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大庆油田采集的原油样品中筛选出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HD-322-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红外光谱法和排油圈法对产物进行分析。菌株HD-322-2的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达到98%,生理生化性质分析的结果亦与枯草芽孢杆菌相同,认定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D-322-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主要成分为脂肽。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排油和降黏能力。  相似文献   

2.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生长在不溶水的有机物中并通过营养物的分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同化学表面活性剂相同,生物表面活性剂也有疏水和亲水的基团。在原油污水处理的应用中,生物表面活性剂利用微生物对原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安全无毒、水溶性好、反应产物单一、驱油效果好的特点,在对原油污水处理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原油污水处理中的情况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功效特点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噁-1,8-辛烷二醇(n-C14 H29)2(CHCH2OCH2CH2OCH2CH)(OH)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2)3SO3和NaH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噁-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14H29)2(OCHCH2OCH2CH2OCH2CHO)(C3H6SO3Na)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14H29)2(CHCH2OCH2CH2OCH2CH)(OH)2):n(1,3-(CH2)3SO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0%.  相似文献   

4.
针对胜利油田尚二区水驱稠油油藏低产低效、水驱水窜严重、注水效果差的开发现状,通过对高效高渗降粘驱油剂的筛选优化实验,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的降粘剂浓度,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优化设计了三段塞式注入方案,有效地降低了储层原油粘度,提高驱油效率,改善了该区块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长沙宁乡灰汤温泉附近的水样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强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命名为NX1-1,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0℃,最适生长pH5.0~8.0.菌株形态学以及ITS rDNA和28S rDNA D1/D2序列分析的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Aspergillus fumigatus这个种.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最适产酶条件为:氮源(NH4)2SO4,接种量10%,40℃,初始pH6.0,培养60~96 h.  相似文献   

6.
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口恶)-1,8-辛烷二醇(n-C_(14)H_(29))_2 (CHCH_2OCH_2CH_2OCH_2CH)(OH)_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_2)_3SO_3和 NaH 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 Gemini 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 (口恶)-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_(14)H_(29))_2(OCHCH_2OCH_2CH_2OCH_2CHO)(C_3H_6SO_3Na)_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_(14)H_(29))_2 (CHCH_2OCH_2CH_2OCH_2CH)(OH)_2):n(1,3-(CH_2)_3SO_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O%.  相似文献   

7.
耐高温耐高酒度醋酸菌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高温季节发酵良好的醋醅中,分离筛选出N 9、F17两株醋酸菌,在培养温度35℃,培养基酒度6%(V/V)条件下,产酸量均高于A S1.41号.以N 9、F17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硫酸二乙酯逐级诱变,分别获得编号为HN 15、HF6两株耐高温耐高酒度醋酸菌株.在培养温度40℃,培养基酒度12%(V/V)条件下,HN 15酒精转化率为75%,HF6酒精转化率为70%.  相似文献   

