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这"三驾马车"就是经济的"需求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供给侧"。当这两侧平衡时,才会出现市场均衡,国家经济才可实现持续良性发展。当前,中国粮食高库存、高进口、低出口问题突出,主要"病因"出在供给侧方面。因此,当前及今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是我国农业改革的关键,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2.
杨凯 《华东科技》2014,(2):64-65
正我国经济或许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传统产业红利丧失、老牌"三驾马车"均显疲态的情况下,带给人们希望的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些新技术正颠覆着传统产业,提升运营效率和结构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这些便利的技术,不仅仅有这样那样的优势,它们带来的隐患也不能轻视,从去年6月震惊全球的"棱镜门"事件,到8月我国国家域名解析节点遭到有史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3.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而投资需求又是在一国资本存量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其推手主要得益于投资需求的拉动,但投资中存在着总量偏高、结构不合理、模式粗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绩效,就必须合理控制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完善税制改革和实施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尤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的"鞭策"下,投资、消费、贸易"三驾马车"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另一方面,利润、国民收入、技术积累、国家安全等方面却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令人放心".  相似文献   

5.
欣妍妍 《科技信息》2011,(24):I0037-I0037,I0041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残缺了最重要的一驾马车———消费。当银行在高房价的巨大泡沫中迷失,就等同于中国的高房价绑架了中国金融,绑架了中国经济。高房价带动地价上涨,高地价加剧地方政府拍卖土地的冲动,导致大量耕地被违法占用,耕地面积的减少必然推动粮价的上涨。这就是中国粮价上涨的真相,高房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推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立是政府一项重大的改善民生工程,强调了政府在改善住房上应尽的责任,建立更加完善可行的地方政府的问责机制是今后的政策制定方向。要打破"高房价"要从改革土地出让制度这个根本问题着手,应当改变单纯的"价高者得"的局面,抑制居住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各类型出口商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多大,依靠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并对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果美欧都染上“通缩病”,加上已深陷通缩的日本,那么世界经济的“三驾马车”就会带领全球经济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在多轮利好的加持下,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8.1万亿元,同比增长6.9%,创下了一年半以来的新高,也为全年实体经济实现了"开门红",其中"三驾马车"之一社会消费表现极为亮眼,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数据表现同样喜人。对此,有分析认为,我国短期内经济反弹的周期已经到来,实现今年6.5%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9.
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负面影响巨大,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中出口持续低迷,投资存在不可持续性的情况下,我国及时启动了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本为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特现象分析入手,在分析内需不足的原因后提出了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对拉动内需政策几点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培育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来看,扩大内需都将是使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来看,投资和出口已经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已逐步放慢了步伐。那么,消费必然成为拉动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所以,培育国内消费需求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目前消费需求疲软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培育我国消费需求的主要障碍,并进一步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2,(13):42-42
正越南最高政治决策核心一般被视为是由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组成的"三驾马车",不过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政改呼声甚高,国会作用凸显,加上国会主席,也有了"四驾马车"的说法。这种权力"核心之核心"的转移,多少有"党化色彩"削弱的意味。权力核心人物总书记阮富仲北方人,工作长期偏意识形态。越南的总书记是中央书记处成员,不担任国家元首之职,有模糊的实际军权和有限的党权,却无政权。人民军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越共中央军事党委,即中央军委,一向由总书记兼任军委主席,因此总书记才是军队实质上的最高统帅。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是研究微观企业治理还是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只要一提到俄罗斯经济问题,人们往往就从以下分析框架入手寻找答案:俄罗斯经济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及相互影响,俄罗斯的"荷兰病"及"惰性的能源型发展模式",以及俄罗斯的创新经济战略及经济多样化问题。这些分析框架的确是研究俄罗斯经济问题的利器,然而,即使对上述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俄罗斯经济的现实状况依然让人一头雾水:为  相似文献   

13.
王珊珊  董作文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14-114,125
连锁经营模式分为直营连锁,自愿连锁和加盟连锁三种方式,尽管各有不足,仍然无法掩盖连锁经营模式强大优势。在我国经济增长转型期过程中,以连锁零售业为代表的消费在三驾马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本文阐述了连锁经营的模式及其运营管理的方式,为连锁经营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与教育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数量关系。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31%。拉动经济增长达0.3%,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教育消费比重在1990-2009年的二十年间,增长了13倍多,而教育“出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理论中,拉动经济增长需要三驾马车,同样,要想拉动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马车,也需要两个轮子共同发力、并驾齐驱,才可以一致向前,那便是"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上海市出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从顶层设计到试验区,全面支撑"两化"融合的双脚稳当落地。"两化"融合与产业融合,犹如异卵双生,虽为独立个体,却有千丝万缕的血缘与共性。当贝塔朗菲的"非加和定律"遇上"两化"融合与产业融合,必将擦出1+1>2的火花,颠覆性地改变产业发展的格局与速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发展现代物流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7.
丁萍 《科技咨询导报》2009,(15):234-235
江苏经济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未能并驾齐驱,“消费短板”使江苏经济客观存在着“木桶效应”的潜在威胁,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和“三驾马车”,基于混频数据抽样模型预测中国季度GDP增长率,考察新冠疫情背景下FDI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单变量混频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小于基准模型,预测精准度更高;多元混频模型引入FDI后,模型的实时预报RMSE比值为0.13,低于未引入的0.16,预测季度GDP增长率更精准;基于FDI预测的季度GDP增长率较“三驾马车”更高,表明FDI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但我国近期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下降很大,股市也很低迷,于是拉动内需理所当然地成为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那么应如何拉动内需呢?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和解说。笔者将从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论证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对拉动内需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投资、出口与消费被称作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源自投资与出口的动力十分显著,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尚不够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地位愈发重要,正在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数据显示,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出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26.7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