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上期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的情况,本期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介绍如下: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和滨海地区广泛发育的地质灾害。从成因上看,绝大多数是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所致,有些地区还有其他成因,如地壳运动、石油开采等,但同时都伴随有地下水过量开采的因素。地面沉降、地裂缝在50年代初期,仅在个别省和城市发现,至90年代,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6个城市或地区发生了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沉降总面积达4.87万平方公里。从发展趋势上看,以  相似文献   

2.
地裂缝、湿陷性黄土、文物是西安地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三大难题,而地裂缝是西安地区特有的地质灾害。本文介绍了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对地铁工程的危害;并根据西安地区地裂缝的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铁工程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铁工程对于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戚骁锋 《科技信息》2013,(22):173-174
位于古城西安东西中轴线西段的西大街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2005年改造后,营造出中国目前唯一一条仿唐商业街,尽显西安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一些传统城市空间和城市肌理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就西大街的形态演变进行了分析和对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研究西安地裂缝,给地铁沿线地裂缝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着重查明了西安地铁三号线沿线地裂缝的活动情况和发育特征,并根据与地铁线路的具体交汇特点,将其划分成12个区段进行了详细描述;分析了近年来各区段地裂缝的年活动量及地铁工程的施工与运营对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并预测了其活动趋势;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确定了地裂缝对地铁的影响范围,并在综合分析地铁危害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裂缝与线路相交段的危险性等级。分析结果表明:沿线地裂缝具有成带性和定向性的特点,并且总体有持续发展和进一步连续贯通的活动趋势;其中7个区段地裂缝对地铁的潜在威胁较为严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咸阳市的地裂缝大都沿渭河活动断裂发育,部分专家把地裂缝的出现归为断裂活动所致。为了明确咸阳市城区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的关系,在对咸阳市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水位观测资料,研究了咸阳市地下水超采区多年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对比分析了咸阳市城区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的定性关系,在1986-2006的快速下降阶段,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1.4 m, 而2006-至今的回升阶段,地下水位上升了6.54 m,目前咸阳市地下水水位已经处于回升和相对稳定的阶段。据调查,咸阳城区的地裂缝在1991-2006年高发,2006年之后活动减弱。由此可以确定咸阳市地裂缝活动在时间上与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地裂缝发育的空间分布与抽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裂缝并不是在渭河断裂全线发育,而是主要发育在城区两个主要的抽水沉降漏斗区,尤以漏斗边缘裂缝更为明显。研究对于掌握咸阳地裂缝的成因机理,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开展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姚瑶  段静  石小蒙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60-I0060,I0059
近年来,由于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加大,造成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很多地区出现地面沉降,严重者出现地面塌陷并伴有地裂缝,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西安市区有六条较大的地面裂缝带,它们具有相同的展布特征和统一的位移方式。我们利用遥感技术的特点,对西安地区一些地球资源卫星像片进行解译分析,发现该地区许多较小的隐伏断裂。它们所显示的展布特征与西安地裂缝相近。因此,我们认为西安地裂缝是隐伏断裂活动在地表引起的次一级现象。  相似文献   

8.
地铁盾构隧道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30°斜穿地裂缝的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在地裂缝影响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和影响规律,从西安地铁盾构隧道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模型试验的相似常数,对模型混凝土、模型钢筋、结构围岩、模型管片及其连接螺栓参数等进行了设计.该结构模型试验能对结构钢筋、混凝土进行应变测量,对结构接触土压力和结构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等进行观测.借助地基沉降试验平台,通过自锁式千斤顶的缓慢下降,实现对地裂缝上盘相对下降的模拟,地裂缝的活动速率和错动量通过工控机控制自锁式千斤顶的运行速率和行程来实现.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设计满足地裂缝活动下30°斜交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变形破坏模式和破坏范围研究的需要,能实现模型试验目标;地基沉降试验平台能较好地模拟地裂缝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的结构变形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区间隧道为对象,通过几何相似比C1=20的物理模型试验,开展了地裂缝活动条件下地铁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时衬砌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机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模型试验中结构变形资料进行了预测和比较.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说明三次指数平滑...  相似文献   

