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福柯以来 ,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 :“在社会科学中 ,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 ,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 ,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1932年的《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指出:“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从俄国文学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鼓舞许多青年投身革命洪流。高尔基的《母亲》是进步青年的革命教科书。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不但在郁达夫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响,而且在新时期开始时的创作中也投下了自己的身影。苏联著名文艺评论家赫拉普钦科认为:“新的每一代读者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散文《春》、《背影》、《绿》、《荷塘月色》、恢尼斯》等5篇文章,文质兼美,具有很丰富的美育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第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很美。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朱自清的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品。它是培养中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学习祖国的语言,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最好教材之一。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动词使用准确、形象、生动、传神。在《绿》中“踞”、“浮”、“拥”三个动词运用得十分准确、讲究。“踞”是“蹲”的意思,用“踞…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称文学为“语言的艺术”。文学要靠语言来绘声绘色、栩栩传神地描写出动人的画面。为达此目的,作者在运用语言时往往需要借助此喻的力量。著名诗人艾青说过:“运用比喻使文章生动是一切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所需要的。”作家秦牧把比喻称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他还说:“精彩的譬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棍似的,它碰到那里,那里就忽然清晰明亮起来。”  相似文献   

5.
自从福柯以来,语言、文学与权力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所说"在社会科学中,不能把对权力的研究当成是次要的问题……没有比权力更基本的概念了."[1]本文就试图透过对一些语言和文学现象的分析,来认识权力在语言、文学领域中的运作,以便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贵刊1982年第十卷第六期发表的《分配问题的一个推广》一文(简称“该文”)提出了很有意义的广义分配问题.但是,“该文”定义1所定义的广义分配问题最优解的概念欠妥.例如(为了方便,以下均采用“该文”记号),设有2个小组A_1与A_2,有2件工作,每个小组有2个人.规定第i个小组第l个人做了第j件工作的产值c_(i(l),j)是:如果(a,X)是满足“该文”定义1的上述广义分配问题(Ⅰ)的最优解,注意到“该文”(2)、(3)、(4)式,便知(a,X)所对应的总产值是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语言"就被视为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特别指出"它的媒介是‘语言’",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更是认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实际上,文学就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活动,一部文学作品蕴含的全部审美性基本都是靠语言传达给读者的。可以说,文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文学的变革往往与语言的变革密切相关。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可见,它正是通过一场语言变革拉开了帷幕,"提倡  相似文献   

