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以通辽地区妇科门诊患者为对象,检测其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HPV21型凯普导流杂交法,对179例妇科就诊患者宫颈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HPV基因检测总阳性率为17.31%,其中以单一感染率为主,比例为74.19%,多重感染率为25.81%;共检出16种HPV亚型,包括高危型12型,低危型4型,其中以HPV16、31、18三种亚型最多见.结论:通辽地区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又包含一定比例的多重感染,常见感染亚型分布总体符合亚洲人群规律,但又具有独特的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鳞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序列的变异分布情况。采用43例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组织中提取DNA作为模板,PCR扩增E6和E7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以欧洲标准株为原型,进行序列分析,并对HPV16 E6、E7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结果分析共发现6个突变位点(4个错义突变,2个无义突变),其中有34例E6基因350位核苷酸发生突变(T350G),突变频率为79.1%,对应氨基酸改变为Leucine→valine(L83V);6例E6基因295位核苷酸发生突变(T295G),突变频率为(14.0%),相应氨基酸改变为aspartic→glutamic(D64E),值得注意的是,这6例HPV16 E6基因T295G突变均伴随着E6基因T350G突变。E7基因仅在1例样本647位点发生常见的核苷酸A→G突变(A647G),且伴随着E6基因178位点T→G突变(T178G)。进化树分析表明,8例为HPV16欧洲型(Ep),34例为欧洲变异型(E),仅1例为亚洲型(As),没有发现非洲株(Af)和亚洲美洲株(AA)。由此可知:(1)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主要以感染HPV16欧洲型(E)为主;(2)E6基因T295G-T350G共突变为特点的HPV16病毒,可能做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特有的HPV16欧洲型新疆株还需要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年龄及地区分布等.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7318名兰州女性进行生殖道21种HPV感染基因亚型筛查.结果:甘肃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9.9%(1 452/7 31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14.78%(1 082/7 318),低危型HPV感染率3.38%(247/7 318),高危型中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占28.59%(415/1 452),低危型中HPV6占6.30%(98/1 452).1452例感染HPV的标本中,单一感染1 188例,占81.82%(1 188/1 452),多重感染264例,占18.18%(264/1 452).按年龄分组中≥5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占24.24%.按地区分析,陇南地区HPV感染率最高,达到30.97%(83/268).结论:甘肃地区为宫颈癌高发区,其中HPV16是感染最多的型别,对该地区女性进行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PV16型、18型E6、E7基因,克隆到pSC-A载体中,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构建成含E6/E7融合基因的质粒,即pSC-A.HPV16 E6/E7和pSC-A-HPV18 mE6/E7,并将二者连接成载体pSC-A-HPV16 E6/E7-HPV18mE6/E(pSC-T,HPV16 E6/E7-HPV18mE6/E7:T),最后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38为转移载体,构建质粒pJ38-HPV16 E6/E7-HPV18mE6/E7(pJ38-T),对所有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E6/E7融合基因成功克隆到pJ38上.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PV E6/E7融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载体,为研制宫颈癌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HPV16 E6基因致病多态性位点的功能及其与宫颈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在宫颈癌C33A细胞中分别稳定转染HPV16 E6原型T295/T350-GV230和HPV16 E6突变型T295/G350-GV230表达质粒,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CCK8增殖实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HPV16 E6 T295/T350和T295/G350不同多态性位点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16 E6 T295/T350和HPV16 E6 T295/G350突变促进宫颈癌C33A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并且T295/G350突变型作用强于T295/T350原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 E6 T295/T350欧洲原型和HPV16 E6 T295/G350欧洲突变型均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HPV16 E6 T295/G350欧洲突变型的促癌作用比HPV16 E6 T295/T350欧洲原型强。  相似文献   

6.
