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欧阳修之贬滁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之贬滁州,如同他初贬夷陵一样,在其宦途生涯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其创作道路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贬滁期间,欧阳修的心态与情趣是复杂多采的,他于孤寂抑郁之中寻求乐趣与寄托,于愤懑不平之中不甘于沉沦颓废,于逆境之中不忘理想,希图再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因此,所作诗文均无戚戚哀婉之意,再次体现出他“穷言易好”“穷而后工”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奏议书启中多见针贬时弊、预识忧患、力阵改革举措、筹谋致治之本之论,处处闪耀着瞻前意识的绚丽火花。究其成因,一是缘于他历史知识渊博,具有进步的历史观,能以史为戒,鉴古知今;二是缘于他社会经验丰富,对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形势走向洞若观火,了然于心;三是缘于他学养有素,忠于职守。欧公的瞻前意识蕴蓄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方面,无论是对时人或后人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湖北夷陵“绛雪堂”是为纪念欧阳修而建,它得名于其《千叶红梨花》诗“风轻绛雪樽前舞”一句。绛雪堂始建于宋,在元、明、清被屡加修葺、重建。清代尤得到重视,葺治至少六次。乾隆、同治年间,知县林有席、金大镛又先后在堂侧补植了红梨花树。从文化地理学人文景观视角看,“绛雪堂”折射了欧阳修的诗情与人格,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它的重建寄托了后世夷陵守吏对欧阳修的缅怀与追慕,追慕他“勤官”、“不忽吏事”的为吏态度和诗酒风雅的为政风流。红梨花也成了甘棠遗爱,寄托了人们对欧阳修的热爱与尊敬。  相似文献   

4.
苏轼谪贬惠州,是苏武一生中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如果说苏轼谪贬黄州,思想 上第一次遭受重大打击,因而不免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同时  相似文献   

5.
刚进而立之年的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县令。当他处理查询档案、处理政务时,发现枉直乖错、违法徇私、灭亲害义之事,不可胜数。于是他决定整顿吏治、兴除弊端,当好夷陵父母官,并针对县衙档案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敕书楼、订立各项规章制度、清理陈年文牍案卷、加强各类档案资料收集。欧阳修在夷陵的诗文不仅是文学珍品,也是夷陵珍贵历史档案。欧阳修重视档案工作有着时代、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关于他的籍贯《大学语文》等教材中有不同的解释,欧阳修在自己的著述中也有不同之说。本文从古人称籍贯与今人称籍贯之不同。从欧阳修的郡望、祖籍、贯的研究入手,认为欧阳修的籍贯应为“宋代吉州永丰县”。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今年适逢他诞辰990周年、逝辰925周年,为纪念这位先贤,促进“欧学”研究,10月28日至30日,7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在欧阳修的故乡江西吉安,就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开幕式上,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吉安师专校长钟没权、吉安行署及永丰县政府的领导、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蔡厚示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评价欧阳修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纪念欧阳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相似文献   

8.
北宋庆历三、四年(1043——1044年)间,进行了有宋一朝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以下称“新政”)。当时年仅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欧阳修(1007——1072)是推行“新政”的重要成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显示出思想家、政治家的才华。这段历史,可说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一)欧阳修登第不久,就和日后主持“新政”的范仲淹(989—1052)建立了友谊。他前期的政治活动、文学活动都受到范仲淹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眉山(今属四川省)人。他同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古文家,世称“三苏”,同属“唐宋古文八大家”(另五人是: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曾巩)之列。少聪颖,通经史。二十一岁举进士,二十六岁应中制科。宋神宗(赵顼)时,王安石变法,他站在旧党立场上,反对新法。因此,迭次谪贬,先后外放到杭州(今属浙江省)、密州(今属山东省诸城县)、徐州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社会“超然独骛,众莫能及”的风云人物。他在文学、史学、经学、政治等领域里独领风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在音乐艺术领域里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13.
来种宗元丰三年,苏轼遭贬黄州后,其思想情绪十分复杂。不少学者认为,佛老人生哲学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其文学作品反映了一种闲适与消极的情绪。认真品味苏轼黄州时期的诗文,我们发现:那闲适与消极的情绪仅仅是一种表象,其思想情绪的主旨乃是积极用世的儒学精神,处处表现着他那边贬后的哀怨和英雄无为的激愤。  相似文献   

14.
青州一任,欧阳修始终欲求致仕而不可得,而青州的静美山水、淳厚民风却让欧阳修的致仕归隐心态得到了极大满足,使他在仕与隐之间乐得徘徊.欧阳修在青州宽简爱民、求是务实的为政策略,印证了欧阳修虽归思难禁,却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与韩愈的关系已被反复论述,而他与白居易之间的关联则较少为人所提,实际上欧阳修踵迹宋初王禹偁的努力,继续积极效法白居易。生活方面,他积极实践白居易式的闲适生活,沉浸在对各种乐的享受中,摒弃悲怨愁苦的传统贬谪态度,更倾向于白居易式的乐观旷达,这对北宋士人精神的形成不乏重要的示范作用。诗歌创作方面,欧诗呈现出的平易畅达风格与他兼学白居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讽谕精神、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经过欧阳修大刀阔斧的诗文革新融入了宋诗的骨髓中。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的王道理论既有实施礼治、德政的传统内容,又有追求财用充实、国力强盛的新内涵。以此为出发点,他提出了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富国强兵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直销人俱乐部里的房庆仙是个总走在时代前沿的男人,他的故事,他的人,他的外表以至内心,如同魔方里的不同侧面,而这每一个侧面不管怎样变化多端,都在显示着这是一个追求新潮,赶时髦的男人。这又不得不让你惊奇,感叹,总希望能近距离地靠近他,认识他。其实房庆仙还是这样的男人——第一次接触他是在电话里,声音明快而爽朗,有些刚毅又有些果断;第一次听他的故事,生动、激情,他四散的魅力感染着周遭的人;第一次感动是他接受采访时,认真、投入、畅谈,引你进入他的语境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词作,饱含幽情与艳色,这同他的诗歌散文的书写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差.“六一词”的写作与欧阳修的情感生活是同一的,这种生活情趣与创作冲动有违于儒家“止乎礼义”清规戒律,反映出古代文人学士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党校韩庆祥先生在总结最近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时,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以“天”比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深入,以“地”比喻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从而提出和区分了以下研究状况:第一种是“既不顶天也不立地”的研究,第二种是“顶天不立地”的研究,第三种是“立地不顶天”的研究,第四种是“顶天立地”的研究。其葆贬自明。  相似文献   

20.
周博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67-167
欧阳修早年积极参与庆历新政。但随着改革的失败,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改变,但也并未完全放弃改革主张。他任贤重才、德与“守道”标准,反映他不希望激进的改革;政策主张上则追求稳重,倘若政策出现了问题,就要恢复“祖宗之法”,反映了他后期政治态度的彷徨与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