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徐盛桓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为理论指导。分析了双关话语的生成机理.认为双关所要表达的目的话语为自主成分,双关话语为依存成分,是目的话语在说话人意向态度的制约下,通过目的话语和双关话语之间的相邻/相似关系,利用通感、通知推衍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语言运用中的移就话语现象,阐释移就话语生成的机制,并认为移就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关联理论,具体探讨认知语境与英语双关的认知语用阐释关系。释话人认知语境中的词汇信息、百科知识信息和逻辑信息在英语双关的理解过程发挥引导和制约作用。充分重视认知语境这三个要素的阐释作用,有助于释话人选择恰当的语境假设、获取话语最佳关联、正确推断发话人的意图、确定英语双关的多种意义。  相似文献   

5.
预设歧义是由于话语有多个预设而引发的。它可以由含特定预设触发语的句子、省略句和双关句生成。话语交际中预设歧义可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被交际者有意识地使用,实现反讥对方和创造幽默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人称代词追补成分的语义特征及其涌现因素,预测句末人称代词追补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具有程式化倾向,并挖掘了其程式化的潜在条件;基于基线阐释理论和自主依存联结探讨了人称代词追补句的层级组构特征及概念组合机制,发现其形式与意义间存在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此发现不仅彰显了认知语法“所见即所得”的理论价值,也弥补了人称代词追补句认知动因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所谓复杂叙述是指在叙述文本内部各种意识形态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对话机制等叙述问题。知识话语主体、民间话语主体与女性话语主体彼此争夺叙事优势 ,从而生成三种含混策略 :含泪型复杂叙述、惊恐型复杂叙述和怨恨型复杂叙述。叙述者在意图表述过程中其潜意识的波动轨迹总是不肯向既定的意识形态规则靠拢 ,总是有一种远离的趋向 ,进而导致价值判断上的混沌行为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语境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认知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语境,将语境定义为“一种心理结构体”,即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动态语境观。话语意义与认知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认知语境对话语意义有解释和制约作用,相同的语言形式,由于认知语境的不同,话语意义不一样;另一方面,话语意义对认知语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0.
双关是一种极具韵味与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式。英语双关有两种基本类型 ,即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 ;还包括其他几种类型 ,即会意双关、专有名词双关和字母双关等。本文就双关的这几种类型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中的几种话语权力关系①张荣翼一、话语权力关系的提出:它的含义与理论依据。话语(discourse)权力关系,指一种表述在言说中,言说者与听者之间体现的由该话语所传达的权力关系。它可以是先就明确了说者与听者之间的权力关系后的述说,如长官对士兵发...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双关"与"歧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语中,双关与歧义都是具有一种语言形式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特点,因而常被混淆。本文试从Hill教授的“双关”三要素的角度来揭示“双关”与“歧义”的各自特征和辨别方法,旨在提高我们正确地运用和辨析双关辞格的能力,避免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3.
将话语的整体意义和组合成分的部分意义建构纳入考究范畴,从格式塔组合性的研究角度提出一种应用于话语意义加工的建构模式。认为对于话语意义生成的理解和认知在于如何对话语成分进行层级加工和分析。话语意义处理过程中的话语单位加工序列并不与其在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形成线性对应,而是通过一种复杂的机制获得加工处理。因此,对话语意义的把握需要对其构成单位在意义建构中与话语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并构建一个对话语成分感知的互动支配空间。  相似文献   

14.
委婉语属于替代性话语,是替代与被替代成分之间的外延内涵的传承;其运作过程中,心智的意向性作为先导,决定主体的意向态度和意向内容。委婉语所表达的物理事件随附着既自主又依存的心理属性,而心理属性所引发的对物理事件的感受和认识经过心智的调节后生成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言表征。  相似文献   

15.
Lakoff认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可以被用来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这对语义研究来说是一种创新。尝试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着重从三个方面对赵本山小品中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认知解读,即:基于或突显某一模型、某一模型的隐喻或转喻说法以及修改某一模型,旨在为幽默话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谭月钧  范振东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78-178,50
双关辞格是英语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辞格。英语中的双关辞格可以分为两大类:同(谐)音双关和同词双关。英语双关辞格历史悠久,广泛运用于英语文学作品。广告词,以及谜语中。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语言种类丰富、形式灵活多变的特征使得隐式关系抽取成为目前关系抽取领域中富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之一。通过引入构式语法理论和依存句法分析两种认知语言学范畴的理论技术,构建了一种面向中医古籍中隐式关系的抽取方法。首先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制定文本构式化策略、分析并定义出8种构式特征与5种构式类型,并使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分类模型完成文本分类;其次对其中4类构式使用依存句法分析技术构建句法树,通过分析句法树中的特定结构,制定医学类实体间的关系三元组抽取规则,实现隐式关系抽取;最后在经典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话语联系语在书面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中,具有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恰当使用话语联系语,有助于构建和凸显语篇话语单元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增强语篇连贯性,有效传递写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减少读者理解的认知努力,并引导读者获取最大语境效果。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准确、合理和多样化地使用话语联系语,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局部及整体连贯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隐喻性话语是人们表达言外之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概述了隐喻的认知基础及分类,结合关联理论与隐喻认知对隐喻性话语进行分析,认为对隐喻性话语进行隐喻的思维认知以及在语用上进行关联与推理,可以有效地确定其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社会心理修辞学的角度,通过对一些英语电影对白的分析,分别描述了自我角色认知、他人角色及角色关系认知、交际双方之间的话语角色关系认知。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话语角色的认知,是恰当建构话语、提高话语修辞效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