8.
言意关系是困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老问题。在中国,从古至今,主张“言不尽意”的向来比主张“言尽意”的多。如果把“意”的外延确定为思想和情感,并且认为,一方面,明晰的语言可以把思想表达清楚,另一方面,虽然直接用语言在绝对意义上无法把感情表达完整,但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就能够让受话人“触景生情”,使受话人能够对说话人所要传达的情感“感同身受”。因此,“言不尽意”的根本性困境是不存在的,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还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在自诩为“自由世界”、特别是在金元王国里,有一件很使学者、专家之类的人物大伤脑筋的事:自杀的人为什么这样多?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以美国来说,1955年共发生了7,840件杀人案,自杀的却有16,200件。美国官方承认,那些因道德或宗教原因自杀的还不在内。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情形也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没有美国的大罢了。为什么在这个处处“自由”、事事“民主”的花花世界中,还有这样多的人不愿活下去呢?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紧急关头,伟大领袖毛主席挽救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共产党人>发刊词》)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知道,语言对于文学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它在文学中的地位究竟如何,却历来众说纷纭。这就需要首先简要回顾中国和西方对语言在文学中的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尔基说:文学即是人学。综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在人性文学方面的书写,我们便会深有感触。 (一)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在80年代以前,任何敏感的人性话语都与突出的社会问题相关,对于个人化人性书写,同样是由社会问题,现实人性变化迁移过来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个人化人性书写最早在“五四”文学中初露端倪,在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词,也叫借词(loan-word),就是借用他国语言中的语词来传达信息。萨丕尔说:“语言,象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交际可以是友好的或敌对的,可以在平凡的事务和交易关系的平面上进行,也可以是精神价值——艺术、科学、宗教——的借贷或交换。”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都是不怕与别的语言接触的。在语言相互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会很自然地向别种语言借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藉以表现的最基本的工具。诗歌在语言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它是诗人反复提炼的语言精华。诗人讲究遣词造句,讲究平仄、节奏和押韵,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不可想象,一个对音韵毫无知识的人,竟能写出声韵和谐的诗来。语言对诗人来讲,就象画家的色彩和线条,歌唱家的声音与旋律一样重要。没有语言,就没有诗;没有对语言运用的高度技巧,就没有扣人心弦的好诗。因此,对语言的理解、分析、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就成了诗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在谈到批判现实主义时曾经说:“这种现实主义的创造者,大半是在智力的发展上比自己同辈更高超的人,他们从自己阶级粗暴的体力背后,看清了本阶级社会的创造力的衰弱”,其作品“由于对现实抱批判的态度,因此具有很高价值”。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个主义除揭发社会的恶习,描写家族传统、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个人的‘生活和冒险’外,它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它很容易就安于现状了”,“它只是批判,并不肯定什么,或者是——更坏一些——转而肯定它曾经否定了的东西。”(《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第629—631页) 在《复活》与《欧也妮·葛郎台》这两部世界名著中,批判现实主义这些特点是表现得很集中、很显明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本性是什么”或者“文学是什么”这一问题,尽管有不少人为此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可是每当有人提出一个定义,试图对文学作出界定,就立即会有人列举出同定义相悖离的例证予以驳斥,诸如“创造性的”或“想象性的”写作,表现性的语言组织,有系统地脱离日常话语的陌生化写作……等等,凡此种种不是过于武断褊狭,就是太笼统宽泛。一个在教科书中最为流行的定义则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然而,艺术又是什么呢?按照韦兹(M·Weitz)的说法,艺术简直就是无法予以定义的开放性概念。赫伯特·曼纽什则更偏激地反对任何企图给艺术下定义的举措,认为给艺术下定义恰恰同艺术的创造性相敌  相似文献   

17.
谈“报告”与“文学”的统一蔡顺林(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工委,武汉,430071)报告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形式,高尔基称之为“战斗的文学”。它是“报告”与“文学”的统一,是运用文学手段、文学形式和文学要求所撰写的真人真事。在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五四”新文学新就新在运用现代汉语,这几乎已经是常识了.我们一直认为:新文学是“五四”时期方才诞生的,它是“五四”一代作家用现代汉语创作的新型文学作品,正是这样一批新文学作品奠定了现代汉语的地位.按照胡适等“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说法,两千年来的中国文学,走的是言文分离的道路,直到“五四”白话文运动,才确立了“言文一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一古代的文字传播,往往文史不分,记事与文学创作合一。近代新闻事业出现后,新闻和文学始而分家。有人据此指出,时至今日我们再不能将新闻与文学两个概念“混淆在一起”,“新闻就是新闻,文学就是文学”,否则二者混同合一就是“倒退”、“危险”的。要求新闻与文学各守自身文体的纯粹性,就文体进化史角度而言,当然很有必要。因为文体的愈亦发展,各自的分工也就愈亦明确、精致,其本质也应愈亦明晰,不容混淆。但是,世界上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世界各国的政府和军警都在加紧研究对付恐怖分子的防范工作。可是面对一个个不惜用生命当做赌注、将身体作成炸弹的亡命之徒,光靠传统的枪炮似乎无法阻止他们的罪恶行径。这时便更需要一种像武侠小说中的点穴术一样的“定身法宝”,可以在遭受恐怖袭击时让恐怖分子动弹不得、束手就擒。这绝不是幻想,其实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对付恐怖分子的非致命武器的研究工作,作为其庞大的研究计划中的一部分——“太妃糖枪”和泡沫枪,很可能即将走出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