙空間和取得月球的照片,苏联創造了一个自动行星际站,并用多級火箭把它发射到了环繞月球的軌道。根据准确的計算,自动行星际站在离月球几千公里的地方通过;同时由于月球的引力,改变了它的方向,使它飞上便于摄取月球背面的照片和便于向地球传送所取得的科学情报的运行軌道。发射第三个宇宙火箭和把自动行星际站送上預定的軌道,需要解决許許多多新的、非常复杂的科学和  相似文献   

3.
冯锋 《科学之友》2008,(1):18-18
月球上存在富含氧气的矿石.这一重大发现,可以让宇航员在未来的登月探索中,实现氧气供应上的自给自足,这就使在月球设立基地成为可能.此外,月球表层尘土中,还储藏着大量的氦-3,它被科学家视为人类未来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4.
"克莱门汀"留下谜团 大约2008年10月,新一轮月球勘探又要开始了.届时一艘名为月球勘测轨道器(Th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简称LRO)的太空船将飞临月球,它将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器和载人飞船选择最佳的登陆地点:还将研究月球环境辐射及其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而最重要的是,它要在月球上寻找水冰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5.
上次乘坐阿波罗飞船的宇航员到月球上着陆已十二年了。现美国宇航局和科学家又在着手再去月球的工作。这比1986年发射大型太空望远镜去观察月球的办法更为有效得多。这项计划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基地,把月球当成是去其它遥远行星上的舷梯,并要从它那里获得到地球大气圈外去建立殖民地所需的物质,还准备用氮肥来改造月球的土壤,使月球站上的人能在那里自己生产食物。美国宇航局负责人詹姆士·贝格斯估计在25年  相似文献   

6.
建设月球温宣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7.
建设月球温室 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首先就必须解决食物问题。从地球直接运输食物到月球上成本太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月球上种植人类所需的食物。研究月球种植的是美国亚利桑那州普拉根月球开发公司。他们设计出一种微型温室,那是一个外型类似时钟的玻璃容器。该公司将其称为“月球绿洲”,因为它能安全地把实验室植物送上月球表面,并在其生长过程中予以保护。这种温室最快可能在2012年由奥德赛月球公司送上月球。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     
纪文 《大自然探索》2004,(11):74-75
地质学家最近发现,有一块月球岩石竟然是在遭遇了4次大撞击后才踏上旅途、最终来到地球的。 这块岩石是2002年在阿曼的沙漠中被发现的。它在被发现之初,就被认为是极为不同寻常的,因为大多数到达地球的陨石都已被磁化,因而几乎为全黑色,而这块陨石却显得有些绿,很明显它未被磁化。经过测定这块陨石中的氧同位素比例,地质学家认定它来自月球,随后它被命名为SaU169。  相似文献   

9.
苏彦  李春来 《科学通报》2020,65(16):1519-1522
正大约45亿年前,在地球形成后不久月球可能就形成了.从那时起,月球灰暗而荒凉的表面就不断遭受陨石和小天体的撞击,造就了现在这样一个布满碎石和撞击坑的月球表面.然而,在地表之下隐藏着最吸引人类探索的那些秘密.通过探测月球的内部地层结构,以及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和溅射物,人们就能了解月球撞击过程如何改造月球表面和火山活动等不为人知的历史.早在1972年,阿波罗17号搭载的雷达探测仪试验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友》2008,(4):83-83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安装在月球背面的一台巨型望远镜能够探测宇宙的“黑暗时代”,同时该望远镜还屏蔽了来自地球文明的所有无线电波长噪声。这是迄今在月球上建造最大的望远镜,它的全称是“黑暗时代月球干涉仪”(DALI)它由数十万个天线构成。这个最大的月球望远镜将使天文学家们能够倾听在没有恒星存在的时代(宇宙诞生后的5亿年)宇宙所发出的“微张耳语”。  相似文献   

