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渭河干流(陕西段)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找出渭河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控制渭河水污染对策.方法 在大量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标准比照法分析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质现状,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水质与水量的关系及水质变化趋势.结果 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个主要污染指标看,渭河干流水质2002年以后有逐年好转的趋势;生态用水的严重缺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是导致渭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结论 提出合理调配水资源、调整区域工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水污染源防治力度、提高种养殖业的科技水平等4方面控制渭河干流水污染措施.  相似文献   

2.
渭河宝鸡段水环境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原有分析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2002年渭河宝鸡段各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控制断面,除常兴桥水质处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Ⅲ级与Ⅳ级之间外,其它各监测断面水质均超过Ⅳ级标准,其中虢镇桥、卧龙寺及蔡家坡断面水质接近V级标准.被评价的6个段面水质优劣依次为林家村(对照段面)最好,常兴桥段面次之,胜利桥、卧龙寺、虢镇桥和蔡家坡段面较差.在参与评价的污染因子中,各段面均以氨氮污染最严重,石油类次之.此外林家村段面的亚硝酸盐氮,卧龙寺、蔡家坡和常兴桥段面的化学需氧量,常兴桥段面的生化需氧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1998~2002年渭河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渭河在流经宝鸡市区胜利桥和卧龙寺断面时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为氨态氮、化学需氧量(CODcr)、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相似文献   

4.
以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为水质参数,根据该流域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的排放特点提出了一种估算污染负荷的新方法,即特征负荷法,计算得到了现状年(2007年)丰、平、枯水期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全年点源污染排放稳定,全年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变化较大,丰、平和枯水期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总污染负荷比例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5.
渭河宝鸡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试图对渭河宝鸡段水质污染情况及变化趋势做出评价。方法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渭河宝鸡段1998-2002年水质进行研究。结果 除2002年水质接近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IV级标准外,其他年份均高于IV级标准。其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生化需氧量基本持平;石油类、溶解氧和亚硝酸盐氮略有上升。结论 近年来渭河宝鸡段水质均超过国家地面水IV级标准,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孔凡彬  王一帆 《甘肃科技》2023,(1):28-33+42
通过分析“十三五”期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时空变化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较2016年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下降了35.5%和36.5%。氨氮浓度个别月份还有超标现象,在枯水期应加强对含氮有机物排放的控制和管理。空间上渭河甘肃段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呈波动变化。从生态环境部到省委再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渭河治理高度重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是渭河甘肃段水质好转的根本原因。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的秩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呈极强负相关性,渭河甘肃段水体对化学需氧量的降解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
高效、全面、连续和准确地监测河流及湖库的有机污染能够为水质评价和水体污染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该文以淮河信阳段干流及其支流潢河、浉河、白露河等水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两个重要的水质指标,基于Landsat 8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反演模型得到COD和NH3-N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水质现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榆林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2015年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4条主要干支流段的12个监测断面数据为研究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其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并分析其污染成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榆林段一级支流窟野河和无定河达到相应水质功能标准要求,黄河榆林段二级支流榆溪河水质不达标,为Ⅳ类水。从2013-2015年年际变化来看,榆溪河水质表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向;从空间特征来看,榆溪河上游水质达标,中下游水质劣于Ⅲ类水。榆溪河的特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3-N)和总磷(TP),来源为城市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结论榆林市境内黄河水系干流段及2条主要的一级支流水质良好,二级支流榆溪河存在轻度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NH3-N和TP。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6-2015年黑河干流(张掖段)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黑河干流(张掖段)水质状况,并对该段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干流(张掖段)各断面水质均符合目标水质类别,总体状况为优,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黑河干流(张掖段)空间差异性较大,区域分布特征明显,沿程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呈抛物线型变化,莺落峡断面水质较好,高崖水文站断面水质较差,蓼泉桥、六坝桥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影响黑河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有机污染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  相似文献   

