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农民收入问题及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应用经济学中广为人们接受的基尼系数以及相关的变异系数、极值比等指标,从静态、动态即空间、序列和时间序列两方面对农民收入地区间差距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基本措施及有关建议。表4,参3。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和差异程度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长跨度逐年系统评价分析,比较精楚地描述了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和差异程序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基尼系数的湖南省耕地质量差异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以湖南省14个市级行政单位耕地地力为例,得出各区域耕地质量差异程度由小到大排列依次如下: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衡阳市<娄底市<邵阳市<永州市<益阳市<郴州市<常德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耕地质量差异程度两两相差最小的是衡阳市和娄底市、邵阳市和永州市.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和GIS应用软件,将耕地质量差异程度分为四级:一级包括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株洲市;二级包括衡阳市、娄底市、邵阳市、永州市;三级包括益阳市、常德市、郴州市;四级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机耕面积比例与耕地基尼系数呈负相关,且比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对耕地基尼系数的影响要大.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与耕地基尼系数在干旱区呈负相关,在洪灾区呈正相关.图2,表5,参14.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这一与经济指标紧密结合的指数来表征地区单位GDP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强度,并对2003年各省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进行了计算,阐述了中国生态占用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异格局,表明:生态占用的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地域上存在东、中、西格局;这一指标与人均GDP、地区R&D经费支出、人均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比重密切相关,且影响力依次减弱;基于对生态占用产出效率的认识,我国可持续生态调控中同样面临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图3,表3,参17。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基本生产力要素之一和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高效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成为影响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系统评价2000~2005年以及2007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土地市场化程度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在2000—2005年以及2007年均存在微弱的正空间自相关,表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参差不齐,各城市间土地市场化程度差异还比较明显。为了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长三角区域各城市间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最后提出了建立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土地市场,优化配置区域内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解决当前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政策建议。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   

6.
差异与矛盾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差异论与矛盾论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两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各有各的长处,不能用一种否定另一种。两者之间不能只用矛盾观来看待差异,也可以用差异观来看待矛盾。差异与矛盾不在同一思维层面,关系十分复杂。研究差异问题,必须突破传统的矛盾论思维方法,才可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运用加权变异系数衡量了我国地区住房价格差异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筛选解释影响我国地区住房价格差异的变量,并以2007年地区横截面数据为依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对所选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998~2007年,我国住房价格地区差异较大,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提取的成分具有线性无关的特点,对我国地...  相似文献   

8.
用比较分析方法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与差异协同律的特征,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与差异协同律的区别与联系,对我们正确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与差异协同律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差异、系统与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了差异就会有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相互作用就会有变化和运动。有了变化和运动,才会有不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才能呈现出事物与环境之间一与多和多与一相互关系的存在,才能有在差异前提下形成统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有了这样的必然性和现实性,一与多和多与一的存在关系,就是不同事物内部不同构成因素,以及不同事物之间及与其环境之间构成不同形式和性质统一体即系统的现实根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多目标属性决策(MADM)中的CM法、ELECTRE法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地区优势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从技术能力、资金投入、产业规模、宏观政策等四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加权排序结果。在综合分析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地区发展电子信息工业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粮食单产的灰色-Markov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预测与Markov预测这两种方法在时间序列预测方面各具其优点及局限性。为探索提高时间序列预测精度的合理途径及客观地模拟区域粮食单产波动,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了灰色-Markov预测模型,并在技术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理论与实证表明,灰色-Markov模型预测粮食单产的精度较高,所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效果颇佳。模型对福建省未来10a粮食单产的预测可为该省今后的粮食生产规划乃至农业规划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12.
标度选择对综合评价结果的影响及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使用不同的标度会导致综合评价结果不一致的现象(即"多标度评价结论非一致现象"),在对几种数字标度与自然语言逻辑之间的关系进行对照之后,以序关系分析法(G1-法)为基础,分两个阶段对标度选择的合理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第一阶段的初步分析中,给出了合理与否的传递一致性检验准则,在第二阶段详细分析中,给出了合理程度的偏差性判断准则,分析结果表明10/10~18/2标度合理程度最高,从而为评价者正确地选择合理标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粮食单产通道模式及施肥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1949~2005年粮食单产为原始数据,引入产量通道概念分析了辽宁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1980~2005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产通道对分析单产的变化趋势辅助作用很强;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钾肥用量持续增加,磷肥用量有所下降,复肥用量呈大幅度增加;农用化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单产的提高,但无法改变气候等外界条件引起的粮食单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公司与农户双重违约行为的系统反馈基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公司+农户”组织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建立了“公司+农户”模式的反馈结构模型。并利用X-0—1行列式计算出系统的反馈基模,通过对系统主导反馈基模的分析,揭示了“公司+农户”模式中双重违约行为的根源,并给出了具体的管理方针。图5,参8。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初步分析了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图4,参21.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和GIS技术,探讨了近15年来甘肃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并结合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和定性分析探讨了粮食生产布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转移剧烈;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是导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吉林省2005年49个市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各市县综合评价数值,将其划分为经济发达、次发达、中等、欠发达和落后等5种经济类型区,并分析了各经济类型市县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最后,讨论了吉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表2,参16。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0、2006年3年截面数据对安徽省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县域尺度上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并通过空间回归确定驱动农民收入分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1995—2006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地域差异不断扩大,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低收入县区和高收入县区均呈现出空间聚集态势,具体表现为低收入县区在安徽西部聚集,而高收入县区在安徽东南部聚集;②农业财政支出、城镇化率、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是驱动安徽农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第三产业比例对农民收入分异影响不显著,可能与该省工业化程度有关。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The efficient detection of moving objects in video se-quences is a challenging and an i mportant task incomputer vision. It has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surveillance , video conference , traffic monitor-ing[1 ,2]. Traditionally, the most i mportant task ofsurveillance systemis based on human visual observa-tion,whichis a hard workfor watchmen.Therefore ,the automatic detection of moving objects is requiredinthe surveillance system. Tofacilitate a surveillancesystem,efficien…  相似文献   

20.
宁南旱区农田作物生产潜力综合评价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南旱区农业气候资源为基础,对不同生态类型区、不同降水年型主要作物的热量生产潜力和降水生产潜力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作物的热量生产潜力依次为:苜蓿>春小麦>马铃薯>冬小麦>谷糜>胡麻>豌豆;降水生产潜力依次为:苜蓿>马铃薯>谷糜>小麦>胡麻>豌豆。农田的总体生产潜力开发度为33 6%~42 7%,全区平均为36 8%,即尚有63 2%的生产潜力未得到发挥。此外,提出了开发和增进农田生产潜力的主要技术策略。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