11.
一谈到“来自宇宙之石”,就想起正好十年前通过阿波罗计划从月球采集来的岩石。对于月球岩石的研究,使行星学这个新的行星科学领域大大发展。在人们得到月球之石的1969年,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境内落下了陨石。落在墨西哥的陨石给我们带来了四十六亿年前太阳系诞生时物质世界的情报,而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使人们第一次肯定了起源于地球外的有机物是存在的。此外,日本还收集了南极陨石一千六百块,一跃成为陨石大国。这些陨石的发现已成为一种引线,使陨石科学近十年开始提  相似文献   

12.
登陆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它已在地球周围转悠了46亿年,但一条38.4万千米宽的“天河”使它和地球之间虽日夜相随,却难以接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空间科学技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人间与广寒宫之间的道路开通了。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西经19.51°、北纬44.12°成功软着陆,它是中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这是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无人巡视器在月球软着陆37年后,人类再次发射航天器在月球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航天器月球软着陆,第二个完成无人  相似文献   

14.
在月球表面下存在着大量H对冰的新证据,将给美国和日本定于1998年初发射的两项新的非载人月球航行任务增添了重要性。这些信息有可能使利用月球资源以供人类在月面上从事新作业的计划注入新的活力。定于1997年9月24日发射的美国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者”专门用来查找在月球上是否有水的证据。它的资料对于帮助论证国防部“克莱门汀”航天器提供的证据是尤其重要的,该证据指出:在月球南极附近的1个深陨石坑里,可能有大量H对冰,其面积像1个小湖那么大。“月球勘探者”还将提供大量关于月球成分的新资料。这个价值6300万美元、洛克希德·…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国家航天局准备在未来两年半内启动探月工程。该报引述中国探月项目负责人的话说,中国第一步将发射环绕月球的轨道飞行器,接下来的项目将是使无人驾驶的探测船登上月球。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已经成功地向太空发射了无人飞船,而据信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射载人飞船。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科学家欧阳自远向《中国日报》说,月球探测是必须进行的,因为月球可能握有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目前中国在太空发展方面占据有利位置,而这将对中国的国家威望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两年半内将启探月工程  相似文献   

16.
月亮与地震     
美国科学家指出:月球引力能使地球表面产生引力波而诱发大地震。他们曾预言在1987年和以后的几年里,当月圆或月缺时,加利福尼亚南部有可能发生大地震。月球引力诱发大地震并不是美国科学家的新发现。我国地震区的群众早有这样的经验,他们认为:在农历初一、  相似文献   

17.
有人梦想在月球上建造密闭的城市,里面的环境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类似。随着各国探月计划的不断推进,未来的月球基地有望成为真正的"天上宫阙"。2013年12月2日,我国用长征3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嫦娥3号落月探测器,它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地球以外天体的软着陆及巡视勘察任务,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发射无人月球探测车的国家,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从世界范围来看,未来国内外还将发射哪些月球探测器,如何实现探月的最终目标——建成月球基地?  相似文献   

18.
1968年12月,人类第一个近距离看到了月球的人--宇航员弗兰克·博曼这样描述月球:"它是一个巨大、孤独、令人生畏的实体,地域空旷、辽阔,看上去就像是云,绝对不像是一个能吸引人来这里生活的地方."然而30年后的今天,一座正在修建之中的国际空间站却即将在距地球400公里以外的太空沿轨道运行了,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的话,最迟到2004年就应该有人生活在太空了.可是人类要想在太空中生活,有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如何使人的生理状况适应太空的环境就是科学家面对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中国接踵发射探月卫星,大有夺标竞赛之势。还有在一旁默默暗使劲的美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近来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探月计划相继实施,用不了20年,沉寂的月球就会不断迎来人类的造访。到底是什么使人类突然认识到月球的价值?难道仅仅是能源吗?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员的准确控制下,嫦娥一号卫星以其矫健的身躯,缓缓靠近与它相伴了近500天的月球,热烈地拥抱和亲吻了月亮女神。至此,嫦娥一号卫星以我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圆满成功的伟大壮举,完成了光辉的使命,走过了绚烂而短暂的生命周期,永远被镶嵌在遥远的月球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永远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