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通过对周朝政治制度的观察,努力构建一个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政治国家理论.他将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扩展至政治领域,从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家国同构观念.据此,伦理规范"孝"被转换为政治规范"忠",孔子试图通过这种构建使政治国家成为和谐、稳定且牢固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观念是民族历史积淀的多重文化现象,它受到社会伦理意识、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的深刻影响,呈现为三个层面:感情的爱国主义、道德的爱国主义、政治的爱国主义,我国传统的爱国主义观念具体体现为乡土情坏、家国意识和忠孝观念。下面一一论述。 一、依乡恋土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定历史阶段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先进的政治文明要求有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权力运行制衡机制.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上理解,权力制衡机制的规范健全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所在.政治文明要求规范权力制衡机制,权力制衡机制的完善又反映了政治文明发展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政治文化会伴随着相应的政治制度,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来说,其与政治文化的推动密切相关。从政治权力认知的视角来看,中西政治文化在权力的起源、运行基础、权力的制约等方面都存在着异同。以此为鉴,在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其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建设,而我国制度建设面临着有效制度缺乏,无效制度过多,有制度但没有制度化,制度创新滞后,政治伦理缺失等问题。因此,加强政治制度的制度化,制度创新以及制度伦理建设,是完善我国政治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中国政治权力结构中,官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上承皇权下接民权,在社会变迁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在政治上,由于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独特性,注定了官绅不可能脱离皇帝而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在皇帝面前他们选择了臣服,绅权最终没能限制皇权,他们逐渐成长为社会的寄生阶级,。在社会上,绅士所代表的伦理知识逐渐与技术知识相分离,使中国社会失去了发展的原动力,最终造成了中国社会的静止。  相似文献   

7.
刘涛 《枣庄师专学报》2010,27(1):129-133
宋代《春秋》学者众多,相关著作丰富,春秋学成为经学中的“显学”。作为一种“经世之学”,春秋学随着政治抗衡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而出现意识的转变。“尊王”与“攘夷”是春秋学的主流意识,北宋偏重“尊王”,南宋侧重“攘夷”。民族矛盾与战争贯穿整个赵宋王朝,“攘夷”也为两宋《春秋》学者所重视。南宋由于处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攘夷”成为最强的时代之音。而重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伦理纲常的北宋“攘夷”的态度也相当明朗。生活于北宋前期的孙复和中期的刘敞,他们的春秋学的著述经世色彩强烈,其“攘夷观”不仅丰富了北宋春秋学的华夷观念,也针对时政提供了一些有建设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再停留于政治道德层面的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思想丰富而又深刻。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其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政治制度伦理思想和政治主体伦理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反映了新形势下政治伦理的新的形式特点,对于我们进一步探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春秋时代,伴随着由天子而诸侯,由诸侯而大夫,由大夫而家臣的政权下移运动,一批以卿大夫为其主体的有修养、有见识、有才干、有思想的贤人相应而生。他们或频繁交往,或后先相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贤为纽带的简单群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贤人群体是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另一方面,贤人群体的产生及贤人们的言行思想,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引导甚至是塑造了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社会动态以及文化潮流。其积极的历史贡献,自然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乾隆十一年《沈丘县志》记载为中心,来观察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县志》在记述孝道行为当中,如何的塑造地方典型从而达到意识形态控制的。基层县志把国家认同的孝道观念渗透到基层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政治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观念通过对孝道的旌表实现了世俗化和制度化,同时也由之进入了民众的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1.
《春秋》的诞生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意义——奠定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春秋笔法”对中国史学、伦理政治直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作者的微言大义,用谨慎的用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好恶褒贬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传统。但过分追求义理,使其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史家记事真实的基本准则并被权势所利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逸周书》内容庞杂,各篇著作时代不一,其中有可信为西周时代的篇章,也有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怀信认为除其中可信为西周时代的各篇外,都成于春秋以前。但是,详细考察《逸周书》各篇体现的思想观念,其中有关于王霸之辨的思想,有成熟的中道论和人性论,这些思想观念不当成于春秋时代,而其中体现贵族宗法政治的诸篇章则似可断定成于春秋时代。  相似文献   

13.
校务公开将高校享有的公共权力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使广大教职工真正地享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校务公开是高等学校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校务公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广大教职工坚持不懈的用发展的观念来完善校务公开.  相似文献   

14.
N-杂环卡宾是一类新型的亲核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作为Lewis碱它能与亲电的醛作用,使其发生极性反转,具有亲核性.目前醛以外的其他亲电试剂很少被用在N-杂环卡宾催化的反应中.本文概述了烯酮作为一类新型的亲电试剂在N-杂环卡宾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是一种观念和观念体系的建制化,因此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是对其观念的认同。正义是政治制度认同的基础和核心。为此,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正义是政治制度的核心或首要价值;二,什么是正义观念得以产生的文化母体。  相似文献   

16.
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是民间宗教的两个显著特点.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从分析民间宗教信仰者--农民阶级的文化观念和封建思想入手,列举明清民间宗教各教门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宗教的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度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7.
羰基是一极性基团,在有机反应中表现为亲电性,与多种亲核试剂反应可形成碳——碳键或碳与其它原子的键,是筑成有机分子极为重要的官能团。如果它的反应性能够翻转,不仅能与亲核试剂反应,而且还能与亲电试剂反应,羰基在有机合成上的怍用将会进一步扩大.本文介绍几种使羰基极性翻转的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作为用能权交易制度的权利基础,用能权的法律属性直接影响用能权的创设、交易和撤销等法律问题。然而,对于用能权的法律属性,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学界也未达成共识。用能权的法律属性不明,用能权及其交易制度难以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关于用能权的法律属性有物权说和非物权说,但上述学说观点,均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发现用能权的特点符合无形财产权的特征;用能权被纳入无形财产权体系的根由在于用能权指标的非物质性;无形财产权体系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用能权的纳入提供了理论可行性与实践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是民间宗教的两个显著特点。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礼教伦理等历史条件与底层民众的生活条件,思维方式相互作用的产物。本文从分析民间宗教信仰者——农民阶级的文化观念和封建思想入手,列举明清民间宗教各教门的事例来说明民间宗教的族权(世袭特权)与等级制度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央集权制,即国家政治权力集中统一于中央政府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中央对地方政府有直接统辖的权力,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动要依据中央政府的政令来开展。也就是说中央集权制主要体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求中央能够有效地控制地方,“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汉书·贾谊传》)。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其后的两千多年,虽然有过集权与分权的斗争,但中央集权一直是封建国家体制发展的趋势。这一制度对统一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