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西双版纳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土地利用变化问题,大面积的自然林转变成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橡胶林,并对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西双版纳地区选取4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橡胶林(橡胶-茶树混合林、橡胶-大叶千斤拔混合林、橡胶丛林和橡胶纯林)和自然林(对照)作为研究样地,调查...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的正负影响和改进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个拥有神秘风光和优秀民族化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那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橡胶种植发展很快,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替代传统的刀耕火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引发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退化和传统安宁生活的剧变.本讨论保存在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生态知识和橡胶种植方式,认为在橡胶种植中应用传统生态知识,特别是世居民族的土地利用经验,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民族生物学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以及人类学的半结构式访谈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对四川凉山瓦侯地区彝族传统宗教和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彝族传统宗教毕摩、苏尼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彝族人的传统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研究重点,阐明了彝族传统宗教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毕摩、苏尼在法器制作以及日常法事行为中对动植物资源的使用不会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而彝族人传统的宗教文化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地区.近3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橡胶的大面积种植,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生物多样性急速降低.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当地人的支持.当地人如何看待热带雨林保护,对热带雨林保护的政策制定和教育有重要指导作用.2010年4月到7月,通过对17个寨子的317户人家走访调查,探究了傣族对热带雨林植物的认知,对热带雨林保护现状的认知,保护的责任与动机等.调查表明,傣族对热带植物有很高的认知度,但随着橡胶林增加,认知能力有下降趋势.傣族认为热带雨林比橡胶林更漂亮,大面积橡胶种植导致野生动植物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森林大面积减少还导致了干旱缺水.傣族认为保护热带雨林就是为了保护水源,但保护现状不够好.此外,傣族认为热带雨林保护是国家的责任,部分人认为森林保护和自己关系不大,但支持孩子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假如可以的话,大多数人还愿意继续种橡胶.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关系密切.本文应用生态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调查,并从农作物遗传资源保育、野生植物传统利用以及饮食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探讨了东乡族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1)东乡族一共选育了59个农家品种,分属7科13属14种;(2)东乡族常用野生植物有54种,分属30科53属,利用类型以药用(29种)为主,食用(19种)、饲用(16种)次之;(3)东乡族的饮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还探讨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对于东乡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威胁,并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传统知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红  顾庆龙 《科技资讯》2009,(33):100-100,102
运用民族植物学观点,对永宁-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信仰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摩梭人传统文化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之上,摩梭人传统的文化现象通过其与植物有关的生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发生着直接的联系。传统文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物种、群落、生态系统直至景观水平多个层次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两大支柱.生物多样性危机与文化多样性危机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两大危机.本文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及其危机产生的背景、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概念、两者的关系与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瑶族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初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当前民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瑶族是我国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知识.本文以瑶族为例,从传统知识的组成要素如生产方式、宗教、习惯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知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重视景观中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必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景观连接度及景观连通性以及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原理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从城市园林斑块的建设、席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的城郊森林斑块和环城森林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0.
