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忠  蒋斌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71-171,113
夷陵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利用有利地形、把握战机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对战机的准确把握,一战击溃"怒而兴师"的刘备。其后迫于魏国的压力孙权、刘备重新走向联盟,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本文从战略情报分析与决策、地理情报的获取与运用、战术情报的侦察与分析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夷陵之战的情报活动史,阐明了侦察情报活动对夷陵之战战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宜昌,古称“夷陵”,乃“楚之西塞”。在汉末三国时期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价值,是名副其实的“争地”,乃三国兵家们拼死争夺的焦点:三国之争,争在荆州,荆州之争,争在夷陵。蜀汉集团的悲剧始于夷陵之失,夷陵成为蜀汉英雄们永远的伤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考证,梳理了宜昌始设郡制到增设郡领县制以及郡之称谓由"临江郡"到"宜都郡"的演变过程,说明宜昌首设之郡"临江郡"的郡治就在今伍家岗区伍家乡共联村的临江坪。针对旧志中有关"临江城当在今宜都境"的另一说法,文章把历史演变情况与文献资料记载,结合进行分析比较,理出了合乎逻辑的线索,得出了曹操首置"临江郡"、刘备改置"宜都郡"、孙权承置"宜都郡",其郡治都在夷陵,不在夷道即今宜都,其中曹操所置"临江郡"郡治在夷陵县"临江铺"即今临江坪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二是赤壁之战;三是夷陵之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称赞它们“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对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论者颇多,但对于夷陵之战,还不曾有人认真研究过。然而,恰恰是夷陵之战才决定了其后蜀吴两国的长期结盟和后来诸葛亮的北伐无功。因此有必要对夷陵之战来一番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备在三国时代被称为“英雄”或“枭雄”等。实际上,刘备是趁黄巾起义之机而起,以枭雄行为与仁义举措融合之姿,南北转战。三顾草庐,隆中定策。联孙抗曹,夺取荆州。占领益州,鼎足三分。历经坎坷,终成帝业。  相似文献   

6.
一、虽过失犹弗治《楚辞·九章·借往日》曰:“借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囚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秘密事之我心兮,虽过失优件治。”此乃届子追忆往昔与怀王君lh相得之时,怀王安以重任,己亦邑勉从事。王逸注释“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儿治”,曰“天灾地变乃存念也”、“臣有过差赦贳宽也”,后世说者大致不出其窠臼。今案:屈子之为人也严于律己,必非已有过差君个究治则沾沾自喜之辈,旧说之误甚为显叫。“我心”,在心由。“秘密事”.指怀下独与m原煤画面托付之事,即《史记·屈原灵生对…  相似文献   

7.
清宜昌设府于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朝初期沿用明制,称夷陵州,隶属荆州府管辖,据《清一统志》记载:“雍正六年,改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三月以归州(今秭归)为散州,升夷陵州为宜昌府,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置,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今宜昌市行政区是古代社会行政建置不断发展的结果。本文从地方建置开发的角度,摭取有关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在勾勒秦汉至隋宜昌地区社会建置的历史轨迹的同时,着重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宜昌建置与户口的变化及夷陵行政建置由县级上升为郡级的背景,论证了古夷陵的历史地位和今宜昌市开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刘备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建者和首脑人物,在当时就受到较高的评价.鲁肃说:“备,世之枭雄也。”程昱曾对曹操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连曹操本人也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认为刘备是天下仅有的“英雄”。后世论者也多对他持褒奖态度,如韩国磐认为“刘备颇具才能,也善于笼络人心。”刘备三顾茅庐而得孔明,也传为千秋美谈。本文认为,刘备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同时也有其暗弱的一面,即他本人并不具备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各种素质和魄力.也正是他这种缺陷,使得已有一定规模的蜀汉政权由兴而衰,江河日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关羽是《三国演义》全力歌颂的主要人物形象,被毛宗岗誉之为“义绝”。他确有超乎常人的神威神勇,也确因刚愎自用而以短取败;作为小说中“义”的化身,他的义薄云天赢得了读和世人的景仰,亦因利令致昏影响了蜀汉集团的内部团结,并最终导致“夷陵之战”惨败。  相似文献   

