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2.
以3-吡啶-4-苯甲酸(HL)和Co(NO3)2·6H2O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雏链状钴配合物{[Co(L)2(HL)(H2O)]·H2O}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为:a=1.1362(2)nm,b=1.1688(2)nm,c=1.4104(3)nm,α=93.93(3)°,β=104.25(3)°,γ=116.81(3)°,Z=2,V=1.593(3)nm3,Mr=690.56,Dc=1.658/g·cm-3,μ=0.74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969,wR2=0.1616。配合物1呈现出一维分子钩双链结构,相邻链间通过O—H…O氢键相互作用组装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5.
Zn(NO3)2·6H2O和Cd(NO3)2·4HO2与2-巯基苯并噻唑(2-Hmbt)及L配体(L=2,2'-bipy,1,10-phen)反应,用绿色化学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三种三元配合物Zn(C7H4NS2)2(2,2'-bipy)(1)、Zn(GH4NH2)2(1,10-phen)(2)和Cd(C7H4NS2):(2,2'-bipy)(3),三种配合物均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光谱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1)用^1H核磁共振谱进行了性质测试与表征.  相似文献   

6.
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Mn配合物,[Mn(TBDZ)2]NO3·Cl·H2O(TBDZ=噻菌灵).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6.003(7)A,b=11.158(5)A,c=13.905(6)A,a=90.00°,β=113.196(5)°,γ=90.00°,V=2282.3(16)A^3,Z=4.每个锰离子分别与来自两个噻菌灵分子上的两个氮原子形成双螯合结构,同时还与另一个氯离子,一个配位水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未配位的硝酸根离子与配位水,噻菌灵上的另一个亚胺基上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参与了配合物的空间连接.  相似文献   

7.
利用5-(4-吡啶基)四唑(4-PTZ)与氯化锰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超分子配合物[Mn(4-PTZ)2(H2O)4].2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315(4)nm,b=0.7859(5)nm,c=0.8682(5)nm,α=90.909(8)。,β=91.738(8)。γ=100.400(8)。,Z=1。配合物由1个Mn原子、2个4-PTZ、4个水分子和2个结晶水分子构成。Mn原子的配位数为六,并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分别与4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来自2个4-PTZ上的N原子配位。通过各种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进而层与层之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将该化合物扩展为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组装制得 [Zn(4,4′- bpy) (CH3COO) (NO3) ]n(配合物 1)和 [Y(bpy) 2 ](NO3) 3(配合物 2 ) .其中 ,4 ,4′-bpy为 4 ,4′-联吡啶 ,bpy为 2 ,2′-联吡啶 .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 .配合物 1是聚合物 ,锌离子为 6配位 ,4 ,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 ,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 π- π堆积作用 ,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 .配合物 2中 Y( )是 10配位 ,2个 2 ,2′-联吡啶各提供 2个氮原子 ,3个硝酸根各提供 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  相似文献   

