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存在主义哲学家约纳斯撰写的《责任的命令:寻求技术时代的伦理》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名著,德文版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重印了九次,销售了20万册,"责任的命令"成了德国绿党及其同情者的口令。自费希特与黑格尔以来,从未有哪一本哲学著作如此大地影响公众生活。本文基于该著的解读,认为约纳斯的技术伦理克服了现代虚无主义,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的纷争,为环境伦理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勇气"和"忧惧"的词义几乎相反,在康德和约纳斯伦理学中,分别被称为真正的德性和智慧.康德的"勇气"作为道德力量,不但内在于实践理性,也作用于知性的自我启蒙,但不负责在效果上的善恶.为了回应康德确立的伦理传统,约纳斯通过对海德格尔生存论与布洛赫"希望原理"的分析,使"忧惧"在技术时代具有了伦理功能.其至少从"人"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了实践理性的"自主"地位和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本文旨在表明,一旦我们澄清了休谟主义的两个构成要素——它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说明以及它对工具合理性原则的基础地位的强调——的本质和地位,并给予康德伦理学以一种适度的"自然主义"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意义地缓解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被认为存在的张力。本文也试图表明,放弃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的、基础主义的探讨,转而采纳一种以实践承诺为核心的语境主义探讨,或许是值得向往的。  相似文献   

4.
以基因编辑和基因增强等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正在入侵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道德领域。哈贝马斯以他的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伦理学为理论基石,不仅从共识论证、责任论证与工具化论证三个层面批判了主张基因增强是父母的个人选择的自由主义优生学,而且强调了以规范性、普遍性为主要特征的康德伦理学对于基因伦理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康德伦理学的当代价值。哈贝马斯一方面对自由主义传统做了深入批判,揭示了技术的使用从来不具有绝对的自由,基因技术打着自由主义的旗号并不能为自身谋取合法性,而交往行动理论则为如何确立技术研究和使用的合法性提供了有效路径;另一方面通过交往理性对实践理性的改造,使得人类基因技术的伦理合理性建构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5.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阐述了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历史演变过程。早期的工程师责任就是绝对服从军队的命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程师手中技术力量的不断加强,其伦理责任开始由最初的忠诚责任向“普遍责任”扩展,并引发了专家治国运动;由于社会制度和自身的局限性,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又由乌托邦式的“无限责任”回归到现实的社会责任;到了20世纪中期,伴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产生,工程师从对社会的责任延伸到了对自然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问题,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先发国家主张,他们祖先当初的行为是基于"可原谅的无知",既不需要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也无需为历史排放导致的后果加以补偿。通过分析可看到,以"无知"作为免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在道德责任问题上,无论是从气候科学知识传播来看,还是从排放行为的可控程度来看,抑或从排放者的道德回应来看,"无知"都不是避开道德谴责的恰当理由。在后果责任的问题上,历史上"无知"的排放者也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但这里承担的不是严格责任,而只是有限的补偿责任。如果历史排放者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在继承祖先传递的利益之时,也应当承担起对历史排放受害者的补偿义务。质言之,历史上的排放者和他们的后代都不能以"无知"为由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7.
汉斯·伦克(Hans Lenk,1935-),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被称为科技伦理的"集大成者"、"引起德国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以及"最早注意到技术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哲学家.在科学技术伦理领域,伦克的突出贡献是对"责任"进行了分类1)划清了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内在责任与外在责任的界限,即区分了道德与伦理;2)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各种责任类型如同通常把普遍的责任分为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一样,他把行为责任分为任务责任和角色责任;3)探讨了共同责任的分配问题;4)对机构责任和法人责任进行了分析;5)针对责任中的冲突问题拟定了十个基础性的优先原则;6)科学和技术伦理作为职业伦理的特例.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温室气体的历史排放问题,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焦点话题。先发国家主张,他们祖先当初的行为是基于"可原谅的无知",既不需要在道德上遭受谴责,也无需为历史排放导致的后果加以补偿。通过分析可看到,以"无知"作为免责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在道德责任问题上,无论是从气候科学知识传播来看,还是从排放行为的可控程度来看,抑或从排放者的道德回应来看,"无知"都不是避开道德谴责的恰当理由。在后果责任的问题上,历史上"无知"的排放者也需要承担补偿责任,但这里承担的不是严格责任,而只是有限的补偿责任。如果历史排放者已离世,他们的后代在继承祖先传递的利益之时,也应当承担起对历史排放受害者的补偿义务。质言之,历史上的排放者和他们的后代都不能以"无知"为由逃避责任。  相似文献   

9.
从"善良意志"的先验性和属人性,到"人是目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再到动物只具有"对象性价值"和伦理学的排他性,这便是康德环境哲学的逻辑进路;把康德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奠基者而对其口诛笔伐,这是对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误解;事实上,康德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力反对者,却不一定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相似文献   

