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对公理系统中的原始命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原始命题之间的涵是一种纯形式蕴涵,它与一般实质蕴函的区别是,纯形式蕴涵具有非传递性,一般实质蕴涵则满足蕴函传递律。公理系统中有限个原始命题推导出结论命题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多因一果的推理。这种推理需要对究竟依靠多少个原因命题作为前提,进行主观的选择。本将多因-果同一因一果两种推理方法作了比较,并简单解释了以往认为欧氏第五公设不能被证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实质蕴涵怪论"问题是困扰经典逻辑的语义问题,在解决它的过程中产生了严格蕴涵和相干蕴涵,出现了模态逻辑和相干逻辑。模态逻辑中仍然有"严格蕴涵怪论"。相干逻辑避免了"蕴涵怪论",但把一些有效的推理形式排除在外,还具有不可判定性。"蕴涵怪论"是由于对推理关系进行形式化(数学化)引起的,因此,我们可以抛开形式系统来寻找一种方法避免"怪论"。本文将给出一个消除"蕴涵怪论"的可行方法———欧拉图解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推理和推理形式作了考察,指出推理的基本要素是必然性、相干性和前提的无矛盾性,经典命题逻辑中的某些重言蕴涵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效的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范畴论的语境特性,探索语境分析方法在数学基础研究中的实质功能。在对ETCS公理系统进行语境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ETCS的整体解读,把握ETCS公理系统的内在蕴涵,理解ETCS在当前数学哲学中的基础定位,进而揭示ETCS数学基础的语境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是分析现象学的首要任务,这一区分基于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一种直观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的是前肢与后肢的谓词之间(它们的主词相同)的关系,那么,该直观是本质直观;如果其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是前肢与后肢的主词之间(它们的谓词相同)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形式直观。具有蕴涵关系的两个本质之间具有本质必然性关系,而有本质的形式中的诸元素与该本质之间具有普遍必然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践推理是与人类行动密切相关的一种推理形式,然而关于它的逻辑结构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文章首先分析了已有的两种代表性方案,并指出其中的关键性缺陷。然后从人类行动的角度,分析了实践推理与能动性的关系,认为实践推理是能动性的一种集中体现。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带心智状态的极小能动性逻辑,并用这个逻辑来分析实践推理的逻辑结构。这种分析比以往方案的优势在于既能够揭示实践推理中前提和结论的某种逻辑关联,又有助于说明意向行动中的意向性因果。  相似文献   

7.
似真推理是一种以事物的表象为基础的认知推理,它给予人们表面理由去相信某个命题似然为真。然而,似真推理并不是无根基的,命题的似真性通常有可靠的和稳定的来源所支持。世界模型的方法能够用于解释命题如何从知识或信念确信过程中获得似真性。由于似真性与概然性不同,因而似真推理不能等同于概率推理。似真推理不只是可废止推理,它适用于解释任意推理形式并且要求结论或至少一个前提是似真的。似真推理本质上并不是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并列的第三种推理,而是一种独立的新推理类型。  相似文献   

8.
雷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18-22,27
不管对科学发现进行语义分析,还是对科学发现活动本身进行历史探究,我们都会发现,科学发现除了具有社会、历史和心理上的属性外,它在本质上乃是新假说的产生、选择、修正、接受和解释的逻辑过程,其逻辑机制正是皮尔士与汉森等所倡导的溯因推理。而且,现代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促进了溯因推理形式的不断完善,人们意识到在新假说产生与选择中背景理论与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创新了溯因推理的推理形式,令人满意地回答了溯因推理何以能够以及如何能够成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因果条件句和实质蕴涵句的比较分析,表明了对同一命题事实真理观和逻辑真理观可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对逻辑真理本性的分析,进而论证了,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不同,有效的演绎推理在其逻辑内容和事实内容方面都是可扩大的:因此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并非必然地导源于其同义反复性。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思想是哲学上的重要创举。然而,囿于时代之限,康德对算术命题先天综合性质的阐述暴露其数学上理解的偏差。基于现代数学尤其是皮亚诺算术公理的视角,借鉴彭加勒对数学归纳法先天综合性质的论述,可以发现,算术命题是先天综合的。对算术命题先天综合性质的系统论证由最小数原理的先天综合性质始,经由数学归纳法的先天综合性质而至皮亚诺算术公理的先天综合性质,最后到达算术命题的先天综合性质。其中对综合性的论证,涉及非概念包含关系、无限性、数学公理的不可化约性、自然数的两种定义、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数字和运算的不可化约性,等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功能神经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运用反向推理策略来建立和评价各种认知假说。科学哲学家们在讨论反向推理的性质时多把反向推理当作演绎或归纳,企图从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来分析反向推理的合理性。分析表明,这个做法是失败的。反向推理中演绎和归纳交织在一起,同时还要参照其他认识论价值标准,应当被理解成一种溯因推理。反向推理作为溯因推理不仅对形成新假说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以最佳解释推理的形式对竞争假说做出筛选。  相似文献   

