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汁乳菇和多汁乳菇的化学成分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了红汁乳菇和多汁乳菇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在营养、药用、橡胶生产和营林中的应用价值,并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野生乳菇进行鉴定,并依据国际通用蛋白质评价模式对其营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乳菇分属于多汁乳菇(Lactarius volemus)和黑柄乳菇(Lactarius gerardii),子实体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种类齐全。研究野生乳菇的营养成分为黔西南产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野生松乳菇化学成分及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贵州的野生松乳菇进行了有关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食用添加剂及食用菌产品开发研究。研究表明 :松乳菇所含对人体有益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P、K、Ca、Mg、Cu、Zn、Fe、Mn等比较全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菌物性食用添加剂和食用菌产品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原子吸收光谱方法对湘西地区野生食用菌-松乳菇(Lactariusdeliciosus(L.exFr.)Gray)和红汁乳菇)(Lactariushatsudake)Tanake)中所含的九种金属元素及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松乳菇中Cu、Fe、Zn、Mn、Cr和Co等六种元素的含量高于红对乳菇,而Mg、Ca二种元素的含量则是红汁乳菇比松乳菇高。与文献[1]报道的其他种类的食用菌比较,以上二种野生食用菌中Cr和Fe元素的含量均高于香菇、平菇和猴头菌等。  相似文献   

5.
松乳菇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松乳菇热水提取多糖工艺各部分的提取物对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某些种进行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成分主要存在于有机相中,它对细菌、真菌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水相对放线菌、和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绒白乳菇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免疫抑制作用及机制。运用体外培养法取BALB/C小鼠脾细胞,研究乳菇菌素D对静止脾细胞、Con A(刀豆蛋白A)和LPS(脂多糖)刺激后的脾细胞(含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MTT法经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并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ng index,SI);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运用ELISA检测法观察乳菇菌素D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静止的脾细胞无抑制作用;对Con A和LPS刺激后的脾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最大浓度药物组刺激指数SI低至0.28;高浓度的乳菇菌素D对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L-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显示乳菇菌素D通过抑制抗原刺激后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将为开发以乳菇菌素D为母体、经结构修饰、安全低毒的免疫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绒白乳菇菌丝体为原料,采用水提法提取其多糖,比较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了水提法提取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5.0 h、提取温度70℃;此条件下绒白乳菇菌丝体多糖的得率可达1.195%.  相似文献   

8.
红汁乳菇菌丝生长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红汁乳菇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为了人工栽培红汁乳菇开发利用红汁乳菇资源,本文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营养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最好的碳源是葡萄糖;最好的氮源是蛋白胨;微量元素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维生素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1-苯基-3-甲基-5-吡唑酮(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松乳菇多糖中单糖组成。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PMP衍生单糖的条件为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70°C和PMP浓度0.8 mol/L。以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为分析柱,磷酸缓冲液(0.05 mol/L,pH=6.9)-乙腈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进样量10μL,柱温20°C检测单糖组成。在此色谱条件下,各单糖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精密度高(RSD≤2.23%),重复性强(RSD≤2.11%),加标回收率为97.16%~101.68%。该方法适用于松乳菇多糖中单糖组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绒白乳菇发酵液及其提取物对常见食品污染微生物和杨树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提取物抑制叶枯病茵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能力强于真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最强,其次为枯草杆茵与大肠杆茵,对酵母茵抑制作用微弱;对黑根霉、黑曲霉均不具有抑制作用.提取物对叶枯病茵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风藤(Caulis sinomenii)内生真菌 QT-NJ-10的化学成分。方法以青风藤(Caulis sinomenii)作为宿主植物,分离得到青风藤的内生真菌。通过培养基优化,最终以其中一株内生真菌 QT-NJ-10为供试菌株,经过大批发酵,得到乙酸乙酯相粗提物。通过多种现代色谱手段对粗提物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单体化合物再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手段(1 H-NMR,13 C-NMR,HSQC,COSY和 HMBC 等)鉴定其结构。结果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基优化,对其中之一 QT-NJ-10菌株再进行大批发酵,提取、分离,多种分析方法表征结果显示,所得化合物为 eremofortine C-1。结论对于以青风藤(Caulis sinomenii)作为宿主植物,分离纯化得到青风藤的内生真菌的其它成分以及 eremofortine C-1的生物活性,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海洋来源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采用凝胶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LC-MS、NMR结构鉴定和文献数据对比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7个已知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3-二吲哚烷基-1,2-丙二醇(1)、robillafuran (2)、asperfuran A (3)、gamahorin (4)、7-羟基-5-甲氧基-4,6-二甲基-异苯并呋喃酮(5)、5-甲氧基-4,6-二甲基-7-氧-α-L-鼠李糖基-异苯并呋喃酮(6)、pestynol (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首次从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7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17对Marc-145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值分别为57.397 μg/mL和35.386 μg/mL;在LPS诱导的BV-2细胞模型中,化合物24在浓度为12 μg/mL时,BV-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6.77%和69.69%,具有潜在的抗神经炎症活性。  相似文献   

13.
使用MRS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出的菌株经接触酶实验,葡萄糖产酸产气实验,淀粉水解实验和革兰氏染色镜检鉴定该菌株是植物乳酸杆菌,该实验为研究乳酸菌催化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猫儿屎内生真菌DL06菌株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鉴定菌株DL06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应用多种层析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8个化合物,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确定为β-谷甾醇(1)、6,8-二羟基-3-甲基异香豆素(2)、单甲基硫赭曲菌素(3)、大黄素-8-甲醚(4)、2-呋喃甲酸(5)、5-羟甲基呋喃-3-羧酸(6)、6-柠檬酸甲酯(7)和丁二酸(8),化合物(2)、(3)、(6)和(7)均为首次从产黄青霉中分离得到。利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对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检测,抗菌活性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试管预试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北芪菇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芪菇中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有机酸、多糖、生物碱、黄酮及其苷类、酚性成分、植物甾醇、三萜成分、挥发油成分.  相似文献   

16.
广西红菇子实体及分离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文  孙文波 《广西科学》2004,11(3):261-265
为了研究广西食用红菇rDNA ITS片段遗传多样性,鉴别红菇组织分离株的真伪,用一对通用引物对采自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县的18个红菇子实体样本及3个组织分离株的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运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对ITS区全序列进行分析,并和GenBank/EMBL/DDBJ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获得12个红菇子实体和3个分离株的ITS和5.8S rDNA区段的完整序列,3个分离株的ITs序列全长明显小于子实体样本的ITS序列全长;3个组织分离株与红菇属真菌的遗传距离大;除2个采自浦北龙门的子实体与其它子实体的同源性小于0.95外,来自不同区域的其余子实体样本间rDNA ITS序列同源性都达到0.98以上;12个子实体的ITS区段与GenBank中已知的红菇属真菌的相似率都不大于0.90。由此推断3个组织分离株均不是红菇的分离株而可能是子实体的寄生菌或污染菌;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的食用红菇样本没有地理类群差异,但在浦北产区可能存在多种食用红菇共同生长。  相似文献   

17.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继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5α,8α-环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5-羟基-3-甲基戊-2-烯酸(4)和角鲨烯(5).化合物4和5均为首次从木霉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细菌和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蓬子菜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HPLC技术进行蓬子菜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鉴定的化合物为:diosmetin-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  相似文献   

19.
将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的无菌苗被含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后,诱导出毛状根(hairy root)。将毛状根分离,除菌后,在不含激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萝芙木毛状根的遗传表达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条件控制、生产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