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寿与遗传     
<正> 为了长寿,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时,必须跟各种疾病与危害进行斗争。如在壮年期就有感染性疾病、体质性疾病和老年期的恶性肿瘤、脑血管异常,心脏病等。这些疾病均与复杂的遗传因素和变化的环境条件有关,一般单纯受某一因素影响的却很少。例如心肌梗塞在发病因素中,血压值的遗传力(遗传力=遗传率)约占0.5,血糖值为0.5,尿酸值占0.3,胆  相似文献   

2.
蜱虫真面目     
刘敬泽 《科学世界》2010,(11):82-83
2010年的夏末秋初,在河南、山东等地发生了由于一种被称为“蜱”的小虫叮咬转而引起疾病、导致人体死亡的事件,随后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新闻。这些几乎不为人知的小虫子,一时间成了众人讨论的焦点,有些人甚至到了“谈蜱色变”的程度。那么,这些小虫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究竟有怎样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鹰的医院     
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尔马市有一所独特的医院,它专为各种鹰治病。起初,它曾引起人们的各种议论和怀疑。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所非常必要的医院。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人们对狩猎的兴趣越来越大。职业猎手和业余爱好者向野生动物轮番发起进攻,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和水里游的,无不属于“围剿”对象,就连那些栖息在崇山峻岭的老鹰也难逃厄运。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遭到杀害。以鹰为例,每年约有8万只死于枪下。一些动物学家指出,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一些有害的野生动物也可加以驯服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暴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其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的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迫切地要求我们如何避免和对待这种疾病的再度发生,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物。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安全接触.人类要懂得,只要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继康.  相似文献   

5.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发生歧化反应的一类金属酶。由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对机体有损害,SOD对机体就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据报道,SOD对超氧自由基引起的各种疾病如肿瘤、红斑狼疮、皮肌炎等都有一定的疗效,SOD作为植物抗逆剂、人体抗衰老剂,在临  相似文献   

6.
从电磁辐射的危害机理入手,阐述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电脑和家用电器的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伤害,对胎儿损害更大。低频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为主要作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和生命发育功能等产生影响。提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对环境污染的防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野生动物体毛的各种分析方法。目前,毛发分析大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x—射线莹光分析法等。但是这些分析操作耗费较大,因而影响了毛发分析在国内作为例行临床分析的推广。体毛分析对野生动物或家畜的研究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在采样和试样保存上十分方便,而且对野生动物的年龄、性别、物种以及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的变迁都能提供有益的信息,体毛分析的研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应用科技》1999,(3):34
该产品是为解决由于电子设备所产生静电对人体和电器、家用电脑以及各种电子仪器设备造成的危害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静电也威胁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除了静电可以产生击伤事故外,还对人们有潜在的威胁,如容易诱发神经病、偏头疼等.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是各种药物、化学物质代谢的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纤维化及肝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从海洋中获得高效、低毒的保肝活性物质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对肝损伤有修复作用的海洋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萜类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脑苷脂、核苷类、牛磺酸、维生素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创立翻开了人类认识传染病的新篇章。 早在17世纪列文虎克就发明了显微镜,并看到了微小的生物。但是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些小生物和疾病会有什么关系。是巴斯德确定了这些微生物对传染和发酵的作用。当时法国的牧场每年有数10万只羊死于炭疽病,巴斯德最后证明病畜血液中的一种杆菌是此病的病原菌。1878年4月30日巴斯德在巴黎科学院作了有名的报告,提出传染病的根源是病原微生物的观点,并指出病原微生物不是人体  相似文献   

11.
《科技园地》2004,(3):37-37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一结论明确指出了过度劳累列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重大,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基因突变、畸形、癌症、免疫系统失衡、生殖障碍以及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都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因其在人体滞留时间长,对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威胁。加上种类繁多的有机污染物,很难摸清其负荷、来源、危害等信息。所以,加强检测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聋人的福音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至少有五百万以上中度和重度的聋人,其中有3/5的人是患中耳各种疾病致聋的。最常见的有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耳硬化症、乳突根治术后传导聋以及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中耳畸形等疾病,这些疾病可望用手术得到治疗。这许多耳疾常常把病人的耳膜或听骨烂掉或固定了,使声音无法传入内耳,病人就成了轻重不等的聋人。  相似文献   

14.
陈利昌 《科技资讯》2012,(27):85-85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一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节能型燃煤技术受到国内外普遍重视,但同时循环流化床燃烧产生的污染物SO2等也对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SO2对人体危害较大,长期吸入可引起各种恶性疾病,同时由SO2演变成的酸雨对树木、粮食、建筑物、以及土壤水体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减少SO2的排放浓度就成了循环流化床燃烧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疾病动物模型 ,通过不表达或过量表达的基因来表现各种疾病。脂质代谢是人体中的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过程 ,在与脂质代谢有关的基因中 ,既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因素 ,也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成份。本文介绍了涉及脂质代谢有关的载脂蛋白 (Apo)类基因 ,如ApoE、ApoA、ApoB、ApoC ;相应的受体基因 ,如A型人清道夫受体SR A、SR B1和SR CD ;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和转运蛋白的基因 ,如胆固醇脂转运蛋白 (CETP)、脂蛋白脂酶 (LPL)等几十种转基因动物模型及其特点 ,这些与血脂有关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在研究发病机理、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6.
蚊子的危害,不仅仅在叮人吸血,嗡嗡叫骚扰睡眠,影响休息;更重要的是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由它造成的后果比老鼠与虱子等加在一起更为严重。历史上就有不少因蚊子传播烈性传染病造成杀人夺城的事例。例如,疟疾曾经摧毁  相似文献   

17.
陶必修 《贵州科学》2012,30(6):87-89
从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等现代科学的观点出发,对中医人体经络理论进行研究。论证在腧穴处存在接触电位差,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存在温差电动势,这2种电动势会推动带电粒子在人体内运动,由此产生非稳衡电磁场;其它如脑电、心电、肌电及各种细胞电位都对人体电磁场有贡献。按量子力学,人体内的电子和各种离子特别是光子的运动不能用轨道描述,要用波函数来描述,由波函数可求出这些微粒的空间几率分布和变化规律,人体经气由这些微粒波构成,故其运动不需要特定管道。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09,(7):73-73
病毒从何而来? 如今疾病的不断传播、再次出现的感染有70%来自动物。从艾滋病到流感,这些病毒从野生动物或者家禽传播到人体,所导致的一些疾病暂时还无法治疗,这对人类是很大的挑战:不但要把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整合起来对待,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健康——气候变化和越来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到了整个疾病的概念。如今疾病不仅仅只存在于在森林里,更从偏僻的地方传播到了更大的群体中。对此,采取的做法必须要将跨学科研究、国际合作、跨行业结合起来,让所有领域的专家都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类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日益加剧,成为又一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 EDCs对人体及野生动物的影响机理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不同,它并不直接给生物体带来危害,而是通过影响生物体内部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和代谢,干扰生物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给物种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癌症。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现在世界上每年约有千分之一的人患癌症,每年有三百余万人死于癌症,约占世界人口死亡总数的六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目前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癌症的死亡率在各种死亡原因中,均仅次于心血管病,居第二位。有些国家如捷克、挪威等国家,甚至超过心血管病,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