12.
弗雷格定理是弗雷格的研究者试图修正和重构弗雷格的不一致的逻辑-算术系统的结果。弗雷格定理表明,撇开弗雷格关于数的显式定义,从其系统中清除“外延”和“值域”的术语,直接从休谟原理出发,把它作为唯一的非逻辑公理加入到标准的二阶逻辑系统中,可得到一个一致的系统且二阶皮亚诺算术公理在此系统中是可证明的。本文讨论弗雷格定理的再发现和证明并以此反观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研究能否纯逻辑地回答数是什么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研究一阶逻辑与模态逻辑之间的历史关系以及模态逻辑的产生发展。文章首先回顾了《概念文字》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探讨其形式化和公理化研究方法对逻辑研究的历史贡献。接着,我们重点关注经典一阶逻辑所采用的实质蕴涵概念的意义,表明这样的蕴涵概念如何导致实质蕴涵悖论。接着,文章考察了模态逻辑如何在解决实质蕴涵的悖论中产生,后来如何为哲学概念的分析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休谟问题组与浑沌理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休谟问题是一组与因果性有关的问题,而归纳问题是派生的,休谟机智地区分了命题“同因同果”与命题“相似的原因导致相似的结果”,认为两之间没有严格推导关系。当代浑沌理论证明休谟的观点完全正确,浑沌运动并不违 反因果律,只对操作性困晨律施加了限制。  相似文献   

15.
悖论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悖论主要以“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形式出现。它的本质在于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处理辩证逻辑问题。本文指出逻辑循环和所谓“逆演绎”在建立公理系统中的合理性。最后介绍了构造悖论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究竟是什么?仅仅诉诸数学家个人的头脑和内在禀赋难以解释其何以能够拥有看似抽象而又客观的数学知识。不管是将数学知识的内涵局限于被证明的命题,还是将数学知识重新诠释为命题间的蕴涵关系、进行数学推理的操作规则和程序以及思考和处理数学问题的技能等,最终均不得不考察数学家与其所处认知环境间的关系才能给出完整解释。可见数学知识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均存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环境维度,认知主体之所以能够拥有数学知识,在构成上依赖于其处于特定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此即"数学知识反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评介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模式,阿尔杜塞的理论实践观,德里达的消解结构论,论证所有的结构主义者都主张:世界上只有具体的语言系统、语言材料、语言行为和文字符号;“真实”只是一种转码、一种语言换位。早期结构主义是一种纯形式哲学,后期结构主义则成为一种真正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18.
演绎推理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天生有某种程度的演绎推理能力,推理是从感知、思维或判断中获得结论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推理者自觉产生,也可能是个无意识的过程,到底演绎推理的内部心理过程是如何的呢?这个问题,引起了逻辑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该文就演绎推理的主要类型关系推理、复合命题推理和范畴三段论推理对西方目前的研究进展作描述。  相似文献   

19.
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划亮一根火柴,直觉上会选择划火柴而不是有氧气作为的火柴燃烧的原因.但原始的干预主义的结构方程架构蕴涵两者都是原因,放弃了因果选择,因而是有缺陷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可以在原结构方程架构中加入干预的合适标靶标准,进行因果选择.本文提出了一个新反例,它表明合适标靶标准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一个不必假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反驳知识论析取主义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决方案。知识论析取主义主张,人们可借由"看到p"来获取对命题p的知觉知识,因为"看到p"可充当一种同时具有事实性与反思可及性的认知根据。根据难题是对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知名反驳,它建立在蕴涵论题的基础之上:即"看到p"蕴涵"知道p"。由此,根据难题主张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前者预设了后者,故而无法充当后者的认知根据,否则将陷入循环。目前对根据难题的几种主流解法都试图通过拒斥蕴涵论题来捍卫析取主义。本文将梳理这些主流解法,并证明它们都无法在知识论析取主义的主要论域,即,普里查德所谓的"典型情况"下成功反驳蕴涵论题。并且,哪怕蕴涵论题在典型情况下真的被推翻了,这也只会反噬知识论析取主义。因此对根据难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均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