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审美意识的改革以张恨水为代表。他在情节审美、风格审美和技术审美的层面为后来者打下了基础。徐哥与无名氏则是后来者的代表,他们的作品中有世俗的读者所着迷的一切:艳遇、惊险、阴谋、神秘、诡谲,同时又具有现代小说所有的品质:探寻哲理、表现人性、深掘内心、分析心理、语言明快、技巧前卫。他们把通俗小说提高到一个相当成熟的现代化的层次,实际上,他们已经抹杀了通俗小说与新小说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治理念的型塑、体系的建构及其在社会中的传播,其首要的前提与基础是现代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从发生学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法治是在近代以来市民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萌芽和发展起来的;从事实判断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法治的整个理论体系是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逻辑互动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从价值判断的视角来审视,现代市民社会的积极成长使现代法治真正实现了对传统人治或礼治的超越,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施蜇存主编的《现代》开创了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都市文学的先河,体现出新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市民文化精神,它以日常生活审美趣味消解宏大叙事,面向市民大众,现代都市首次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现代都市文化正是在肯定日常生活的世俗性和不可减缩中获得了它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期,户籍制度改革,市民阶层出现,继而产生了与传统儒家文化迥异的市民文化。出身于仕宦家庭的柳永醉心于其中,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词作中折射出耀眼的市民文化色彩,并成为明清市民文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色、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代前期的文化专制不仅造成了传统诗文的僵滞,也使宋元以来的说唱艺术陷于停顿,通俗文学的发展出现困境。这种状况直到所谓仁、宣"太平治世"才有所改善。从英宗时起,明朝进入政治动荡时期,而思想文化却开始活跃起来,王阳明"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反拨以及诗文领域的复古思潮,便是这种变化的表征;北京永顺堂于成化年间刊行的词话则代表了通俗文学的复苏和成长。随着朝廷刊行《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社会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印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黄金时代终于来到了。  相似文献   

7.
市民文化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均表现为一种工具理性行为;但其生产和消费的具体对象即市民文化产品则常常与价值理性的表现相关。市民文化的美学表现建立在现代城市市民集体心理所固有的结构性紧张关系之上。  相似文献   

8.
盖风丽 《科技信息》2010,(19):197-197
上海是中国水彩的发祥地,地处对外交流的前沿,接受外来影响最早,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大的对外开放城市,地理位置决定它的文化习性不以传统而守旧。纵观海派水彩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开放多元,博取众长,兼收并蓄这些海派文化的核心是成就上海水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海派文化曾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叶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所反映出的主要特征,均与近代上海商业的畸形发展和社会的商业化不无关联。商与文的紧密结合,使近代海派文化一方面具有灵活多变与务实创新等不断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浓厚的商业化色彩。在认识和评价近代商业发展对海派文化的影响时,也应对这两方面均给予充分的重视,否则将会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元,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即以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这一转折对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促成这一转折的原因乃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标志着这一转折期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技巧无不带有市民文化的印记。因此,研究宋元话本与城市经济、市民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中,对通俗小说,白话小说的界定与类划出现了许多不够统一的称谓.文章试对两者之间的内涵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俗不等于白话,文言也未必不通俗;通俗是小说的天然品质.  相似文献   

12.
市民记者是网络高度发达、媒体之间激烈竞争所产生的新名词,它突破了原有通讯员的概念,弥补了专业记者队伍采访力量不足的缺陷,促成了新闻媒体采访触角的全方位延伸,在现代新闻传播竞争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为“群众办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与文化持续发展,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雕版印刷业迎来了发展高峰,刻印书籍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刻印技术之先进是前代无法想象的。坊刻迎合市民意识高涨、市民文化日趋多元的社会需要,组织创作、编纂、刊刻了大量通俗小说,为通俗小说的发生流传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载体,促进了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市场体制的形成使海派作家的社会角色、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并使其小说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写作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在西方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论形态和现实内容,置身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的理论先哲们对“市民社会”作了不同的阐释。“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矛盾的概念,它是随着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动而不断变化和丰富的,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现实,也就有什么样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民文化性格具有刚健自信与盲目自负、质朴率真与狂放任侠、宏阔开放与因循守旧等诸多混合性的特征,改造与重建西安市民文化性格,是一项迫切而艰难但却极有创造价值的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9.
市场文化与文化市场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给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机遇,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化,充分了解化与市场的内在关系,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化建设尝试作了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平民文学的明代中晚期通俗小说,在形象塑造上大体表现为:以平民作为主要形象以及非平民形象的平民化。主要包括士人形象平民化;非平民形象的平民化身份、平民化思想以及神魔形象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