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黄土区林分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近自然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吴起县阴坡坡向选取约5.0hm2的林地测得山杏、小叶杨以及榆树等乔木树种的树高、胸径等指标.分析林分的树高与胸径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点格局方法分析山杏、小叶杨、榆树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山杏、小叶杨及榆树均以中树和大树为主,幼树较少;(2)山杏、小叶杨及榆树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为聚集分布,但山杏种群在r=7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小叶杨与榆树种群在r=40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3)山杏与小叶杨种群在0—20m空间尺度内关联性不显著,在20—100m内呈显著正关联性,榆树与山杏、小叶杨种群在0—100m空间尺度内均呈显著负关联性.因此,该区近自然造林时小叶杨可混交在山杏林隙内,且山杏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70m,混交在林隙内的小叶杨造林规模的最大半径为40m.山杏与榆树不可混交.  相似文献   

2.
浅析平凉崆峒区刺槐造林树种的适生性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军士 《甘肃科技》2012,28(5):153-154
刺槐属落叶乔木,喜光、浅根性、侧根发达、萌生力强、寿命较长、早期速生.喜阳树种,喜温暖向阳、怕冷、怕冻、不耐严寒、幼树造林后易冻死.怕风.造林地块应以平缓阳坡、半阳坡为主,黄土陡坡山峁、山梁风害严重,海拔高、气温低,应让位于山杏、沙棘、榆树等;在南部土石山区的陡坡山峁、山梁、阴坡应让位于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等.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调查和研究,就刺槐树种的适生性及造林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南北两山主要乔木树种生长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山 《甘肃科技》2010,26(16):156-162,83
以树高、胸径、冠幅、郁闭度等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兰州市南北两山阳坡和阴坡主要的乔木树种的生长适宜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梁峁阳坡参评树种生长适宜性排序为:沙枣、白榆、刺槐、臭椿、河北杨、侧柏、祁连圆柏。梁峁阴坡参评树种生长适宜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刺槐、白榆、沙枣、云杉、侧柏、毛白杨,综合考虑参评树种的主要特性,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和结论均可对南北两山造林树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铜仁地区63块杨树固定标准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I-69杨(Populus deltoids Bartr.cv.‘Lux’)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大,I-69杨的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其胸径、树高和蓄积依次减小,且在阳坡、阴坡间差异显著;I-69杨上坡和下坡地生长状况差异也显著,下坡的生长状况好于上坡。与生长最差的荒地相比,退耕地上的杨树生长最好。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I-69杨胸径、树高、蓄积均增大,随着土壤密度的增大,杨树胸径、树高和蓄积均减小。  相似文献   

5.
淳化县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的分布参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树种的根系消弱系数 (rootextinctioncoefficient) β是确定树种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参数。通过研究渭北黄土高原淳化县境内的主要造林树种———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的根系垂直分布特征 ,确定了该树种在不同立地上 β值的大小。结果表明 ,阴坡立地的 β值均在 0 .982以上 ,而阳坡立地上的 β值则一般小于 0 .982 ,说明阴坡立地上的刺槐根系分布深度要大于阳坡立地上的分布深度。其细根 (Φ <1mm)的分布深度大于较粗根系 (Φ <3mm)的分布深度 ,这有利于刺槐对深层土壤中水分、养分的吸收 ,适应干旱环境 ,促进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煤矿复垦下不同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情况,得出人工造林的最佳种植模式为刺槐和榆树混交、山桃和杏树混交,其次为杏树纯林、刺槐纯林和榆树纯林。建议采煤区土地复垦使用刺槐和榆树混交、山桃和杏树混交。  相似文献   

7.
兰州盆地的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兰州盆地南北向的一个剖面上,选不同地形和植被的点,进行了各种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不同地形和植被条件下的小气候差异,得出了兰州盆地的小气候特征。 土让温度山坡与盆地差别不大,但其垂直变化阳坡大于阴坡及盆地,气温随海拔高(?)而降低,递减率为0.4℃/100米,湿度盆地最大,阴坡比阳坡高,但二者全日均为干型,作物很难生长,兰州盆地有明显的山谷风存在。造林可改变小气候,可降低气温、提高土壤温度、增加湿度、降低风速。  相似文献   