9.
用水热合成法以硝酸锌、氟康唑(HFlu)、甲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元素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10.503(10),b=11.745(11),c=14.122(13),α=90.808(11),β=105.841(11),γ=101.996(11).锌采用六配位的模式,且位于变形的八面体中心,每个锌原子分别与4个各异氟康唑上的三氮唑[Zn-N=2,156(2)]的4-号氮原子以及两个甲酸根[Zn-O=2.086(2)或者是2.137(5)]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以大环草酰胺配合物NiL为配体的四核Ni3Tb稀土-过渡配合物[Tb(NiL)2(CH3OH)3](ClO4)3·5CH3OH,并利用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电子光谱等多种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对称群为P=1,a=1.5081(3)nm,b=1.5132(3)nm,c=1.7446(3)nm,α=82.512(11)°,β=70.095(6)°,γ=84.185(10)°,Z=2.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氯化钕与N-乙酰-DL-丙氨酸(C5H9NO3,Ac-Ala)及咪唑(C3H4N2,Im)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Nd(C5H8NO3)2(C3H5N2)2Cl3·4H2O,并通过FTIR、UV、^1HNMR、^13C NMR和X-射线粉末衍射的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DSC和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配合物水溶液的荧光性质测试表示,形成配合物后,配合物水溶液发生了荧光淬灭现象,在10^-2-10^-4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咪唑-M配位化合物[Ni(imH)6]·(NO3)2(1);[Cu(imH)6]·(C7H602)2(2);[Co(imH)6]·(NO3)2(3).对3种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的内界相同,都是由6个咪唑分子分别用1个N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了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其中配合物(1)和(3)的外界含有2个硝酸根离子,属于同构结构.配合物(2)的外界包含2个苯甲酸根离子.分子中存在的大量氢键将3个配合物分别连接成2D,3D和2D氢键网络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IR光谱和UV—Vis-NIR光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N,N'-双(2-羟基-1-萘酚醛)-2,6-二亚胺吡啶配体(L)及其Co(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o(NO3)2L·2H2O.在PH值为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黏度实验测定研究了Co(NO3)2L·2H2O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NO3)2L·2H2O与Ct-DNA客易发生插入作用,结合常数Ka=2.34×105 L/mol,结合位点为1.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Cu(Ⅱ)配合物:[Cu(C3H2O4)(phen)(H2O)]2·3H2O(1)和[Cu(inic)2(H2O)3]·H2O(2)(phen=邻菲啰啉;inic=异烟酸根).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性测试.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配合物(1)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微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将它们网联成了2D配位超分子.2种配合物的SPS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分析讨论了2种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SPS谱.  相似文献   

15.
1,3-二氨基硫脲双缩邻香草醛,偏钒酸铵,乙二胺,加入吡啶,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合成一种新的[V(Ⅳ)O{salen(3-OMe)}2(CH3OH)].H2O配合物,并进行了红外和晶体结构表征.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群.晶胞参数为:a=0.671 50(14)nm,b=0.965 20(19)nm,c=1.600 7(3)nm,α=100.715(3)°,β=101.587(3)°,γ=94.787(3)°,V=0.990 7(3)nm3,Z=2,Dc=1.486 g.cm-3,μ=0.545 mm-1,F(000)=462,R1=0.034 8,ωR2=0.066 6,配合物中钒中心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Re2(CO)10]在TMNO·2H2O的作用下与配体MeN(CH2CH2OH)2的反应,反应产物用二氯甲烷一已烷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Re(I)单核配合物fac-[Re{η^3-MeN(CH2CH2O)(CH2CH2OH)}-(CO)3]。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H NMR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SMARTCCD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在此晶体结构中,每个铼(I)阳离子与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羰基六配位构成变形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Co(Ⅲ)的2,2'-联吡啶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差热-热重等表征确定了其组成为[Co(C10H8N2)2CO3]NO3·5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954 1(17),b=16.071(2),c=14.462(3)A,α=90.00,β=101.991(2),γ=90.00°,V=2 490.4(7)A 3,Z=4,F(000)=1 208,S=1.026.配合物由配位阳离子[Co(C10H8N2)2CO3] 、平衡阴离子NO3-,结晶水分子构成.在配位阳离子中,每个钴原子与来自两个2,2'-联吡啶的4个氮,碳酸根的两个氧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CDC:621673.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19.
该文简要概括了含双取代氮杂冠醚配体L-(C8H8O)2、L-(C7H6NO2)2和L-(C7H6NO3)2的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L=1,4,11,14-四氧杂-5,6:19,20-二苯-8,17-二氮杂-环二十烷)。在含以上配体的约十四中配合物中,L上的氮原子均与过渡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G2M(CC5)//MPW1PW91/6-311+G(2df,p)方法,研究了HSO和NO偶联及其异构化反应机理,获得了各物种的几何构型和频率数据,并构建了标题反应的势能剖面。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3条不同路径,优势路径为R(NO+HSO)→IM1→TS1→IM2,其表观活化能为42.38 kJ· mol-1。此过程为NO中N原子与HSO中O原子偶合形成中间体IM1,接着IM1中SH基团从O(1)原子迁移到O(2)原子上后反应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