11.
《五亭记》全名为《白蘋洲五亭记》,是白居易六十八岁“得风痹之疾”那年,在洛阳应友人湖州刺史杨汉公之请,根据杨汉公送去的五亭图而写的一篇记文。全文刊载在明《万历湖州府志》卷四第十三、十四页。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为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通过对欧阳修夷陵诗文和相关资料的研究,从调整心态、躬亲政务、体恤民疾、心系时政、志夷风俗、谈文论道、整理旧史、研究经学和幕友唱和等九个方面,对欧阳修贬谪夷陵的作为进行了梳理,从而回答了“庐陵事业起夷陵”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从天圣年间科举应试到景祐三年贬官夷陵之前,是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早期。早期的欧诗能吸收西昆体的合理内核,矫正其弊端,它对西昆体有“入”有“出”,并由此一步步走近宋调。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沈和沈尹沈,始见于《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版)鲁文公三年经:“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伐沈。”(P527)杨伯峻先生注沈谓:“沈,国名,传世器有沈,据铭文知沈子实为周公之曾孙,其父始封于沈,沈子继其父,然犹秉承其大宗周公,说详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月刊三卷三期温廷敬沈子能订识。其地在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之沈丘集,西北距河南省沈丘旧县治三十里,今沈丘县则已移治于旧治北之槐店。”诸侯们为什么要伐沈,正如传文所说,因为它顺服了楚国。在鲁宣公十二年晋之战这一传中,有“…  相似文献   

15.
湖南岳麓山上的爱晚亭驰名遐迩,此亭原名爱枫亭,又名红叶亭,最后才改名为爱晚亭;自从改名为爱晚亭之后,爱晚亭更加使名山生辉。因此,人们称它是岳麓山上的一颗明珠。同时,关于红叶亭改名的轶闻,也早已脍炙人口。据传说,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岳麓山,经过红叶亭时,认为“红叶”两字不够风雅,而巧妙地以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里“爱晚”取代之。二百多年来,袁枚改亭名的佳话,不胫而走,人们也深信不疑(如:1993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第六版“旅游小知  相似文献   

16.
湖北夷陵“绛雪堂”是为纪念欧阳修而建,它得名于其《千叶红梨花》诗“风轻绛雪樽前舞”一句。绛雪堂始建于宋,在元、明、清被屡加修葺、重建。清代尤得到重视,葺治至少六次。乾隆、同治年间,知县林有席、金大镛又先后在堂侧补植了红梨花树。从文化地理学人文景观视角看,“绛雪堂”折射了欧阳修的诗情与人格,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它的重建寄托了后世夷陵守吏对欧阳修的缅怀与追慕,追慕他“勤官”、“不忽吏事”的为吏态度和诗酒风雅的为政风流。红梨花也成了甘棠遗爱,寄托了人们对欧阳修的热爱与尊敬。  相似文献   

17.
一、释“如”、“小可如” 如,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以下简称《汇释》)释同似,欠妥,实则犹于也,意则犹胜也、过也。 《单刀会》三折:“疋马单枪诛鲁肃,胜如亲父刺颜良。”胜如,胜于,胜过也。《东窗事犯》二折:“休笑我哝,我干净如你!”哝,不洁也。今温州方言犹如此。干净如你,即比你干净。同剧三折:“臣性命不若如花梢滴露,风里杨花,水上浮沤。”不若,不及也。加“如”字,其不及更有甚之。《老生儿》三折:“俺两口儿大如你爷娘。”大如,大于也。《调风月》二折:“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拖麻拽布妻。”  相似文献   

18.
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所云“龟阴田”,在今山东新泰龟山之北,时李白寓家于此,置有田产;所云“汶阳川”,系指五汶之一,今新泰境内龟山之北的柴汶水;所云“酒楼”,非指任城李白酒楼,乃指新泰龟山之北沙丘城下之酒楼。李白居住新泰的时间约计十二年。  相似文献   

19.
论欧阳修之贬滁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之贬滁州,如同他初贬夷陵一样,在其宦途生涯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其创作道路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贬滁期间,欧阳修的心态与情趣是复杂多采的,他于孤寂抑郁之中寻求乐趣与寄托,于愤懑不平之中不甘于沉沦颓废,于逆境之中不忘理想,希图再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因此,所作诗文均无戚戚哀婉之意,再次体现出他“穷言易好”“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20.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之一,但是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一事”之范围的理论与实践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对一事不再理原更《适用的“亭、人、时间”及其例外与扩张情形展开探讨,认为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于“同一性之公诉事实”及受刑事指控之嫌疑人、被告人,于裁判确定后发生效力,以有利于被告原则为例外,扩张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