8.
以祁连山高寒草原为对象,测定4个坡向冬季牧场的坡度、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及积雪盖度,分析积雪盖度与植被和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植被(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和地形因素(坡度和坡向)的牧场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牧场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原积雪盖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和坡向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向和坡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对立枯物积累的负效应比坡度更明显.冬季牧场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的直接作用最大,坡度通过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其次,坡向和坡度通过立枯物高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显著;坡度对立枯物高度的直接作用高于坡向,其对立枯物盖度的直接作用显著.祁连山高寒草原的积雪盖度可通过植被或/和地形特征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很好地估测,基于植被和地形综合因素所建立的最佳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SC(%)=70.278+4.210A+0.269S-0.138SLH-0.534SLC(R~2=0.630,P0.001)(式中,A,S,SLH和SLC分别为坡向、坡度(°)、立枯物高度(cm)和盖度(%)).  相似文献   

9.
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选取4种典型的梁峁沟坡生境(即丘顶、阳坡、阴坡、沟底),研究土壤水分特征和中间锦鸡儿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个生境土壤含水量分别为阴坡11.2%,沟底7.31%,丘顶7.14%,阳坡4.66%,显著性分析表明,阴坡含水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阳坡显著低于其它生境,丘顶和沟底含水量差异不显著;土壤水分可利用性由难到易依次为阴坡阳坡丘顶沟底.中间锦鸡儿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表现为阳坡最大、丘顶和阴坡次之、沟底最小;不同生境中间锦鸡儿生物量资源分配差异显著,表现为阳坡叶生物量分配最大,沟底茎生物量分配最大,丘顶根生物量分配最大;中间锦鸡儿的根系可塑性强,阳坡根系入土最深,丘顶根系水平分布最广,阴坡根系的垂直和水平生长能力均较强.生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在阳坡的生长优于其它生境,由于根系发达能在以砒砂岩为基质的阴坡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黔北山区31个样地中6个立地因子对撑绿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及丛平均株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拔、小地形部位、土层厚度及坡度对撑绿竹生长的影响较大,存在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不同坡向和土壤类型对撑绿竹的生长则没有显著差异;(2)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700 m以下(尤其是高产竹林),700~800 m则选择背风的山冲山洼,800 m以上不适应撑绿竹生长;(3)小地形部位的坡上部(山脊)不太适应于撑绿竹生长而不宜栽种,其余河滩、山冲(山洼)、坡下部及坡中部等均可栽种撑绿竹;(4)土层厚度中的薄层土(<40 cm)不太适应于撑绿竹生长,造林地应选择在中、厚层土壤上,最好是厚层土;(5)紫色土和石灰土、阳坡和阴坡均适应于撑绿竹的生长,但紫色土、阳坡生长的撑绿竹相对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1.
选用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3个树种在崇左市石山地区进行造林试验,3年后调查分析造林绿化效果.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净生长量,厚荚相思分别达到4.4m、7.1cm和2.8m,分别为台湾相思的2.0倍、2.4倍和1.6倍,为小叶榕的6.3倍、2.6倍和3.1倍.厚荚相思的石山造林绿化效果极显著地优于台湾相思和小叶榕.而且厚荚相思林下植被总盖度、枯落物等生态环境比后两种优良.厚荚相思是崇左市石山地区人工造林绿化的优良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2.
甘肃黄土陷穴的形成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陷穴在甘肃中东部地区分布较广,本文主要对甘肃黄土陷穴形成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甘肃黄土陷穴的形成因素主要为物质组成和结构、垂直节理和渗透性、降雨特征、地形、坡面切割和沟蚀发育的程度、人为活动等;甘肃黄土陷穴的分布规律主要受黄土层位控制,发育方向受构造节理控制,表现在地形地貌上主要分布于斜坡与陡坎的交界地带,坡度较缓、排水不便的坡体上,临沟的塬边凹形地段,冲沟沟头,人工填土地段等。  相似文献   

