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物”叙述的缺席,更多强调文学的教化和教育功能。上海女性作家弥补了该丈学叙述的空白,她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直截了当书写着对“物”的崇敬、迷恋和渴求,这不但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是人性的合理复苏。  相似文献   

2.
叙述艺术,是小说修辞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指作家如何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制作成有组织的情节形式,把立体时间改为线性时间叙述出来的技巧。叙述观点,表现作家同故事之间的关系,是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相联系的。小说创作的这一“基本方法”,不但反映一个作家的独创性,他把握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而且反映作家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力度。叙述艺术,不单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问题。从文学史看,叙述观点是不断发展丰富的。屠格涅夫的六长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叙述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满族女作家赵玫是很有特色的作家,而她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情绪化的写作,从作品的叙述对象、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语言及结构方式等各方面都表现出其情绪化写作的特殊之处。所以,我们把赵玫的小说称之为情绪小说。由此感悟品评赵玫。  相似文献   

4.
论格非小说的“神秘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小说叙述的独特性有关。本文选择“神秘性倾向”这一视角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通过观念转变和叙述上的“空缺与断裂”、“镜像与迷宫”以及创作的延续共四方面的论述,得出“神秘”是造成格非小说具有引人入胜之故事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小说创作中的民间意识,主要有几种体现方式:一是历史叙述中所表现的民间意识;二是理想主义话语中的民间意识;三是都市化表达中的民间意识。作家以民间为基点,关注民间日常生活,营造精神家园与学理想,对物质时代人的存在状态和化存在状态表现出深切的思考与关注,体现知识分子的人精神与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6.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7.
李佩甫的写作,从《红蚂蚱绿蚂蚱》之后就确定了写作领域、叙述视角和结构方式,这是一个作家在返身寻找自我后的逐渐成熟。李佩甫在之后的中长篇小说中,时常体现出他作为乡村“外子”的叙述视角,而这个视角成全了他的写作成就,但并非“亲子”的经验局限也是他在写作中出现不可克服的某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李佩甫一旦进入写作就进入类似“三十二年后”的回望过往、审视当前,这回望几十年的时空结构的形成过程和文本体现,事实上是一个作家形成习惯和特征的思维行进方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晚唐张为《诗人主客图》对部分中晚唐诗人划分为六个派系,而后世学者对这种流派的划分方式多有异议,还有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奇僻苦”一派划分也不合理的状况,结合这一派诗人的生平,对诗人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以说明张为《诗人主客图》对这一派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发现叙述者     
叙述是一种方式和技巧,它体现小说的审美价值。研究叙述的学科称叙述学。从叙述学角度进行作品鉴赏与解析,另有一番情趣和天地。本从叙述学中叙述的角度重读十九世纪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名《高龙巴》,通过寻觅叙述,剖析梅里美的思想,分析叙述本身的魅力;并探讨叙述对高龙巴的叙述方式,得出“《高龙巴》显示了故事体小说向性格体小说演进的痕迹”之结论。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冷峻的叙述态势与消除激烈冲突的写法,对传统小说以热衷干叙述和激烈冲突为特征的传奇手法构成了消解,这种消解的原因既与时代和小说的内容有关,也与作家理性的生活态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洱在小说中常以幽默的笔调叙述苦涩的历史往事与辛酸的现实人生,读者在李洱小说人物的无奈的自嘲、冷酷的叙述和荒诞的推理中都可以体会到黑色幽默的意味。李洱在小说中融入了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幽默的叙述背后蕴含着严肃的揭露与冷静的讽刺,这种从正直知识分子立场出发的理性追求在新生代作家中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中短篇小说创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被动写作到温情回忆再到焦虑冥思。这一变化是伴随着作家对生活和文学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通过对作家这三个阶段创作主题的归类,探讨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之心路历程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后至今的中国文学,发生了“本土化”的美学转型。当前文学的“本土化”美学自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土化”叙述方式的探索;二是“本土化”文化蕴含的再现;三是“本土化”语言关感的重焕。但是,因为年轻作家“本土化”能力的欠缺,文学的“本土化”美学持续显示出难以持续之状。  相似文献   

14.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物"叙述的缺席,更多强调文学的教化和教育功能.上海女性作家弥补了该文学叙述的空白,她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直截了当书写着对"物"的崇敬、迷恋和渴求,这不但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是人性的合理复苏.  相似文献   

16.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183;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白蛇》讲述了全国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革”中的遭遇。与传统的直接进行叙述的线性叙述模式相异,作家严歌苓在小说《白蛇》中采取“三重视角”与“双重结构”的文本完美地把现实舞蹈家孙丽坤塑造为抽象唯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她的遭遇,作家揭示出中国极度强调道德美的文革时期艺术芙和道德荚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艺术美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8.
方方对死生这个哲学命题的思考,已经融入了她的创作中,而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作家对死和生的态度也并不相同。如果说在"新写实"时期,方方以死亡为视角,以零度写作的叙述态度来窥探生存的琐屑和人性的卑微、丑陋,那么在她近期的作品中,她则以人道主义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人类生存的本相。方方在创作中,关注的焦点、叙述态度和哲学思考都出现了转向。这三个方面的转向分别是:从消解生命的价值到对生命韧性的关注;从悲情主义到温情主义;从存在主义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穿越阴冥与阳界--论阎连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亡灵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亡灵叙事是一种以亡者的灵魂为视角展开文本叙述的叙事方式.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地运用了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亡灵叙事在小说叙事学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叙述策略上超越了传统作品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叙事的独立,使作家在行文时拥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叙述自由;在美学方面,陌生化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在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意义上的震惊;在彰显文学的存在之思方面,深化了文本写作的内在旨趣,有效地敞开了作家精神归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20.
学界以往对文献史料之于当代文学研究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固于对当代文学史研究作为断代史和专门史的属性有所忽略.对当代文学史叙述的任务和目标比较模糊.以及对当代文学的特赇性缺乏足够的自觉。在文献史料的运用上,既有囿于研究者的史学意识和史料视野,大量新发掘的文献史料没有进入文学史,导致一些流行的偏见仍是文学史上难以撼动的“钉子户”;也有在写作上未能将文献史料与作家的文学行为分析、优美作品的深度阐释、文学史价值的重构与发现有机地加以融合的问题。以作家的“文学行为实存分析”为中心,结合政治、制度、文化的考察.融合事件、思潮、作家、作品.叙述出文体演化史、思潮流变史、审美风尚史以及作家作品史齐头并进、杂糅无间的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生动和流动的景象,应是文学史叙述追求的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