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继续,人们对课改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例如,关于科学课程目标,无论是理、化、生分科科学课程还是综合科学课程,都将课程目标定位于三大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此,人们有赞同,有迷惑,甚至有质疑.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11,(10):65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艺术摄影比赛自2005年始,迄今已举办了四届,第五届摄影比赛也将在近期落幕。在此,我们从历届获奖作品中选取了9幅展现不同领域的代表作,从中感受一下科学之  相似文献   

3.
阿碧 《世界科学》2012,(1):F0003-F000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家可借艺术之瓦,攻科学之坚;艺术家可借科学之梯,攀艺术之峰。爱因斯坦生前曾经执教过的普林斯顿大学,继承了他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每年都要在全校师生中征集作品,并在年底举办科学与艺术展。下述图片是从2011年度科学与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钱定平 《科学》2003,55(6):61-62
打孔夫子以来,指引"怎么从文学学科学"的古人,代代都大有人在.三国时吴国的陆玑撰写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这实在可算是世界文学史、科技史上少有的著作,指引着莘莘学子从文学里面亲近科学.到了清末,更出了一位高丽妙人冈元凤,他老先生编撰了一本<毛诗品物图考>,凡是<诗>里出现的草、木、鸟、兽、虫、鱼都收罗无遗.而且,每一品物还批配有图画,让人可以同时颂读<诗>歌之美又看图识物之实,真是厥功至伟.  相似文献   

5.
原春琳 《科学之友》2004,(10):34-36
时下,在一些学术网站的论坛上,一场关于中国有无必要进行“大科学”项目的论争“烽火”经久不息。这场“烽火”是由11名华人生物科学家点燃的。他们在致中国政府高层的一封信中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的改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几乎所有这些重大发现都不是在事先预测和计划的科研项目中取得的。与此相反,这些发现是通过科学家在小实验室中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所获得的。相比之下,一些大型的生物医学计划科研项目不但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反而阻碍了良性竞争,扼杀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严重妨碍了人才培养。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的呼吁受到一些海内外科学家的热烈响应。但一些科学家也对此作出回应:我们做“大科学”项目是希望举全国之力,在一些科学领域让中国尽早进入国际竞争行列。唇枪舌战中,海内外科学家企盼中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拳拳之心可见,这场争论,也许没有最终答案,但可以预见,它必将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Gore  AI 《世界科学》1998,(10):2-4
技术创新的新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处理和显示有关我们行星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大量的信息构成了“地理坐标”,它涉及地球表面每一个特定的地方。利用卫星对地面遥感形成“地球空间”(轨道)信息流,并将其中未经加工但有用部分的数据转变成为可供使用的信息。今天,我们经常发现我们能够得到比我们所能利用的更多的信息。陆地资源卫星(haha)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的环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陆地资源卫星每两星期对地表进行一次完整的成像,而且它已持续收集了20多年。尽管对这类信息有着巨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结合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必须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联系我国地球科学的现状,深感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必须取得共识。一个关键问题是我国的地球科学向何处去?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是满足于充当“资料提供者”,还是要成为新观念的提出者?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能物理一般不涉及短期的商业回报和研究成果,更具国际性,是全球科学合作的最佳选择领域之一,再加之其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巨大,往往任何一国难以全面部署,因此,在高能物理领域加强各国间的合作或共同建设国际性的大型粒子加速器设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陈炬涛 《世界科学》2004,(11):33-35
(三) 这里我想再说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美不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属性,也不可能由主观意识自动产生。他是两者利益关系在主观上的表述,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上,所有这些判断型的情感概念也都符合这一点。因为,这些情感就是主观上用来表述客观事物对已是否有利的表达方式。因此客观事物中根本不存在有美的因素,主观也不会自动产生美的意识,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导致对利益关系的体现,才造就了美。 以下我想着重对美的定义表述中的五个要素,分别加以阐述。 (1)"主观观察者和客观事  相似文献   

