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雪公主》是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的戏剧《死亡与少女》中的一部分,它与传统的格林童话在人物、情节和文字细节上形成互文性关系。但在主题上,它揭露并批判了女性潜在的奴性思想,同时又超越女性主义,直指人类终极命运——死亡。  相似文献   

2.
亚历克斯和莫里森立足于黑人寻根的共同母体和名字与自由的潜藏符谱,超越黑人饱受白人奴役的忧郁记忆,致力于不断地创新,分别创造出具有开创意义的《根》和世界名著《所罗门之歌》。这两个文本在共时层面上具有互文性,在互文性理论下,通过文本的鉴照,让读者对自由的含义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同时凸显了莫里森在思想认识上的深邃性和广延性。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首先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指文学文本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后,巴特、热内特和里法泰尔等对"互文性"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将其界定为在不同文本互动间的意义建构。本文通过对爱丽丝·沃克的《日常用品》和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互文性阅读,透视摆脱奴隶制的非裔美国年轻一代,在对立与错位的多元文化和伤痛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精神危机,解读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认同和身份认同的模糊性、矛盾性和混沌状态,探寻黑人身份认同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特征入手对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文学家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全书进行了整体细读,归纳和统计了该文本对其他文本引用和吸收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主要互文性手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小说神髓》有直接影响的外源性前文本以及作者完成书稿前撰写的相关论著等内源性前文本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神髓》是融合“和”、“汉”、“洋”多种文化背景中无数文本,对其进行歪曲、改编、模仿、借用、剪贴、拼凑,它的最后成书是作者坪内逍遥超越前辈作家、评论家以及超越自我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主人公身份来讲,祥子和五龙在进城之前都是传统的农民。《米》和《骆驼祥子》的叙事借用了“农民进城”的模式,展现了淳朴农民被城市异化的过程。打破文本的界限,以互文性的视角来观照这两部作品,发现在小说的人物设置上,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叙事中所担负的功能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甚至人物所代表的深层含义都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同时,两部作品都通过展示欲望(米、车)对人性的束缚,性的压抑来表现主人公的生命之痛。在人物生存状态上,祥子与五龙同样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醉花阴》作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在历史、文化、文本以及写作技巧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点,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文学继承意识与高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古代文学继承与创新的典范,而且对现代文学批评与创作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解构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力早已超过了文学的边界,诸如音乐、建筑、雕塑,电影纷纷借鉴解构主义的理论观念,打破格律,追求潜藏于一切结构之后的不确定的“确定性”.不可否认,解构主义的理论偏激有余,而建构不足,然而需要肯定的是,正是这种抛弃建构而永远寻求“延异”的姿态,成就了艺术创造、解读和发展的新契机.电影《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还是主题的确立等方面,均展现出了显著地解构意识,对其进行个案分析,有助于透视解构理论在不同文本间的适用性及其演化和发展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是晋代及其前神异故事的集合,故事的文本、意义之间体现出互文性特征。互文性表现在文本内容的互补、文本主题的互反,以及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的互鉴等方面。将各主题中所包含的故事进行对比,能看出《搜神记》文本的互文性特点:一些文本通过内容的对照补充呈现互补特征;部分文本经由主题的矛盾冲突体现互反特性;有文本在人物构形、情节元素、叙事核心等方面表现互鉴特点。在互文性视阈下,《搜神记》中看似零散的文本之间形成张力构成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特瓦等人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所包含的丰富的戏仿和引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大量互文现象的分析,可充分展现其多元并包的后现代艺术特点,而对作品的历史意蕴和叙述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则能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性对话。  相似文献   

11.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元小说,体现了小说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之间、与其他文本之间、以及同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互文性关系,同时,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本的思考,才使该作品具有了超时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在《拉维尔斯坦》这个文本里,索尔.贝娄运用了各种不同的后现代写作手法,其中最为显著的莫过于互文性:对经典文本结构和内容上的引用,对社会历史现实以及人物的参照,对自己其他文本的映射。这些互文性手法相得益彰,为读者揭开了伟大灵魂人物拉维尔斯坦的种种谜团,巧妙而又精细地刻画了这个充满悖论人物的方方面面。通过互文性,贝娄还借助两个主人公对他笔下的其他主人公的超越,表达了他对犹太问题的高度关注与认真思考,以及对美国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英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成为一个被广大译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围城》英译本从典故、谚语、仿拟,引用等互文手法在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起到了文化传输的作用,表明了对互文性的深入研究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唐代敦煌变文是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源头之一。引入现代西方视阈,建构新的审视维度和"他者性"话语体系,对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关系作互文性考察,力图获取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推进和突破。同时,从众多相关变文可以推测存在一个《西游记》变文阶段,对《西游记》成书的阶段划分作新的假设。  相似文献   

15.
借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克里斯特瓦等人的互文性理论,对《占有》所包含的丰富的戏仿和引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互文性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大量互文现象的分析,可充分展现其多元并包的后现代艺术特点,而对作品的历史意蕴和叙述艺术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则能揭示其丰富的历史性对话。  相似文献   

16.
互文性是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文本理论,已成为当代文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戏拟(Parody)是互文性写作手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它通过对原有艺术作品的戏谑性模仿,来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批判与更新。.西蒙在其作品《农事诗》中通过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戏拟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再现美学及传统写作方式的温和反拨。  相似文献   

17.
《押沙龙,押沙龙!》标志着福克纳后现代主义的创作转向,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互文性的写作策略之上。文章拟以文本结构、人物选择和神话模式的易位为切入点对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以求对文学传统与文本独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林肯在中阴》这部具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小说,巧妙运用了叙事拼贴、互文等艺术手法,使其文本的组织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成功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活的人物。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小说文本与佛教哲学的互文两个方面,对这一长篇小说的艺术性及审美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林肯在中阴》以文本组织方式之奇、人物形象特征之奇等特点,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一部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晏青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23-24,27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互文的视域下,文本呈现出来的“失陷”的英雄在多重的语境互涉下透露出鲁迅晚年孤独、尴尬、困境的超额承负。同时也是对其早期精神界战士观的一种反现与批判,在反思和超越中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20.
《金翅雀》是美国作家唐娜·塔特耗时1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从互文的角度解读小说《金翅雀》的多重文本指涉,挖掘小说与其他文学文本、同名油画和历史事件的相互映射,可以增加其阅读张力,进一步揭示小说深刻的艺术、文化、教育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