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用20%的NaOH溶液对棉纤维的预处理、醚化、接枝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了咪唑季铵盐棉纤维对DOSO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NaOH预处理棉纤维后,在适当的条件下醚化棉纤维素,再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按3g环氧基纤维素醚与10mL甲基咪唑配比接枝,得到白色咪唑季铵盐纤维素.用咪唑季铵盐棉纤维对DOSO3^-进行吸附,吸附率可达91.8%,吸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乙二胺螯合棉纤维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棉纤维的预处理、醚化、接枝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了乙二胺螯合棉纤维对Cun^2 、Cd^2 、CrO4^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用NaOH预处理棉纤维后,在适当的条件下醚化棉纤维素,再用碳酸钠作催化剂,按3g环氧基纤维素醚与10mL乙二胺配比接枝,得到白色多胺型螯合纤维素。研究表明,乙二胺螯合棉纤维对Cu^2 、Cd^2 较易吸附,且吸附效果良好,对痕量的CrO4^2一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预处理后的棉纤维为骨架,通过间接醚化法,接枝合成最新型铜试剂敷合纤维素,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季铵阳离子纤维素醚的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碱性棉短绒纤维素为原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纤维素醚,对NaOH与醚化剂的摩尔比、醚化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实验发现:在25℃下,经30%的NaOH溶液处理1 h的纤维素保水值高,反应性能良好;在异丙醇稀释剂中,NaOH和醚化剂的摩尔比为1.2、醚化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时,醚化产物的取代度达1.15.分别用甲醇、乙醇、异丙醇和丙酮作醚化反应稀释剂,发现产物性能随有机稀释剂的溶度参数——氢键分量的减小而提高,其中以丙酮作为稀释剂制备出的产物取代度为1.19,透光率为98.1%,性能最优异.红外光谱分析证实棉短绒纤维素实现了阳离子化.  相似文献   

5.
棉纤维/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在棉纤维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接枝聚合,并使接枝的DMAEMA季铵化,以赋予棉纤维良好的抗菌性能。实验对影响DMAEMA接枝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当φ(DMAEMA)为10%,引发剂浓度为20 mmol/L,pH为1~1.5时,在45℃反应5 h后,得到较好的接枝效果。同时发现,溶剂类型对棉纤维/DMAEMA接枝共聚物的季铵化反应影响很大,丙酮对季铵化最为有利。接枝率的提高可加强棉纤维/季铵盐接枝共聚物的抗菌性能;与单独采用溴代正丁烷为季铵化试剂相比,先后采用溴代正丁烷和溴代十二烷作为季铵化试剂,所得材料的抗菌性能更为优良,说明长链季铵盐聚合物与短链季铵盐聚合物间存在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的缓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配比的油酸和松香作为原料酸,在一定条件下与二乙烯三胺合成咪唑啉中间体,并用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得到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利用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用静态质量损失法测定产物在盐酸介质中对Q235钢的缓蚀率.结果表明,合成高性能的咪唑啉季铵盐所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酸中松香摩尔分数20%、二乙烯三胺与酸的摩尔比1.4~1.5、反应温度170~180℃、回流时间4h;当咪唑啉季铵盐作为缓蚀剂加入质量分数达到0.3%~0.4%时,可发挥其最佳缓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4-氨基-十二烷基氯化吡啶(ALPC)、4-苯酰氨基-1-十二烷基溴化吡啶(BADPB)、4-(1-萘酰)氨基-十二烷基溴化吡啶(NADPB)3种季铵盐,用于经过染色或未染色的棉织物抗菌整理,对染料和吡啶季铵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及吡啶盐在染色织物上吸附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季铵盐与染色棉纤维上的磺酸基可形成离子键,与未染色的棉织物相比,该离子键可提高季铵盐在棉纤维上的吸附率与抗菌性采用AATCC 61-2005洗涤试验法,测试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菌洗涤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阳离子型咪唑啉阻锈剂的合成及防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咪唑啉季铵盐钢筋混凝土迁移性阻锈剂,对其分子结构及其在含3.5%Cl-的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对钢筋的防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其阻锈机理.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设计的分子结构一致,合成产率达95%;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是一种阳离子型阻锈剂,在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钢筋防蚀效果,其掺量为1.0%时,阻锈效果略低于掺2.0%无机阻锈剂亚硝酸钠的效果,优于掺量同为2.0%的醇胺类有机阻锈剂;腐蚀早、中期(1、7、14 d),掺1.0%的阳离子型咪唑啉季铵盐的阻锈效果较好,28d后,掺2.0%阳离子型咪唑啉季铵盐的阻锈效果较好;合成的阳离子型咪唑啉季铵盐阻锈机理主要为在钢筋表面吸附成膜并抑制其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阴极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铈铵作催化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壳聚糖(Chitosan)反应得到一种含季铵离子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Chitosan-g-DMAE-BC ),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和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特性 ;采用细菌活性实验TTC法和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探索了壳聚糖季铵盐型衍生物的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5 min,其杀灭率分别为99.70%和87.40%.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有较强的灭菌作用且抗菌机制是首先吸附.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吸附细菌后,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致使细胞质内的DNA和RNA流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羧甲基纤维素 (CMC)接枝大分子季铵盐———环氧丙基三辛基氯化铵 (EPTO) ,合成新型水溶性两性纤维素衍生物 (TOPCMC) .确定了以环氧氯丙烷、三辛胺合成EPTO的最佳条件 :用与三辛胺等体积的乙醇作介质 ,反应温度控制在 73℃左右 ,反应时间为 5h .还研究了EPTO用量、碱的种类、介质组成等对CMC季铵化的影响 .并对原料CMC及产物TOPCMC的IR ,DTA及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1.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在非均相体系中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合成了环氧化细菌纤维素.研究了反应条件:如环氧氯丙烷用量、NaOH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环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EBC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3h,细菌纤维素以干重计算约0.5g,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30 mL,w=30% NaOH的用量为40 ...  相似文献   

