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纵向岭谷区的跨境生态安全与调控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国内外跨境生态安全研究综合的基础上,系统地判识了纵向岭谷区存在的跨境生态问题类型、分布、特点、驱动力,提出了综合调控体系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除沙尘暴外,中国陆疆地带目前所面临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在纵向岭谷区均有分布,较直接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水电梯级开发、公路建设和国际陆路大通道开发、河道整治和国际航运开发、坡地开垦和矿山开发;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陆地,只能影响地域上有直接关联的区域;在国际水道系统中的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以境内的生态变化对境外产生影响为主;在沿边地带则以境外的生态变化对境内的影响为主,其中尤以境外生物入侵的危害严重、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需要从边境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生态安全阈值设定、跨境保护区建设、生物入侵调控、生态安全监控平台构建设、生态补偿机制和法规建设、合作机制以及机构能力建设等多方面,构建跨境生态安全多尺度综合调控体系.目前最为重要的是,在现有多重国际区域合作中,加强跨境生态安全维护的参与式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成立区域跨境生态安全风险基金、促进国际跨境生态补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预警系统等.研究为维护该区的跨境生态安全、减少跨境冲突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中国其他陆疆沿边地区的跨境生态安全维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2007,59(3):F0003-F0003
中国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最为重要的上游水道国,随着与周边国家地缘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跨境生态安全构成了中国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部分,中国既有承担上游下游生态保护的义务,也有合理利用资源和发展经济以及获得国际跨境生态补偿的权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阿碧 《世界科学》2007,(4):17-18
国际极地年开幕 近50多年来,全球不少科学家尤其是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生物学家对极地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而今年开幕的为期两年的国际极地年(IPY)活动主要由世界气象组织牵头举办,展示的成果将涉及到60多个国家和上万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4.
《自然杂志》2012,(5):246
<正>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国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拥有独特的多圈层环境系统与生态类型,对我国乃至亚洲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在青藏高原开展污染物跨境传输的科学考察研究,既是地表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需求.针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南亚通道"关键区,结合长期站点监测和短期强化观测,本文全面综述了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传输过程和机理,以及污染物对气候和生态系统影响方面的新认识.从历史趋势上看,青藏高原黑碳和汞等记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呈现快速上升,反映了亚洲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快速增多.从传输过程上看,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高空环流以及局地的山谷风是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的重要途径.大气气溶胶-雪冰辐射反馈效应对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带来一定的影响,外源污染物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业已凸显.未来研究中,亟待精确量化跨境污染物的输送量和影响范围,预测未来情景下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健康风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长期生态研究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国际研究网络,主要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问题。2000年,21个国家建立了国家长期生态研究计划并加入了国际生态研究网络。该计划在成员国轮流举行年会。成员包括加拿大、美国、古巴、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委内瑞拉、英国、瑞士、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乌克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韩国、伊朗、纳米比亚,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减灾日”,2006年10月11日是第十七个。还在今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进一步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纵览历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可看到国际减灾行动的发展脉络。内容涉及到环境、发展、自然灾害、城市、森林、水害、火灾、妇女、儿童、青年教育、安全网络、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等方方面面。今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2009-2013)”执行三年多来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机理、生态系统服务区域综合研究、国家尺度生态系统结构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与生态安全等四个方面。最后概要介绍了项目的后续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张志强  孙成权 《科学通报》1999,44(5):464-477
在简述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体系的基础上,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全球生态系统变化(地图和生物圈变化)研究、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研究、人类减缓全球变化的策略研究等4个方面概括总结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并涉及到了我国在有关领域的研究情况,最后特别指出了全球变化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在人类的发展观从工业文明的发展观向生态文明的发展观的转变中、在环境安全保护与环境外交中都具有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关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建设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独特而敏感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由于青藏高原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各区生态功能及区域问题也不尽相同,生态建设亟需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和措施。本文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脆弱程度、变化趋势及面临风险等特征,辨识出阿里西部、那曲中南部、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并流区等4 个生态建设的关键区;并在分析各区环境和生态特征与土地覆被变化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升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的措施与建议,对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