调查白银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型分布状况,了解不同亚型HPV在女性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意义。对甘肃省中医院白银分院健康体检、门诊和住院的患者共64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21个HPV基因型。640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者65例,检出率为10.2%。共查出15种亚型。HPV阳性者中低危型占4.6%,高危型占78.5%,两型和两型以上混合感染占16.9%;640例样本中感染率最高的为高危HPV39型(2.2%)和HPV16(2.2%),其它分别为HPV58(1.9%),HPV52(1.3%),HPV66(0.7%),HPV6(0.6%),HPV51(0.6%),HPV56(0.6%),HPV18(0.5%),HPV53%(0.5%),HPV31(0.3%),HPV68(0.3%),HPV33(0.3%),HPV42(0.3%),HPV,81(CP8304)(0.2%)。白银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HPV基因分布有区域特点,HPV检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感染的关系。收集46例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C/EBPα第一外显子的突变,利用PCR扩增方法分析HPV16病毒的感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HPV16病毒感染率高。且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的患者与未突变的患者的HPV16病毒的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McNemanr检验P0.05双侧。由此可知,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C/EBPα基因第一外显子突变与HPV16病毒的感染相关。C/EBPα第一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导致宫颈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收集43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组织。采用PCR方法检测HPV16感染;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NKX6-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并分析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CIN和宫颈癌组中的NKX6-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11.63%、46.67%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3.95%,36.67%和66.66%,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KX6-1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知,NKX6-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HPV16感染无相关性,但与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荧光定量PCR法在RNA干扰(RNAi)技术抑制宫颈癌Caski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HPV16E6)的应用情况,并与传统使用的灰度值分析法进行比较。构建shRNA重组质粒干扰载体转染至Caski细胞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法和灰度值分析法检测干扰后细胞HPV16E6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表明HPV16E6基因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量都有明显降低,与阴性对照空白质粒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RNAi对宫颈癌Caski细胞中HPV16E6基因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抑制率;荧光定量PCR法较之传统的灰度值分析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了解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型别分布及年龄特点,探讨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1323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宫颈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1323例体检人群HPV总感染率为15.3%,21种亚型中有17种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型别是HPV16,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52、58、68、53、45型,高危型感染率97.1%。1323例HPV感染率各年龄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肃地区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相当比例,尤其是高危型,亚型分布且有一定区域性,对体检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类型和分布.方法收集临床病理学诊断为尖锐湿疣的疣体142例,采用DNA扩增技术检测疣体HPV基因类型.结果在142例标本中,127例(89.3%)基因型为HPV6/11和12例(8.5%)为HPV16/18.结论本地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低危型HPV6和HPV11型为主,少数为高危型HPV16和HPV18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结构特点;构建广东分离株HPV16 L1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 L1基因,克隆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C,测序并对HPV16 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成功扩增了广东地区HPV16 L1基因,并构建了其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C-HPV16 L1.广东分离株HPV16 L1基因序列与德国标准株相比有16处不同,同源性为98.99%,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8处发生改变;与中国标准株比较有9处不同,同源性为99.18%,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4处发生变化;发现在HPV16 L1基因序列中nt5 649、nt5 652、nt5 654、nt5 657、nt5 692、nt5 693,6个位点存在突变.结论:广东地区HPV16 L1基因序列与德国标准株、中国标准株相比较均存在差异;成功构建广东地区HPV16 L1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一种在女性人群中的常见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人类乳头瘤状病毒(HPV)的长期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诱因.因此,HPV病毒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和防治宫颈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国外的研究比较多的针对于16型和18型的HPV病毒;但是对于我国比较常见的58型HPV病毒却研究甚少.