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宋词》这部著作出版至今已有几十载,但是目前没有人系统研究过,全宋词中与杜甫相关的资料有多少,在宋代词中杜甫是怎样一个形象,宋代词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将《全宋词》中的明显与杜甫相关的词作进行研究,阐释杜甫在两宋词人、词作中的形象。杜甫是一个处江湖之远仍忧其君的隐者形象;是一个有着忧国忧民、民胞物与思想的致君尧舜的儒家士大夫形象;是一个仕途失意,骑驴作诗苦的诗人形象;是一个诗酒飘零、嗜酒如命而诗无敌的老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韩愈的《南山诗》用杜甫的《北征》之体而张大之,而韩学杜却独辟生面,所以《南山》和《南山诗》有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点,历来多有文人墨客对其进行比较,评分优劣。因个人审美趣味不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其优劣反映了评论者的审美倾向,同时也容易变得片面。若从比较两诗的风格之异同入手,便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3.
两唐书《杜甫传》都给予了杜甫相当高的评价。比较而言,《新唐书·杜甫传》对材料取舍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倾向性,评价也较为客观全面,对杜甫也更加推素,从中能看出《旧唐书》重文、《新唐书》重质的不同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4.
唐代宗广德二年六月,杜甫就剑南节度使署参谋。这首诗是在严武幕府中写的。唐代幕府的生活十分枯燥、寂寞,人事关系比较复杂,杜甫很不习惯,诗写夜中独宿的凄凉景况,感慨战乱,反映了自己飘泊异乡,迫不得已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对中国典籍《道德经》及其英译本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翻译中国经典著作的困难之处以及罗慕士译本的成功之处。文章拟通过对罗本翻译特点及其技巧的分析,着重探讨罗本对《道德经》的成功阐释,最后充分肯定了罗慕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年冬他告假赴洛阳、巩县探亲,至乾元二年(759年)春,适逢唐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市)打了败仗,史思明叛军进逼洛阳,他便离洛阳回华州任所。当时,贼势充斥,上下震恐,唐军除了退保东都洛阳,还在潼关一带抢修防御工事,以阻止叛军的西进,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学术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时期,宋学吸收庄子等道家学者的哲学思想,建立起自己的心性论思想,形成了一种成熟的思想形态,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宋代庄子的阐释与接受的多元化倾向更明显。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力倡导道教,建立道官、道职,《庄子》一书受到重视,被列入道家科目,设有博士。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和浦起龙的《读杜心解》运用传统阐释观念对杜诗进行阐释。前者力图考辨史实,批驳旧注,后者力图阐发杜甫的"蔼然忠厚之本心";前者侧重"知人论世",后者侧重"以意逆志"。两者各有特色而又互补,共同丰富和发展了杜诗学。  相似文献   

9.
杜甫《盐井》诗中所提到的两个唐代井盐价格从盐生产难度大、肃宗至德年间物价腾涨等方面考虑,是可信的。杜甫一些关乎时政时事的诗作中所用数字多与史实相符的现象也可视为旁证。  相似文献   

10.
论诗绝句是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或阐述文艺理论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论诗绝句创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本文对之逐一进行了阐释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朱熹对《诗经》的阐释继承了经学阐释中章句训诂的方法,但更为主要的是从身心上著切体认,发明义理,对《诗》采用心性体悟为主的心理解释方法,于此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采用了诗学鉴赏的方法,形成了以理学心理解释为主的,带有经学、文学方法在内的阐释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12.
古埃及的《亡灵书》是一部哲理意味较浓的宗教经典作品和文学经典作品,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明结晶。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古埃及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也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民风民俗、历史、地理、文化等等,形成了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它采用诗歌的方式,加深了作品的美感效应。通过阐释,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进一步挖掘其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学评论界对《简·爱》的阐释分为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期为新文化运动到四十年代末;第二个时期为建国后至"文革"结束.两个阶段的阐释均随中国历史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可以说,对这一作品的文学批评深受时局和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杜甫流寓同谷时是其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他用心血凝成的《同谷七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幻灭之感慨,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其生活的举步维艰,颠沛流离造成的骨肉分离的悲痛,自身遭遇的屡屡不幸,以及忧国忧民的悲愤情怀。《同谷七歌》既反映了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展现了诗歌浓浓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5.
《阐释与重构》是刘克宽先生对当代十七年文学近十年思考的结晶,此书在选题立意上表现出了作者可贵的学术勇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本位和学理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首吟泰山之诗,是杜甫现存中最早的一首。此诗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腾凌绝顶的进取精神,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正值中华腾飞,改革发展之际,重读《望岳》,颇受启迪。  相似文献   

17.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被人们所喜爱,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相似文献   

18.
杜甫《哀王孙》是一首反映安史之乱中唐皇室悲惨遭遇的诗篇。诗中流露出很明显地“忠君”思想,导致古今论者对此诗评价悬殊。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诗中“忠君”思想的表层,就会发现杜甫在此诗中流露出的思想其实仍是他一贯的爱国爱民思想的流露。本诗“指陈时事,反思致用”的特质于我们认识那个特定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诗史”价值。今天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诗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20.
《金瓶梅》中的吴月娘,既不是具有“圣贤之心”的贤良之妇,也不是“奸险好人”,她立身行事的准则就是固守和保有其正头娘子的地位。她和西门庆之间,是名分夫妻关系,而非情爱夫妻关系。她既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度的主动维护者和承担者,也是这种两性关系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