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和土壤中的丙线磷残留用甲醇提取,加氯化钠溶液稀释后转溶于石油醚中。土壤提取液浓缩后可直接用气相色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磷检测状态)检测,花生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柱层析净化后检测。最小检知量为0.042ng,对花生仁和土壤的实测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8mg/kg,在花生仁、植株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8.2% ̄95.8%。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分别采用碳酸氢钠与M3提取剂,对土壤中有效磷进行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Cs,Sr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铯、锶在砂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和滞留因子Rd。静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中核素浓度较低时,铯、锶的分配系数Kd基本保持不变;核素浓度较高时,分配系数Kd随浓度增加而减小; Kd值还随pH升高而变大,随溶液中其它阳离子浓度增加而减小。动态模拟试验表明:铯的迁移速度小于锶的迁移速度。虽然动态试验与静态试验的分配系数有一定差异,但其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受淹土壤中磷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峡库区受淹土壤的磷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增长,磷释放总量增加,在高水土比,高温,浸泡水呈微酸或微碱条件下有利于受淹土壤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土壤对磷的吸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土壤作为吸磷剂,研究了其对磷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土壤对磷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磷吸附状况能很好地吻合Langmuir模型,运用该模型可推算出供试土壤的最大磷吸附量,其值介于312.50~1.000.00μg/g之间,大小顺序为:湖南郴州土壤广东新会土壤江苏靖江土壤江苏南京土壤湖北石首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本身的理化特性相关,黏粒、铁元素、铝元素含量越高的土壤,其对磷的吸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汞对土壤脲酶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汞对2个草甸棕壤和2个黑土脲酶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脲酶特征参数之间关系密切Hg明显抑制脲酶活性,二者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对数负相关关系,根据相应方程计算得到4个供试土样生态剂量(ED50)值分别为45.75、5.41、10.81和12.41mg/kg.随Hg浓度增加,脲酶动力学参数Km、Vmax和Vmax/Km均减小,除个别处理外,Hg浓度与3参数之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揭示出脲酶特征参数可从不同角度表征汞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类型表现为典型的反竞争性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7.
用c(NH4F)=0.015mol/L的NH4F和c(HCl)=0.3mol/L的LCl提土壤样品中有效磷,以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效磷的含量。在c(H2SO4)=0.2~0.3mol/L的H2SO4和Sb^3+存在下,到与钼酸铵反应形成磷锑钼杂多酸,该杂多酸在常温下被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络合物,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于700nm处,磷量在0.1~1400μg/L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24μg/  相似文献   

8.
氨氮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氨氮在土壤中吸附/解吸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氨氮吸附/解吸动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和解吸基本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通过对氨氮热力学的研究发现,氨氮的吸附等温式既不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也不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Surfer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棉花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下渗(0~30cm),膜下滴灌磷的浓度与膜下软管磷的浓度分别为25~30 mg/kg和22~26 mg/kg;膜下滴灌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10cm,磷的浓度为9~25mg/kg;膜下软管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20cm,磷的浓度为12~26mg/kg;棉花膜下滴灌平均单产(籽棉)比棉花膜下软管灌平均单产(籽棉)多127.5kg/666.7m2。膜下滴灌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而膜下软管灌磷在土壤中分布分散,浓度较低,均匀性差,磷利用率较低。因此,棉花膜下滴灌磷的效果比棉花膜下软管磷的效果好,同时膜下滴灌磷通过随水施入土壤中可以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要。  相似文献   

10.
11.
移动的土壤     
迈克放下手中的咖啡诧异地问:“为什么中国人连跟朋友一起喝咖啡时都在各自玩手机?”我连忙关掉微信放下手机说:“因为中国人闷骚。”也许我应该用传统一点的词汇,比如内敛、内向、含蓄,总之就是不太善于与陌生人面对面打交道。举个例子:在中国,两个年轻人站在同一位置打车,虽然他们可能要去的是同一方向,但是也绝对不会相互打个招呼问一下是否可以拼车,而是各自使用嘀嘀和快嘀软件在那边加价叫车。再比如,现在中国大多数年轻人相亲时,一般第一件事是“先要个QQ号、微信号聊聊再说”,第二件事是拼命看对方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中国人口的基数和这种传统性格,给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凝胶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16种多环芳烃组分的分离度较好,标准曲线满足实验要求,加标回收率在42.0%~8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8.2%~18.2%之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该方法前处理方式简单且能有效去除干扰物质,方法检出限低,能满足实际土壤样品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现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理论体系假设重金属解吸过程不受电场影响,但假设缺乏实验验证;实验采用实际污染场地的铬污染土壤,通过对比电动解吸与柱解吸的动力学曲线,发现电场对Cr(VI)解吸过程影响显著,现行无作用假设不成立;分析认为电场对土壤重金属解吸过程同时存在促进、抑制作用,两者强弱关系受其他因素影响;实验中,电场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使Cr(VI)解吸率下降,且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解吸过程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是一类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分析了0.1%~10%含量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使得吸附第一阶段液膜扩散阶段速率显著提升(p<0.05)。与纯土壤(qe=6.456 mg/g)相比,含量1%以下的微塑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但5%以上的微塑料显著提升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同等含量下,微塑料粒径越小,微塑料-土壤体系的磷吸附量越大。微塑料可与磷竞争吸附位点,降低了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但微塑料也可直接吸附磷,故当微塑料为5%及以上时,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量升高。因此,土壤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改变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且与微塑料的含量和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对土壤吸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土壤对磷的等温吸收,研究了木质素对土壤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能够使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减少;随着磷的初始浓度地增加,加木质素与不加木质素处理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差异增大,这种差异在不同土壤间明显不同;C0=80mg/L时,供试土壤对磷的吸收量减少率分别为:红壤10.04%,黄壤9.80%,紫色土31.30%。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施用3750ml/hm2土壤磷活化剂拌种和底施225kg/hm2化学钾肥氯化钾效果相同,均能增加棉花的有效穗、穗粒数和功能叶叶面积,并提高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土壤磷活化剂拌种棉花有效穗数增加21.3万/hm2,氯化钾处理有效穗数增加22.95万/hm2;穗粒数分别增加10.90粒和8.77粒;功能叶叶面积分别增加50.37cm2和27.97cm2;产量提高20.1%和22%,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磷石膏制备硫酸铵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磷石膏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硫酸铵 ,对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按照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导出了化学反应控制的模型方程 ,并确定了化学反应控制步骤的实验条件。在化学反应控制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测定了反应级数和反应活化能 ,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磷细菌9320-SD的溶磷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磷矿粉为底物研究了磷细菌溶磷的动力学。采用消煮法测定全磷含量,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磷含量,以平板菌落落菌计数法计数磷细菌生长量。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一定时,产物形成速率与磷细菌生长速率及菌体浓度成正比,产物形成比速率仅与生长速率成正比。磷细菌溶磷动力学方程为dP/dt=αμX,无效磷转化动力学方程为Y=4.541Gx 11.23。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掌握环境介质土壤中重要γ核素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将宁德核电厂运行前后环境土壤中γ核素放射性状况进行对比。经监测,与2009—2011年土壤中的γ核素本底水平相比,2016—2017年,宁德核电厂外围环境土壤中的54Mn、58Co、60Co、134Cs核素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探测下限,未检出。40K、137Cs核素的活度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宁德核电厂运行至今,其外围环境土壤中的放射性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在本底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