草果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林下生草本植物,由于草果对气温、海拔、水分、荫蔽度以及土壤的要求很高,适合种植的地方很少.云南省东南山区的天然林下是草果种植的较佳场所.以往滇东南山区的瑶族、苗族和哈尼族群众将天然林下种植草果当成他们传统生计的重要部分.然而,用传统方法在天然林下种植草果要铲除杂草和灌木,间伐乔木,从而改变了森林的原始结构,破坏了森林生物多样性.但是,杜绝天然林下草果种植又会对当地居民的生计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从民族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滇东南山区天然林下草果种植行为与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力图找寻一条促进当地民族社区生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良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功能多样性是目前反应生态系统功能最好的预测因子,因为它决定了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强度和形式.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功能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并比较了不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使用特点.同时,论述了功能多样性与传统生物多样性重要指数——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以及影响因子,功能多样性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功能多样性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要问题——物种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食物网的角度究,(1)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自70年代后期一些理论学家普遍向这一看法提出挑战以来,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大阵营;(2)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食物网的关系:从食物网的角度综述了近半个世纪来生物多样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随着两大阵营的出现,食物网理论也从当初的营养级越多系统越稳定的观点转变为食物网随着食物链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以往的观点;(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和物种作用强度的关系:把食物网量化后提出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的概念,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是由这些强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大部分的弱相互作用对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影响作用;弱相互作用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典型个案,探析当地哈尼族生计转型的过程和动因,并反思民族地区生计转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发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双版纳哈尼族还基本保持以种植旱谷为主的刀耕火种的生计方式,此后,在国家政策引导、支持橡胶种植产业发展的条件下,当地哈尼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生计方式,经过过渡时期的犹豫和探索,最终完全转向橡胶种植业。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列入国务院法制办和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从保护内容来看,设置持有人权利保护与否是立法专家与社会学者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该项内容的提出预示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转向与调整.这个转向就是从原有的单一行政保护到重视法律保护,这个调整就是从强调传承保存到同时重视传统资源权益.从背景来看,持有人权利这一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受到<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文化多样性公约>精神的深刻影响.文章从三个层面回应这一问题,包括:问题提出、持有人权利内容、持有人权利形式,通过传统资源权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人权利设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要问题--物种多样性和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食物网的角度究,(1)生物多样性与系统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世纪70年代以前,生态学家普遍认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随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而提高;自70年代后期一些理论学家普遍向这一看法提出挑战以来,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大阵营;(2)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食物网的关系从食物网的角度综述了近半个世纪来生物多样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随着两大阵营的出现,食物网理论也从当初的营养级越多系统越稳定的观点转变为食物网随着食物链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但仍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以往的观点;(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和物种作用强度的关系把食物网量化后提出了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的概念,研究发现一个生态系统是由这些强相互作用决定的,而大部分的弱相互作用对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影响作用;弱相互作用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具有时空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对于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内外研究的情况,并分析了自然圣境的民族生态学意义,提出自然圣境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虽然在不同民族之中,自然圣境有特殊的名称,但是总体而言,自然圣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信仰基础上的民间自然保护地体系.本文建立了自然圣境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和生态服务功能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文提出自然圣境保护示范工作应是社区主导型保护地,依据三个原则从调查中选点开展保护示范:1)有相关传统文化基础;2)有较高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3)当地政府支持建立保护示范工作.  相似文献   

17.
藏医药:一颗镶嵌在中国传统医学王冠上的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科技潮》2005,(8):9-11
藏医药学研究具有藏族历史的、交化的和意识形志的特征。传统藏医药学首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体现了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对自然、健康和生命的求索,对人与自然内在关系的探寻,以及战胜病魔的种种成功经验。由于藏医药学研究人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这种相互联系包括人——植物、人——动物间的特定关系,涉及到文化的、地理的、生态的和各种生物的多重影响,所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沙地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组分,它主要反映群落中物种间功能的差异程度,它是独立的,与传统生物多样性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探讨沙地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调查了宁夏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化封禁区37个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分析了每一个群落中各植物的C、N、P含量,计了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与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多样性Rao's二次熵指数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增大,物种多样性呈幂函数形式增大,但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分歧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功能多样性能够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中国汉语方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相关性,建模分析了生物多样性、汉语方言多样性和公因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去除公因子影响后,由多指标构建的生物多样性和汉语方言多样性这两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采用Lasso、MCP惩罚参数和AMOS基于指定搜索方法选择模型。各省公因子得分与若干宏观指标的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结构方程所提炼公因子与各省面积、园林草湿地覆盖率、及森林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省人口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各省光照条件、GDP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去除面积、植被公因子后,生物多样性与语言多样性分别呈微弱的负相关,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的进展,这四个方面分别为浮游动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监测,浮游动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浮游动彩群落结构的演替和动态分析,浮游动物变化与其它生物体、环境参数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