8.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取样,通过驯化、富集培养,筛选到2株能降解甲胺磷农药的菌株HK-1和GLY-1.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菌株在含1.5 g/L MAP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培养72h下的降解率,菌株HK-1和GLY-1的甲胺磷降解率分别为85.71%和80.25%.2株菌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甲胺磷农药的耐受浓度为3 g/L,且可降解有机磷乐果和久效磷.菌株生长的最适甲胺磷浓度、温度、pH和接种量分别为1.5 g/L、25-30℃、7.0和4%-6%.两株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甲胺磷农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通过Biolog鉴定系统,将HK-1和GLY-1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和特瑞特西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 sp.)。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代谢成分对比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大庆油田采油污水中分离出一种菌株,进行了实验室配伍试验和室内驱油模拟试验。建立了一种新的乙醇-氢氧化钠-正己烷萃取剂体系,直接对原油中极性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前、后原油中的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种具有较强的降解原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实验室温水沤麻液中分离到了一株产甘露聚糖酶(mannanase)的芽孢杆菌HDYM-03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研究了菌株72 h连续发酵过程中产酶及生长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其实验室最优产酶条件为:碳源6%魔芋粉,氮源3%蛋白胨,初始pH值8.0,装液量10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2%,37℃振荡培养48 h.在研究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为5 122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11.
原油/盐水界面张力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原油/盐水的动界面张力,在三种不同的温度下,当非离子原油破乳剂存在时(水相或油相中),在不同的破乳剂浓度下,测定了各体系的动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原油中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分子较慢地吸附到界面上;破乳剂分子较快地吸附到界面上具有竞争优势;破乳剂的浓度和使用温度对界面张力的下降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pH值、溶氧量(以转速表征)、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的生长状况及体内ATP酶活力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对比培养前与培养后微生物扫描电镜(SEM),探讨环境胁迫对微生物表面形貌和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2.0,温度30℃,转速150r/min,氧化亚铁硫杆菌培养60h,酶的活性较高,其中最大值为2.8U/mL,金属离子Zn2+、Cu2+、Mg2+会降低微生物ATP酶的活性,当Zn2+浓度小于0.03mol/L,Cu2+浓度小于0.08mol/L,Mg2+浓度小于0.04mol/L时,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初始pH=2.0,温度30℃,转速150r/min,培养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与对照菌株相比,菌体形状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菌体数量显著增加,菌体表面有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高产油菌株,本实验采用细胞形态学与细胞化学方法(苏丹黑染色法)对常现青霉P1、土壤青霉P3、绿色木霉L1、红色脉孢霉H1四株霉菌进行跟踪观察,通过在不同葡萄糖浓度梯度的发酵液中摇瓶培养,并分析菌种生物量、葡萄糖利用率和油脂含量,从而确定最经济有效的葡萄糖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葡萄糖会抑制霉菌油脂的合成,L1菌株在培养基中初始葡萄糖浓度为4%时,积累生物量、葡萄糖转化率均较大,油脂产量最佳为2.598g/L,菌体油含量达到38.62%(细胞干重)。  相似文献   

14.
高效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实验室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高效解凝刑产生菌株,鉴定为新月弯孢霉,命名为M—26。旨次发现了新月弯孢霉可产生微生物解凝剂。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出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及较佳的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高氏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转速为200r/min和水浴温度为35℃的条件下能产生高效解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解凝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从广西贺州市80℃热泉分离了一株嗜热菌TTH,生长温度范围在55℃~85℃,最适生长温度70℃左右,最高生长温度85℃,G+C物质的量分数为67.6%.对菌株TTH从形态、培养条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方面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菌株与3株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的同源性达到9...  相似文献   

16.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nonas sp.)5个属。同时对其中石油降解能力较好的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其石油降解特性,发现原油浓度、pH值、N∶P等对菌株的降解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饮用水处理系统中活性炭柱上获得六株细菌(编号为菌株1#-6#)的活性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能.采用微电极呼吸速率法研究细菌的呼吸活性.结果表明,2#,3#和5#三株细菌在所有实验检测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呼吸活性;降解预氧化松花江原水中有机物静态实验表明,六株细菌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大不相同,其中2#,3#和5#三株细菌的COD<,Mn>去除率为34.72%-43.72%,TOC去除率为46.24%-57.79%,体现出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底物降解能力,即具有更强的代谢活性.此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通过微电极呼吸速率测定法筛选活性菌株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海水和贝类壳体混合的水样中分离出7株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采用平板分离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确定了菌种G-6为产壳聚糖酶较好的菌株.对菌株G-6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条件为:pH=6.0,氮源为牛肉膏,壳聚糖浓度为1.5%,培养时间为96h.  相似文献   

19.
产脂肪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沙岳麓山和湘江等地富含油脂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脂肪酶菌株CS 1-1,经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发现该菌株在以体积分数为1%的橄榄油为诱导物,5 g/L蔗糖为碳源,40 g/L蛋白胨为有机氮源,1 g/L(NH4)2SO4为无机氮源,pH为6.5的培养基中,于28℃,180 r/min摇床培养48 h,可达最大酶产量(37.6±0.8)mmol·min-1·L-1.  相似文献   

20.
稠油开采技术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大类,前者作为稠油开采的有效手段已在陆地油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用于海上油田开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宜开采稠油的工艺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研究阶段,而国外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HASD(水平井环道加热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D+SAGD(驱泄混合)和HP+SD(多底水平井吞吐+汽驱)等新的开采机理的研究应用有效改善了稠油开发效果。胜利油田渤海油区有一部分非常规稠油油田由于原油黏度高,现有技术和投资条件下,使用注水等常规开发方法非常不经济,急需在海上实施稠油热采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