10.
自动驾驶汽车正在被大力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大量地行驶在路上.自动驾驶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它对道德责任伦理提出了挑战:自动驾驶汽车一旦引发事故,使用者应为自动驾驶汽车引发的事故承担道德责任吗?费希尔道德责任理论为回答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视角.从费希尔道德责任理论看,自动驾驶汽车解除了使用者对汽车的引导性控制,但并没卸...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技术增长引起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生命的威胁,尤纳斯将生命纳入责任的范畴,提出了责任律令:要如此行为以保证你的行为后果不摧毁未来生命的可能性。这条责任律令是存在的命令,是存在的目的中体现出来的生命的价值。它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要求人类将义务的对象扩展到所有生命的存在,承担起延续未来生命的责任,并为生命的持续审慎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问题是哲学追问的核心问题,因为人类的一切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都立足于其在世界中的存在.康德改变了提问方式,追问世界是如何对我们显现的,追问对于我们而言"世界是如何可能的".康德认为感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先天纯直观形式与物自体刺激相结合,知性世界的可能性在于范畴对于感性知识的加工.前者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合法性所在,而后者是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开始→运行”(或者“Win+R”快捷键),我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不低于“我的电脑”。它所运行的命令给我们日常操作电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就来个运行命令大阅兵。1.regedit.exe:注册表编辑器注册表编辑器是用来查看和更改系统注册表设置的高级工具。注册表中包含了计算机如何运行的所有信息。Windows将它的配置信息存储在以树状格式组织的数据库(注册表)中。尽管可以用注册表编辑器查看和修改注册表,但是通常不必这样做,因为更改不正确可能会损坏系统。能够编辑和还原注册表的高级用户可以安全地使用注册表编辑器执行以下任务:清除…  相似文献   

14.
技术伦理与形而上学--试论尤纳斯《责任原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79年,尤纳斯(1903—1993)发表了他的《责任原理》一书。20多年来,书中提出的惊世骇俗的观点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咱,亦引起不少争论。按照尤纳斯的看法,在现代技术社会,人类的群体行为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术已不单纯是改善人类生活、促使人类进步的工具,技术造成的“厄运”已经威胁整个人类与自然。人类征服自然的目的已不再是保护自身免遭来自大自然的威胁。伦理学以人的行为为对象。行为涉及的范围,特别是行为的性质的变化要求伦理学做出相应的回答。为此,尤纳斯认为传统的伦理学已不能适应人类今天面对的新的情况,康德的只问动机不问后果的动机伦理亦显得苍白无力。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责任”为中心的道德标准。责任的对象则包括自然界与未来人类。更甚之,尤纳斯认为人类有义务恪守这一原理,因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尊严与价值,如同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以自己的简单存在呼唤成年人的保护那样。尤纳斯提出的具体要求似乎是明确的,理论上却含有一系列哲学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从简单的真实描写,哪怕是对世界末日的描写,如何引伸出改变这一状况的道德要求?人类为什么要继续存在?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自身尊严与价值?如果自然界有其自身价值,其价值目的又是什么?这样的话,怎样解释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则必须借助于某种形式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甚至神学。尤纳斯的责任伦理实际上是带有信仰性质的本体伦理。最后还有一个实践的问题。在这方面,单靠哲学家与伦理学家提出的理论显然还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5.
从存在论上,萨特将责任看作是人的绝对自由的逻辑要求,海德格尔将责任看作是此在生存的一种"缺欠"所致,其目的都是消除人与责任之间的外在关系。马克思从人的现实性出发,强调技术的社会责任在于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关系。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技术具有生态使命,目的是要探索人与自然之生态关系的生态阈值,以此科学地寻求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适度关系。在生态问题上,盲目的保护与盲目的开发一样,都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越来越融入当前的社会环境,它们似乎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具备道德行为能力的人工道德行动者。一些学者认为康德哲学为建构人工道德行动者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相较于易受感性经验影响的人类行动者,以康德哲学为伦理框架设计的道德机器人在某种意义上更有资格作为康德哲学语境中的道德行动者。不可否认,康德伦理学对建构道德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康德式人工道德行动者也应该是机器人伦理学研究中的必要目标。但是,按康德伦理框架创造的人工道德行动者是纯粹理性的道德机器,缺失了真正道德行动者应该具有的实践性情感能力,因此康德式人工道德行动者不能获得真正道德行动者的伦理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为了人"和"以人为本"的命题是传统人道主义的命题,它不能解决我们的时代提出来的新问题.我们的时代需要一种新人道主义.它提出来的问题是"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这正是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新人道主义实现了从"个人本位"到"类本位"、从"绝对主体意识"到"有限主体意识"、从"享乐意识"到"生存意识"、从"现世主义意识"到"未来意识"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种自然且符合直觉的观点认为,如果一个行动者对其行为负有道德责任,那么他在决定这个行动时可以有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备选可能性原则(PAP)。法兰克福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备选可能性并不是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这引发了PAP捍卫者的反击。在讨论了法兰克福反例是否成立,以及PAP的结构之后,道德责任的必要条件所应具备的要素和法兰克福反例的意蕴将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也谈克隆人的尊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康德绝对命令的自由意志的平等原则正如绝对命令本身只能作为范导原则,而不能作为建构原则.因为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事件并不构成对人的尊严的侵害,有些可以避免却能增进当事人和多数人幸福的不平等事件也不构成对人的尊严的侵害.为此,我们需要引入独特权.根据独特权原则可以表明克隆人技术和组合基因人技术先天地侵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进一步表明,隐私权隶属于独特权,独特权是同生存权、自由权和幸福权相并列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