10.
大陆科学钻探的研究主题覆盖了所有地学领域的广泛目标,是当代地球科学的最前沿,它不仅需要一系列重大工程技术的支撑,而且将带动地球科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重大发展,对于这样一个全球性、投资巨大、需要一系列高新技术支撑的大科学项目,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吗?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问题,却少了点儿解决问题的行动力,或是有了好点子没有用武之地?快来看看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公众创新擂台”吧,在这里不仅能让你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还能遇到很多有趣的小伙伴,—起切磋,—起成长. 创新擂台,让想象力飞起来 “公众创新擂台”作为201 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精心策划的网络科普品牌活动.活动首先由各省、自治区、市科协组织专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集中32个问题公示在活动官网上,由全国公众集思广益,提交解决方案.活动截止时,共征集到了13816个解决方案,其中文字创意类8964个,实物作品类4852个.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6,(8):22-24
10年前的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头“无性繁殖”的绵羊——“多利”在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培育成功,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动物的体细胞复制出来的哺乳动物。几个月后,英国《自然》杂志刊文,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科学成就。旋即,“多利”羊、“克隆”等名词风靡世界,一批批克隆动物此后相继问世。“多利”羊对经典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冲击是根本而深远的,以至于10年后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学家依然在思考“多利”羊留下的遗产,由“多利”羊引出的一系列课题依然在考验当代生命科学家的智慧。为了纪念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问世10周年,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未来克隆技术领域若干有待攻克的突破口,《文汇报》记者江世亮回访了9年多前参加该报召开的探讨“多利”羊问世科学意义的两位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先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子遗传学家曾溢滔先生。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的一天,温州市瓯江小学某班正在上算术课。老师出了一道题目:“若每个童子分4只桃子,就多1只;若每个童子分5只桃子,就少2只。问一共有几个童子、几只桃子?”这时,一个小孩高高地举起手,迅速而准确地报出了答案:“共有3个童子、13只桃子!”  相似文献   

14.
刘济 《科学之友》2004,(10):40-41
2000年6月26日是人类科技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科学家同时向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基本完成,已绘制出人体97名的基因组,其中85名的基因组序列得到了精确测定,包含了人体约30亿个碱基对的正确排序。这一重大成就立刻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各国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人们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继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之后的第三大科学计划。它对人类认识自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生命科学、医学、生物科技、制药业、农业等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完成是该计划实施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在研究自身的过程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有人将此成就与伽利略的天文发现相媲美,有人认为它的意义远远大于抗生素的发明。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本文介绍了科学探究法在"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生态研究计划旨在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国际研究网络,主要研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问题。2000年,21个国家建立了国家长期生态研究计划并加入了国际生态研究网络。该计划在成员国轮流举行年会。成员包括加拿大、美国、古巴、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委内瑞拉、英国、瑞士、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文尼亚、乌克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韩国、伊朗、纳米比亚,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7.
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持的,是全球研究地球结构和深化过程的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主要通过研究海底岩石和沉淀物所包含的大量地质和环境信息,获得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生态建设的若干科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提出以“五个统筹”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统筹和协调”就是要解决矛盾.化解冲突。西北干旱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都牵扯到资源、环境、生态及发展方面的许多矛盾,这些问题错综复杂。每个方面矛盾的统筹和协调都需要科学工作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有据的判断以及可靠的知识。西北干旱区资源环境管理和生态建设工作中会产生若干针对学术研究的需求,以分析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始于1989年-1990年成立的全球变化研究行动小组,是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国际合作研究组织之一,涉及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数学和物理学、天体科学和遥感技术、极地科学、社会科学、数据库与网络化技术应用等众多的学科领域。此项目主要研究大气物理、生物学和社会经济学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的焦点之一就是地球系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强调跨学科、交叉学科和跨部门、多国参与研究,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区域尺度和全球模式研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全球变化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它由四个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分计划组成,即全球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计划和生物多样性计划。目前,研究热点包括:大气组成、生态系统变化、全球碳循环、全球人文、气候多样性和变化、全球水循环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试图想弄清楚有关克隆或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但却从学校教育课程中没受到什么启迪的人肯定乐于听到这样的消息 :中学课程将彻底改革 ,使之与日常生活挂起钩来。而教师们认为 ,让 1 4岁到 1 6岁的孩子们学习科学课程几乎没有任何用处 ,不论是对那些倾心于到大学继续学习、还是对现在就打算尽早弃之不学的都是如此。人类首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出生时的情景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在英国于 1 988年得以推介以来 ,其在学校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成了 5到 1 6岁儿童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阶段 ,这门课被视为是一大成功 ,但在中学阶段 ,科学课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