10.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城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从古城的建筑风貌,城市主色调,建筑小品和雕塑,街道景观及绿化等几个方面深入挖掘西安的城市景观特色。在展现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景观风采的同时,剖析了西安城市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一方面,为以后西安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为其他城市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建设样本,并可以避免一些建设误区。在研究方法上,充分进行资料查阅与实地调研,并经过深入思考加工,从而得到一些自我对西安城市景观特色的认知以及对城市景观建设以后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地裂缝地质灾害是地下隧道工程建设的重大难题之一,地裂缝附近洞体结构的科学处置是地铁隧道线路长期稳定正常使用的关键.通过对西安地裂缝特征的概述,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穿越地裂缝处时受到的不良影响,探讨了具体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城墙灰飞烟灭,护城河支离破碎,水位下降、驳岸受损.河道污染,这是中国古城的普遍存在现象。文章以西安南门广场为例,通过对城市肌理的延伸和对城墙历史文化的演绎,设计一条富有文化底蕴的广场路,并满足相应的城市功能和市民休闲功能,试图寻找古城墙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土地区西安地铁三号线下穿地裂缝,隧道设计、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隧道区间施工采用浅埋暗挖法,设计了暗挖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及二衬参数,提出了暗挖隧道施工方案,对西安地铁下穿地裂缝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咸阳市城区地裂缝与地下水开采的关系,在对咸阳市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水位观测资料,研究了咸阳市地下水超采区多年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对比分析了咸阳市城区地下水开采与地裂缝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在1986—2006年的快速下降阶段,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1.4 m;而2006年至今的回升阶段,地下水位上升了6.54 m,目前咸阳市地下水水位已经处于回升和相对稳定的阶段。咸阳城区的地裂缝在1991—2006年高发,2006年之后活动减弱,表明咸阳市地裂缝活动在时间上与抽水引起的地下水位变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地裂缝发育的空间分布与抽水形成的水位降落漏斗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地裂缝并不是沿渭河断裂全线发育,而是主要发育在城区两个主要的抽水沉降漏斗区,尤以漏斗边缘裂缝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掌握咸阳地裂缝的成因机理,预测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开展地裂缝地面沉降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西安地铁1 #线工程背景和西安地裂缝地质环境出发,根据相似理论设计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物理模型试验管片混凝土应变、纵向和环向螺栓应变、结构接触土压力外围土压力、结构内部收敛位移、模型顶表面土体变形以及宏观变形破坏现象表明: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30°斜穿地裂缝的变形破坏模式为剪切变形为主,局部有扭转变形;结构破坏范围为上盘1.25D,下盘0.75D(D为管片环外径);管片衬砌结构变形破坏不对称,管片环向处于偏压状态;环缝拱底位错量大于拱顶和拱腰,拱底最大位错量达40 mm(0.033D),模型难以适用地裂缝错动变形20 cm(0.1667 D),盾构管片衬砌结构不适用于地裂缝活动强烈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安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西安市规划、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安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影响关系模型,并利用GIS做出了西安地质环境典型因素和环境影响可能性概况图。提出:西安城市规划应根据地质环境质量确定规划用地方案;根据场地条件进行规划布局;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应着重考虑地裂缝的影响;发挥地质资源潜力,做出中心市区土地利用调整工作等建议与对策,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体,每个城市的发展和创建都是以其独特的历史文脉为基础。古城西安的建设就采用其独特的本土元素,该文从本土元素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本土元素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提出本土元素在景观设施中应用原则,介绍了本土元素在西安景观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申太祥 《科技资讯》2010,(1):76-76,78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所造成的地面沉降日益显著。本文阐述了地面沉降的概念和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表现,以上海市为例对城市建设引起地面沉降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城市是西安,规划西安,发挥古城作用一直是西安人追求的目标。对西安城墙的开发要从理性分析、文化传承、规划策略、城中区等方面人手,要在墙上下功夫,要在城字做文章,把西安建成一个全球华人精神皈依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