12.
使用四苯硼化钠重量法,测定了由C12H25(CH3)3NBr和C11H23COONa组成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季铵盐,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及操作研究了准确测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脱脂棉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3-氯-2-羟基丙基纤维素醚,其被乙二胺胺化可得到3-乙二胺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醚──一种阴离子交换纤维。本文叙述了其对铬(Ⅵ)的动态吸附性能。在溶液pH值为3~6时,该交换纤维对铬(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在5min之内可基本达到平衡状态;当流速在5~15mL/min范围内时,吸附率没有大的变化;交换纤维对铬(Ⅵ)的最大吸附量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用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做为洗脱液,在洗脱速度为4mL/min时,用8mL可将铬(Ⅵ)完全洗脱。  相似文献   

14.
季铵型阳离子蓖麻油加脂剂的制备及其加脂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蓖麻油、ETA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季铵型阳离子蓖麻油,以此为主要成分复配成阳离子加脂剂,通过含氮量及加脂量的测定,分析表明:此类加脂剂是一种多功能阳离子加脂剂,同时兼加脂和固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一种新型的木质纤维素气凝胶,采用化学预处理、溶解再生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对废弃的麦秸杆进行提纯、溶解、置换和干燥,并采用绿色、无毒、低廉的氢氧化钠/聚乙二醇溶液作为纤维素溶剂。采用扫描电镜(SEM)、BET 比表面积分析、X 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对制备的新型木质纤维素气凝胶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晶型结构、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新型木质纤维素气凝胶具有连续、层叠的三维网状结构,比表面积为99.17 m2/g,总孔容为0.45 cm3/g;纤维素气凝胶的晶型由纤维素I 型转变为纤维素Ⅱ 型,结晶度为72.3%,相对于原料提高了23.4%,热稳定性也略微升高;并利用三甲基氯硅烷(TMCS)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出了具有疏水性能的纤维素气凝胶。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木质纤维素气凝胶的有效溶剂,且具有高吸附性能、高承重能力、高结晶度的纤维素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6.
含氮杂环结构新型环氧树脂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制新型类双酚单体为原料,在碱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环氧树脂,用FT-IR,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测定了树脂产物的环氧值E和娄均分子量及相以分子质量分布;讨论了单体的特的量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和 度对产物的影响,对产物的溶解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双氰胺为固化,测试固化物的耐热性,并计算出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纤维素经铈离子引发丙烯酸接枝共聚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铈离子引发纤维素直接接枝丙烯酸的方法,该方法在完全水介质中进行且含均聚物最少。纤维素原料用硝酸铈铵(CAN)引发预处理,加入计量的丙烯酸接枝共聚。利用正交分析讨论铈离子引发机理、影响预处理和接枝共聚的诸因素,纤维素接枝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20mmol/LCAN在0.14mol/L硝酸溶液中预处理2小时,在含6%(v/v)丙烯酸的0.28mol/L硝酸溶液中接枝3.5小时,接技物的接技率可达157%。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可溶于NaOH/尿素/硫脲复合溶剂体系.实验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NaOH/尿素/硫脲的浓度对纤维素溶解的影响,以及各种溶解条件对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用XRD、FT-IR表征了该体系下所得的再生纤维素膜.结果表明:纤维素在该水溶液体系下的最佳溶解条件:NaOH的质量分数7%,尿素的质量分数7%,硫脲的质量分数10%,冷冻温度-10℃,在该条件下对纤维素有很好的溶解性能且纤维素溶解再生后为纤维素Ⅱ.  相似文献   

19.
以三乙二醇二乙烯基醚 (DVE- 3)、 1 ,4-丁二醇乙烯基醚 (HBVE)为活性稀释剂 ,研究其与环氧丙烯酸酯 (EA)所组成的光聚合体系在硫锚翁盐光引发剂下引发的光固化动力学影响因素 .DVE- 3(HBVE)含量越大 ,EA/ DVE- 3(HBVE)体系的转化率越低 .体系的聚合温度越高 ,体系的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