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赫金的边界思想与康德的二元思维模式、索绪尔的二元区分思想有着内在关联。康德、索绪尔的二元对立区分思想给巴赫金留下深刻的思想烙印,然而,巴赫金却以此为出发点,去寻找打破区分、实现沟通的可能性,探求多元共存。巴赫金民间文化思想中对边界问题的独特认识,正是建立在批判与发展康德和索绪尔的二元区分思想的基础上的。同时,作为边缘人的巴赫金所特有的边缘处境以及宗教信仰,都共同塑造了巴赫金的边界思想。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内涵及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是巴赫金对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时间与空间相互冲突、相互转化、时空体控制着小说其他元素的状态构成了“时空体”的理论内涵。巴赫金对时空体的成因挖掘欠缺,对读者能动作用的忽略是“时空体”理论的两大缺陷。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是“时空体”的主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霍米.巴巴杂交性理论的直接来源是巴赫金的小说杂交话语理论。巴赫金发现,故意的杂交化策略有意使小说话语中存在多种声音,作者借此可以揭露权威话语的虚假与荒谬。巴巴通过例子证明,这一策略可以解决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能动性缺失问题,使被殖民者能够抵抗专制的殖民权力。巴巴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利用后结构主义的思想发掘了巴赫金无意识杂交的意义,不但为后殖民主义批评家提供了抵抗的新思路,也为理解巴赫金的思想发展过程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4.
《我与你》是马丁·布伯最为重要的著述,汇聚了马丁·布伯的核心理论观点,而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这本著述的影响。本文就巴赫金对话理论对马丁·布伯《我与你》的继承与开拓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重点分析了巴赫金《论行为哲学》与《陀思妥也夫斯基诗学问题》两部著作中的主要思想,通过与布伯、海德格等人的存在主义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力图揭示出蕴含在早期巴赫金诗学思想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思想根源上对巴赫金诗学进行了条分缕析,并指出这对形成其诗学思想的影响极为重要,也是今人理解其诗学思想的一个线索。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以语言为切入点,将社会现实生活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小说的语言是被社会现实生活化了的。实际上,他把小说等同为一种现实生活化的语言形式,认为小说具有杂语性和开放性两个特点。巴赫金小说本质理论体现了小说本质理论的一种发展趋向:追求开放中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主要通过描写两个黑人女性的生活以及她们的友谊,建构的一个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虚拟世界,这与巴赫金的文学狂欢化理论不谋而合.本文试图从狂欢精神、狂欢化的人物刻画以及狂欢仪式三个方面来探讨《秀拉》与巴赫金的理论的共鸣之处。  相似文献   

8.
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指出读者与文本各自具有超视和外位性,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不同主体之间的一种开放的对话关系。用巴赫金对话理论分析作品本体论和接受论批评形态中关于读者与文本的关系,分析其优缺点,进而指出读者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动态对等”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9.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首先在方法论上认为形式主义脱离了人类文化总体研究文学,势必削弱文学在人类文化总体中的地位;其次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批判,认为玄奥的语言、材料和手法、陌生化等都具有虚无主义的倾向;最后,巴赫金通过对形式主义的批判表达了自己的内容—形式观,他创新性地赋予形式动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认为狂欢节中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与随后的脱冕是狂欢式中最重要的节庆仪式,它使一切高贵的因素降格,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精神内核,即颠覆等级、主张平等对话,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反对僵化和教条。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戏剧《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父权制的加冕与脱冕是对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相似文献   

12.
在巴赫金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理论中,“未完成性”是不可忽视的理论线索:主人公的思想、自我意识、文本间的埘话性以及作者意识等无不具有未完成性的特征。本文试图从未完成性这一理论视角,通过对主人公独立的根源及作者的外位他者立场的探讨,重新思考巴赫金语境中主人公与作者关系问题,力图提供另一种融贯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鲁迅虽然没有阅读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但他在小说中对主人公内在灵魂复杂性的挖掘,对主人公独立意识的强调以及叙述视角和叙述形式的变化都印证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试图从作者与作品、读者的对话,两种意识的对话,故事之间的对话,悲喜剧的对话,作者与自我体验的对话等几个方面阐述鲁迅小说中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4.
"狂欢化"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阐释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哲学、诗学、政治学、语言学意义,并联系巴赫金所处的历史背景、个性命运,从宏观上去把握其艺术的深刻思考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慧敏 《龙岩师专学报》2002,20(4):36-38,46
鲁迅虽然没有阅读过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但他在小说中对主人公内在灵魂复杂性的挖掘,对主人公独立意识的强调以及叙述视角和叙述形式的变化都印证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试图从作者与作品,读者的对话,两种意识的对话,故事之间的对话,悲喜剧的对话,作者与自我体验的对话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鲁迅小说中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6.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17.
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对话作为人的存在本质,具有平等性、差异性和思想性的基本特征。巴赫金的其他重要思想,如“复调”小说、“狂欢化”理论等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是以狂欢节的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为核心内容的,蕴涵着对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以及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最高目标的理想建构。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及其人本观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论虽然极力抨击独白主义,但他对"复调小说"的理想化、有机化却最终使其话语不能逃脱独白主义的窠臼。同时,对巴赫金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对其理论价值的全盘否定,毋宁说,任何"理论大师"的每一个理论主张都需要得到更加审慎的、扎实的辨析与探询,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处在疲于奔命、不知所谓的"理论跟风"中。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巴赫金对话理论对于现代生态危机的启示,介绍了中国道家哲学与西方现代性反思的对话。比较了西方基督教的“创造观”与中国道家的“创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