13.
植被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作为该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其发生、发展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土流失防治的效益与土壤水分的平衡.文章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刺槐生长模型方面所进行的一些研究,以期了解黄土高原刺槐生长模型的特点、进展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摄影测量提取黄土高原切沟参数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别用同时相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和固定翼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提取切沟形态参数,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提取切沟参数的误差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无人机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测量比较,提取切沟面积、周长和沟长二维形态参数的百分误差<10%;2)与三维激光扫描测得切沟横截面积、平均沟深和体积三维形态参数相比较,无人机摄影测量误差<20%,沟壁陡峭、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大型切沟测量参数误差较大,而沟壁坡度相对较小、植被相对稀疏的小型切沟测量参数误差较小;3)固定翼无人机垂直摄影采集数据的方式会导致切沟沟壁细节数据缺失,从而降低切沟参数提取精度.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生成的DSM无法有效过滤植被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切沟参数的提取精度.与三维激光测量相比,无人机摄影测量切沟地貌参数的精度略低,在切沟短期动态变化监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吉林省中东部地区68块(30 m×30 m)蒙古栎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统计蒙古栎林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对影响林分更新的林分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天然蒙古栎林更新树种37种,平均更新苗密度达到7 219株/hm2,其中蒙古栎数量占更新总量的近40%,山楂、花曲柳和春榆占更新总量的1/3;从更新类型上看,幼苗和幼树所占比例分别为22.2%和77.8%.同时发现,林分平均胸径达16~20 cm、密度为400~800株/hm2(郁闭度为0.60~0.69)的林分更新数量最高;从不同地形条件更新数量上看,山坡中上部更新数量较高,坡向的影响表现为半阳坡半阴坡阴坡阳坡,坡度的表现为平坡缓坡斜坡陡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为快速评估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河南省伏牛山区玉皇顶和鸡角尖山体上,设置21块不同海拔、树种、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典型样地,测定各样地不同深度土层的SOC密度,分析SOC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确定预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一般性因子。【结果】研究区0~4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为8.93~14.38 kg/m2,平均值为11.52 kg/m2。树种类型、山体间的SOC密度差异不显著,同一树种SOC密度与同一山体方位、坡度等地形因子回归关系显著; 所有样地SOC密度与树木密度、凋落物厚度和叶面积指数等植被因子回归关系显著,与地形因子回归关系不显著; SOC密度与植被因子间的回归关系可解释73.3%的针叶林地SOC密度的变异,76.7%的阔叶林地SOC密度变异,以及71.8%的研究区所有林地的SOC密度变异。【结论】同一山体同一树种SOC密度,可以用方位、坡度等地形因子来描述; 同一山体不同树种或不同山体不同树种林地的SOC密度,可以用植被因子来描述; 植被因子是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的一般性因子,可以通过遥感等手段快速评估复杂地形内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植物功能性状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能够客观表达植物对不同生长环境的响应,研究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坡向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乔、灌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坡向灌丛植物功能性状在营养性状(生长型、生活习性、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和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上的差异,探究喀斯特石山植被对不同坡向微气候生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阴坡的灌木和耐阴物种数多于阳坡,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为阴坡大于阳坡;阳坡的乔木物种数多于阴坡,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的群落加权平均值也均为阳坡大于阴坡。植物营养性状(叶片厚度和叶组织密度)为喀斯特石山不同坡向植物群落差异显著的主要功能性状。植物功能性状随坡向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喀斯特石山灌丛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植被的筛选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元谋县的干热河谷引种了9个木麻黄种和1个无性系,并比较它们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短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肥木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好,粗枝木麻黄的树高生长最差.造林1年和2年后都以短枝木麻黄的保存率最高,轮生木麻黄的保存率最低.综合树高及保存率两个生长指标,短枝木麻黄可作为云南干热河谷造林树种进行进一步推广试验.木麻黄接种Frankia菌后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Frankia固氮菌后对木麻黄树高生长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集安市林业局热闹林场天然落叶阔叶林为对象,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分析27块样地121根紫椴树芯样本数据,了解地形条件对不同年龄紫椴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调查范围内,以800~900 m海拔紫椴胸径生长过程占优势,各海拔区内的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快速降低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缓坡紫椴胸径生长量最大,斜坡紫椴胸径连年生长最稳定;不同坡度间紫椴胸径生长在10 a后开始出现差异;前45 a紫椴胸径生长量以阳坡最佳,其次为半阴坡、半阳坡、阴坡,不同坡向间的影响差异出现在10~40 a和50~70 a;坡中、坡下紫椴生长优于坡上,不同坡位间的紫椴胸径连年生长量差异表现在20 a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