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史学界历来有编纂古农书目录的传统,前辈学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有四个问题值得反思:第一,农书目录对于"农书"本身的定义不清;第二,不同农书目录对于收书范围的认识差异颇大;第三,农书目录在著录时的错误依旧广泛存在;第四,农书目录的著录体例亟待更新。本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思考与提出意见,有助于新的农书目录编纂。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书中有大量天文术数内容,在这方面<四时纂要>是一个典型.通过分析,认为该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主要来自于月令书、<史记·天官书>等古天文书以及术数书;这些内容在战国至秦汉时期因农家与阴阳五行学说及民间方术之间的互动而进入农学领域,并因后世农书所采用的经学注疏方法而得以不断传承和拓展,<四时纂要>对前代农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作了系统的整理归纳.至于农书中引入天文术数内容的原因,现象授时的传统为天文术数内容进入农书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天文术数内容在农事安排中所起的背景作用使其有必要成为农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术数在唐朝社会上的流行则为<四时纂要>归纳整理农学中的天文术数内容提供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锋"考     
在中国传统农具中,“锋”是什么样的农具,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锋”的各种观点,然后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锋”作了系统考究,形成了对“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名称为“锋”的农具;“锋”应该是尖刃的、不用畜力曳拉的、主要用于中耕的镢类或铲类多用途手工农具;《王祯农书》记载的“锋”可能是古“锋”的一种形式;近代云南大理地区仍在使用的一种尖刃锄,则可能是古“锋”另一种形式的孑遗。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6,(1):54-54
一种被称为盗墓贼“克星”的地波探测盗掘古墓葬报警系统,日前在陕西咸阳的西汉平陵保护区开始使用。使用地波探测技术对古皇陵、王陵进行保护,改变了以往在对野外古墓保护中单靠“人防”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通过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考证,廓清了晚清陕西农业学堂和实业学堂的基本历史脉络及与中等农林学堂、西北大学农科分校、东北大学工学院、西安临时大学工学院和今西北大学的地缘关系。结论认为:晚清陕西农业学堂奠定了西北大学近百年的固定校址;晚清陕西高等教育的萌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应作为人文资源予以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人类从事农业生产,从简单到复杂模拟自由界生物群落繁衍,生长的简单历较详细地论述了古代农书中有关立体农业的和实践,供我们进一步建立,发展现代立体农业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整理和分析传统农业时代的农业减灾技术,研究其减灾功能及对今天的历史借鉴作用.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与灾害学研究.结果 根据古代救荒书、农书和地方志等资料,将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中的防灾救荒措施,划分为土壤耕作技术、田问管理和收获储藏技术、耕作制度、抗灾作物品种选育和引进推广四大类.结论 传统农业减灾技术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减灾行动的主动性,有效地减少了灾害损失,在传统农业时代的减灾备荒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农业防灾减灾的理论和实践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会计史揭开了辉煌的一页。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与古希腊、古罗马发达的农业经济及灿烂的古代文化,建立起宏伟的会计科学殿堂,并确立了会计在国家经济与民间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单式簿记的发祥地,古代财计组织、财计法制建设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伪科学(pseudoscience)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丹尼肯的古宇航员理论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  相似文献   

10.
王倩 《科技资讯》2006,(34):183-183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会计史揭开了辉煌的一页。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与古希腊,古罗马发达的农业经济及灿烂的古代文化,建立起宏伟的会计科学殿堂,并确立了会计在国家经济与民间经济中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单式簿记的发祥地,古代财计组织、财计法制建设的摇篮。  相似文献   

11.
农业长期大而不强导致我省农民及财政收入增长缓慢,整体经济实力低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决定了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是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模式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着力发展养殖种植业,实现粮果生产、畜禽养殖、药材种植的有机结合。当前应营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完善区域布局,建立市场化资产运营与利益协调机制,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加速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风险大、利润小,粮食生产严重滑坡的实际,提出解决的关键在于实施持续农业,当前的切入点在于减灾农业。而陕西跨世纪减灾农业的突破点在于,以分析研究历史灾害资料为基础,进一步探明其农业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变异背景、形成和变迁的时空分布规律,从中解析出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灾害减缓的人为活动不断增强,使灾害力。剧的人为活动得以减少和制止。实现农业的降本增收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针对陕北地区特殊的农作物生态条件,介绍了发展设施农业需检测的各种环境因素,并对相关传感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标准,给出了设施农业环境测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设计合理,思路清楚,原理清晰  相似文献   

14.
替代农业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现代石油农业带来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各国提出多种替代农业模式,探索新的农业发展途径.第一次替代尝试侧重于单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针对第一次替代的不足,又提出环境、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相协调的可持续农业.中国的生态农业(CEA)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典型模式.在生态农业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不必完全拘泥于一般的生态农业概念,即叶谦吉等学者定义的生态农业,而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生态农业,从发挥当地优势的角度出发,以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的协调为目标,开展种类多样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南充市顺庆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循环农业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它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本文从南充市顺庆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人手,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顺庆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四种模式以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自然条件特征以及工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湘西自治州生态农业模式选择的原则,设计了水田生态农业系统、旱土生态农业系统、草地生态农业系统、林地生态农业系统等4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软件研发的障碍分析与发展重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调研了农业信息化的需求,进而分析了影响农业软件研发的因素,提出了开展农业软件研发的策略和发展重点。认为在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政府扶持、科研与教育机构为主要研发者、与农户(公司)相结合的研发与推广体系,根据国情,以政府引导、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发农业信息化软件产品为突破口,利用效益来改变农民对农业软件需求的认识,进而全面开展各类农业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这将有利于建立节约、高效、持续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技术及装备水平,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要发展现代农业,摆脱农业发展的困境,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及时调整战略,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生态环境、高等农业教育等多方面加快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使农业步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15家国内外农业信息科技类初创企业的业务及应用的信息技术进行国别、产业环节、所应用技术等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当前中美等国家农业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技术及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将会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农业信息科技创业创新的主要产业环节是农产品生产管理服务,其中精准种植、生产决策建议及农事安排是种植业生产管理服务企业主要提供的3大类服务;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科技领域仍是领跑者,尤其注重于精准种植、动物健康养殖与监测等方面;中国当前在农业信息科技的应用上以产业体系完善为主,企业技术实力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为此,建议现阶段中国需要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潜力,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尤其是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和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科技的支持力度,重点聚焦于农业生产管理环节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高端信息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以加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于洪达  杜丽华 《科技信息》2009,(17):347-347,368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