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马格丽特·杜拉斯以她所特有的杜拉斯式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带给读者“扑朔迷离”的感受.主要从她的创作风格阐释杜拉斯作品的“扑朔迷离”,并探寻其现象背后的疯狂意蕴.  相似文献   

2.
杜拉斯在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之中常常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她不同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流露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就是一再出现重复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的重复性源于杜拉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理,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富弹性张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询杜拉斯的作品与童年经历,发现童年对杜拉斯的创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童年经验形成了杜拉斯的印度支那情结,而童年时候的创伤经验是她反复描写童年生活的内因。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国“新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女性”作家从各个方面模仿和接受了杜拉斯。文章主要从中国“新女性”作家身体叙事与自传性写作上分析她们与杜拉斯的一致性,认为这种类似的创作方式既有对杜拉斯的接受,也是女性创作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似文献   

5.
龚达联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1-19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6.
杜拉斯的部分作品带有浓烈的自传色彩,利用“自传性书写”,形成具有虚构色彩的“自传体小说”。而她对自己经历的反复书写,是她自恋与自卑的转移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她神秘的创作、公正的发言和紧张而充满欲念的私人生活使自己置身于一个奇异而充满张力的世界——她自己创设的世界。神秘的创作、外面的生活和私人的生活,这三重世界彰显出作家杜拉斯人生的精彩,也是进入杜拉斯创作人生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8.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风格”的角度展开思考,将一向为评论者忽视的林白“乡间”题材的小说同时纳入分析范围,全面考察林白作品的文本结构、意义生成和林白的创作姿态。文章认为她的作品可以被称为“风”体文本,并以此将林白的小说分为“风习歌谣”和“女子‘怨’诗在当代的极端书写”两类,论述了其中具有结构意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20世纪最具个性的女作家之一,尽管她拒绝被归类,但她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却反映出她极为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试从拉康"三界说"中的"象征界"来分析和探讨杜拉斯对于菲勒斯中心主义由认同到破坏的转变过程,揭示杜拉斯女性主义意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从英雄崇拜的创作冲动、故事的神秘性书写和"村规民约"的改写等三个方面来研究鬼子作品中的创作本能。认为作家的民族身份往往会对作家创作的意旨、风格和艺术创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鬼子是当下蜚声文坛的新锐作家,创新和摆脱狭小的地域文化拘囿,是他的艺术追求,但他的创作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他早年的仫佬山乡生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恰恰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并有利于作品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吴江沈宜修母女作为晚明词坛极富代表性的女性创作群体,其词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李清照的影响。她们仿效了李清照的语言风格,在词作中大量引用、化用其词语和句式、沿袭了易安体“酒入愁肠”的创作经验和“林下风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以1998年在《十月》杂志第一期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为标志,乔叶开始了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二十多年来,小说家乔叶在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领域均有不俗的成绩,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文坛"70后"代表小说家之一。近年来,乔叶发表的多部中、短篇小说更显示出其拓宽自我文学创作边界的努力。2019年5月28日,乔叶接受了笔者的访谈,就其小说近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等与其文学创作相关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试图更为全面、立体地从不同层面揭示其文学创作的复杂风貌,以求更加深刻地把握其笔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4.
陈染开启了“个人化写作”的先河。在她的作品中蕴涵着很深的对现实的对抗。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坛上的“奇才”许地山,以他独具特色的艺术创作,成为“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上不可复得的化石”。浪漫主义风度下写实、写实主义色彩下浪漫的风格,一直贯穿于许地山创作的始终,保持着前后期风格的内在统一性,创造了中国小说史上罕见的奇特的现象;许地山扛着浪漫传奇的艺术旗帜,行进在人生派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16.
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作品系列是文学与人类学结合的完善典范,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风貌和审美风格。从审美体验看马丽华的创作,可从中窥见她由一浪漫诗人成长为文学人类学作家的心路轨迹,也可观照出她由激情放歌到理性烛照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华裔作家张翎从容地徜徉于跨文化语境中,书写游走东西两岸的经验与想象,以水为媒链接岁月变迁,以水为喻弘扬女性精神,以水为思探寻精神之旅,赋予水意象丰富的审美内蕴与独特魅力。人与水的双向互动,实现了从"物质之水"到"审美之水"的提升,并由前期创作风格的清新婉约转向近期的更有力度,创作视域和"水域"愈来愈宽广,精心构筑了中西合璧、颇具特色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18.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19.
陈染的作品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建构完成了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找寻,同时也透露出她对他者(人类)和现实世界反抗中的复杂情绪。本文从陈染与其"父"的关系出发,通过对陈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察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继其名著《洁净与危险》之后,又以《作为文学的(利未记)》为题,解析《圣经旧约》律法书《利未记》叙事结构、思维方式和书写风格中的神话再造关系等问题。文章节译自该书第二、三章,集中论析《利未记》《申命记》两种思维风格:类比和对话,有助于区分出《利未记》独特环形结构的文体风格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