所以,本试验依据实验室现有的表达纯化平台和噬菌体展示多肽筛选平台,设计并构建了HPV58 E6蛋白的原核表达体系,并对E6重组融合蛋白进行了诱导表达.通过对表达获得的包涵体蛋白进行反复的洗涤、亲和层析以及复性等纯化步骤,得到了纯度较高的E6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检测与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进行宫颈细胞HPV DNA检测(同时检测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HPV亚型)。结果827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210例(25.4%),共检出20种HPV亚型,其中单纯低危型HPV亚型感染45例(5.4%),单纯高危型HPV亚型感染142例(17.2%),高危、低危亚型共同感染13例(1.6%);检出感染单一HPV亚型187例(22.6%),感染两种亚型以上23例(2.8%)。低危型主要为HPV11,其次为HPV43、6;高危型主要为HPV16、其次为58、31、33、18等亚型。结论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者较易发生颈癌前病变,提示早期发现及防治HPV感染对预防子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辛文虎  潘惠娟  王芳 《甘肃科技》2022,38(2):90-92+119
探讨甘肃省部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型分布特征和年龄的分布特点,指导女性宫颈HPV感染者的早期筛查和诊疗,为女性宫颈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分析2018年5月—2020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行HPV检测患者21 402例,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试剂盒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检测,统计23种HPV亚型的感染率,分析HPV感染的基因型特征和年龄分布特点。21 402例女性的HPV感染率为21.07%(4 509/21 402),其中,以单一型感染为主(感染率14.33%),该地区感染率排名前五的HPV基因亚型为HPV52(3.64%)、HPV16(3.28%)、HPV51(2.86%)、HPV58(2.77%)、HPV18(2.44%),不同年龄段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8.82,P<0.01),其中≤20岁和≥61岁年龄段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甘肃省部分地区女性HPV感染率较高(21.07%),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率有所差别,应重点加强HPV知识宣传和科普教育,大力开展HPV筛查及疫苗接种工作,切实降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瑞典卡罗林斯卡(Karolinska)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导致子宫颈癌,与另外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共享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楚尔豪森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和严格的科学实验向当时盛行的"单纯疱疹二型病毒(HSV-2)是子宫颈癌的致病因子"假说发起挑战,经过10多年的研究,于1983、1984年先后在人子宫颈癌活检标本中检测到HPV16、HPV18的基因序列,并成功克隆了HPV16型、HPV18型基因组,揭示HPV16、HPV18是子宫颈癌发病的重要病因。相继又鉴定了多种型别的HPV,提出了HPV家族具有"异质性"。发现HPV16、18的早期基因E6和E7整合于子宫颈癌宿主细胞的基因组内,提出E6和E7基因是诱发子宫颈癌的关键基因。这些重大发现极大推进了HPV研究领域的发展,也为今日HPV预防性疫苗的问世以及新HPV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引起宫颈癌的两种主要HPV亚型HPV16和18型阳性质粒进行检测,在实验室中成功构建了HPV16和18型的检测体系以及体外模拟的双重感染检测体系,并对三例临床确诊为宫颈癌的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验证检测,确定三例标本均为高浓度HPV16型感染,极易引起宫颈癌变,与医院诊断结果相符合.本实验为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HPV16和18型的临床检验在实验室中成功地进行了探索,为实时荧光PCR技术在宫颈癌大规模筛查上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基因分型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09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鳞癌40例、CIN69例)进行HPV感染基因分型测定.结果显示,109例标本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最常见HPV基因型为HPV16型;随着病变程度增加HPV单一感染比例逐渐升高,多重感染比例逐渐下降,单一感染以高危型HPV16型感染为主;HPV16型在CINⅠ、CINⅡ、CINⅢ、SCC中阳性率分别为30.77%(8/26)、59.09%(13/22)、90.48%(19/21)、90%(36/40),阳性率呈依次上升趋势.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直接相关,宫颈癌癌前病变是高、低危HPV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高级别子宫病变及癌变发生的必要条件;HPV16型病毒感染是国人子宫颈鳞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法,对62例CIN组织(30例CINⅠ、17例CINⅡ、15例CINⅢ)进行HPV基因分型及p16基因表达检测.提示p16基因和HPV基因在宫颈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p16在正常宫颈中无表达,而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p16的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且与HPV有相关性.表明p16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V的感染程度,可作为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敏感的客观性指标;HPV联合p16基因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HPV16早期基因E6的表达对角质生成细胞NIKS凋亡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经培养稳定表达HPV16E6的角质生成细胞NIKS;使用不同的DNA损伤剂处理转染后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表达HPV16E6突变体Y54D及F2V的p53降解缺陷型NIKS细胞系并用DNA损伤剂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研究显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稳定表达E6的细胞系在足叶乙甙、丝裂霉素及紫衫醇处理后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表达Y54D或F2V的NIKS细胞经DNA损伤剂处理后凋亡明显低于正常E6表达细胞.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E6的表达能够促进角质生成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促凋亡作用与细胞内p5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