10.
湘江干流衡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湘江干流衡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本研究参照2001~2005年在该区域中7个断面检测数据,以单指数污染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11项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衡阳段各监测段面不同污染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湘江衡阳段干流整体水质呈改善趋势,控制断面水质明显好转,污染逐渐由上游(松柏断面)向下游(熬洲断面)转移.  相似文献   

11.
选取代表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氨氮(NH3-N)、总磷(TP)和总氮(TN)等7个指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2009年渭河宝鸡段6个过水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林家村和胜利桥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分别为Ⅰ类和Ⅱ类标准,其余4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均为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宝鸡市环境监测站2003年监测的有关水污染资料和数据,探讨宝鸡市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所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方法对宝鸡市环境监测站2003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分析和整理。结果全市水污染比较严重,水质达三类标准占55%以上,污染物主要为氨氮,占42.6%,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渭河流域,尤其是渭河常兴桥断面的氨氮浓度达1.36 mg/L、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29.76 mg/L。结论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一个解决其途径的初步方案,为今后对宝鸡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资江流域益阳段12个地表水断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近3年地表水断面21个污染因子的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资江流域益阳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资江流域益阳段水质总体为优;干、支流3个国控断面和9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11个,占91.7%,Ⅳ类断面1个,占8.3%;2016~2018年,志溪河入资江断面水质污染级别均为尚清洁,其余11个断面均无超标情况,水质污染级别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14.
汉丹江(陕西段)水质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模拟汉丹江(陕西段)干流的水质.方法 用一维均匀流水质模型和一维稳态流水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干流的水质.结果 根据现有监测断面资料,2006年用一维均匀河流水质模型模拟的结果与资料的符合度均值为80.3%,一维稳态流水质模型模拟的结果与资料的符合度均值为69.7%.结论 一维均匀流水质模型更适合模拟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干流的水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同步监测2010-2014年入湖监测断面水质,分析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4项污染物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总磷外,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3项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2年和2006年长江三峡库区巴东段的七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P值法)对各监测断面、城区江段以及其总体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巴东段2002年水质状况属于中度污染,2006年水质状况属于轻度污染,主要污染区域为长江干流巴东段和神农溪;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总氮、总磷和石油类。  相似文献   

17.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规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和梅 《甘肃科技》2002,18(6):67-68
1 材料和方法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是近几年来黄河兰州段监测观察的主要污染物 ,因此本文利用了该河段水质监测数据。 1994-1997年兰州段干流监测断面自西向东设库心 (对照点 ) ,小川桥、新城桥、中山桥、包兰桥 4个断面 ,河道全长 118公里 ,1998年通过断面认证后 ,监测河道下移 ,断面调整为扶河桥、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 ,全长 70 .5公里。各断面设左、中、右 3个采样点 ,每年于枯、丰、平三个水期监测 6次 ,每次 3天。分析方法执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 3版 )中规定的方法 ,评价标准参照《地面水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渭河流域陕西片的水环境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经陕西境内的渭河干流主要断面的流量逐年减少,而入河污染负荷却保持着增加趋势,导致渭河水质超标严重这一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渭河流域陕西片的降雨特性,并以降雨形式、地表特性(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土地利用)、地形特征等因素为基础,利用SCS模型进行了流域产流量的模拟计算。从降雨量与产流量的关系表明,单场降雨量小于6 mm时较难产生地表径流;由于流域片内除径流外没有可以利用的其他水资源。提出了改善渭河水质须削减入河污染负荷和增加河道流量并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期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沁河晋城段的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各断面河流监测项目所属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结果显示,除润城断面的氨氮和总氮出现超标状况,满足不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功能要求外,其他监测断面的所有监测因子都能满足相应的水体功能要求。总体来看,须对沁河晋城段中的氨氮等污染物加以严格控制。该水质评价为晋城市地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泾河陕西段水体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泾河陕西段选取13个采样点,根据单因子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中4种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N、总磷P、悬浮物(SS))的进行计算并分析得出,泾河整体水质较差,且注入渭河河段水质为V类,基本丧失水的使用功能,且泾河陕西段上游悬浮物含量过高,应采取相应控制对策尽快改善泾河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