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解构创新型产业集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依赖性现在已越来越强,以浙江为例,全省已经形成超亿元的产业集群达300多个,集群内的企业约13万家,就业人数约600万,总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目前,传统的产业集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显得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大多是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围绕着某一类商品,通过供求信息收集、产品设计、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经济活动而集聚形成。这种集聚提供了一种交互作用的网络环境,有利于形成创新链,使客户、厂商、政府、研发机构和各种中介机构之间,在共生机制的作用下实现集群创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浙江省的中小企业集群就是一种创新网络,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文君 《信息化建设》2012,(10):50-53
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态,也是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实现块状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浙江省为例,目前浙江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期,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占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成为支撑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但是,跟全国各个地方大致一样,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块状经济急需向现代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典型范例。同时,约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金江军博士就"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专门撰文予以剖析、综述,希望能够为各地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与升级及社会各方面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胡侠 《杭州科技》2003,(3):18-22
一、杭州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浙江是医疗器械生产的主要地区,2001年全省医疗器械工业工业总产值23亿元,占省医药产业的12.8%,约占全国医药器械工业总产值的14%。根据2001年10月浙江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浙江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公告》,全省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40家,杭州市有94家(宁波68家,温州38家),初步形成了医用冰箱、冰箱压缩机、医用导管、内窥镜、齿科材料及降压仪等产品为主的产业基础。 另根据杭州市经委医药行业办的统计口径,2001年度杭州市医疗器械工业企业(含医疗器械部分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云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支撑了该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驱动下,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几十个产业集群。从云南省产业集群度的衡量、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对该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6.
张纯  陈月艳 《科技资讯》2011,(12):227-228
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大量与专业市场互动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必然对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要求,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来解决集群内企业过度拥挤和创新不足问题,以推动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2007,(8):16-17
自2002年底,广东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在湛江诞生以来,截至到2007年2月,我省已拥有特色产业基地66个,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9个,科技部高新司特色产业基地2个,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45个。2006年,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工业总产值达到493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0%,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从产业分布上看,各特色产业基地的产业领域既包含了我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也包含了我省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8.
浙江是中小企业大省,是全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目前,浙江有各类中小企业260多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工业总量的84%、工业税收的81%、外贸出口的82%;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3%都来自中小企业.因此,浙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中小企业.“十一五”期间,浙江省着力贯彻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从企业、行业、产业集群三个层面,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在全省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产业集群理论中关于驱动因素分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形成因素的三维度分析原则,从宏观——产业成长环境角度、中观——产业发展角度与微观——集群内企业主体3个方面解释了集群的形成,并对分析过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璇璇 《杭州科技》2002,(3):9-10
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浙江省经济近几年持续快速发展,除了体制和市场先发优势等原因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得益于民营经济和民营科技企业占企业的比重极大的优势。据统计,1999年全省工业企业有69.3万多家,产值 1.22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 69.12万家,占企业总数的 99.7%,总产值占 84.4%。 到 2000 年,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约达 5000家。资产总额1069亿元,产值1126.5亿元。以上数据表明,经过近20年的开拓发展,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已经从创业阶段进入成熟发展期。民营科技企业依靠其机制和技术上的优势,成功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武义县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新形势,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加快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和9.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6%,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被有关经济学家称誉为“武义现象”。武义县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五金制品、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汽摩配件、旅游休闲用品、农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五金机械、文旅休闲用品两大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二比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企业从6…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浙江在乡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地区形成了大批的中小企业集群。本文通过以共生理论为平台,分析中小企业集群共生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浙江中小企业集群的共生现象,为进一步研究集群共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科技期刊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了解浙江省科技期刊的现状、特征、影响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浙江省编辑学会在2004年8月至10月对全省的108种科技期刊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有70种科技期刊返回了调查问卷,占全省科技期刊数的64.82%;覆盖了全国性期刊(部属在浙期刊)、地方性期刊和高校学报(自科)等方面。本文就是在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从目前科委工作的现状看,重点之一是技术市场。 台州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1978年台州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不足400元,财政收入不足千万元,综合经济实力全省倒排第二位;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401.3亿元,比上年增长66.2%,是1978年的40多倍,其中工业产值348亿元,比上年增长81.4%,增幅居全省首位,比1978年增长了57倍,外贸出口交货值50.2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40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5、6位,并形成了这样一种“金”字塔格局。这一金字塔形的格局以20万家面广量大的个体私营企业为微观基础,以2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四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在加快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使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大大加快,有力地提高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及其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一、技术进步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持续发展.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仍居主导地位。截止1996年底,全省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381家,占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的3.4%,与…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成为浙江省经济的主体和新的增长点。中小企业的数量约占浙江省全部工业企业的99.9%,总数多达百万家,浙江省中小企业在满足内需,增强经济竞争力,吸纳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加快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跨越发展,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宁波市政协把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力量开展了课题调研,值得全省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营经济去年完成工业产值788.是汕头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05年底全市民营企业达到9.5万家,9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19%。我市现有民营科技企业544家,据2005年度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统计结果,全市被调查统计的314家民营科技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2.3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37%。也即是说,总数不到全部民营企业0.4%的314家民营科技企业,创造了全部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1%以上。可见民营科技企业在实力方面,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的领头羊、主力军,对我市经济的贡献相当的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化"并举(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1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家.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13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出口创汇8.9亿美元.合肥已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  相似文献   

19.
企业集群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已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各地正在抓紧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尝试仿效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集群战略已成为企业发展、甚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集群这一现象,接着分析了企业集群所具有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然后分析了集群形成机制的内生性并且列举企业集群形成的种种途径,以供经济决策者以及企业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中国蚕丝业的主产区和茧、丝、绸出口创汇贸易的重要基地,其蚕茧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位居全国第一。蚕丝业在浙江省特别是嘉湖蚕区的经济中举足轻重。在湖州市,蚕桑业产值和丝绸业产值均分别超过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茧丝绸及其服饰的出口创汇额占据总出口创汇额的近50%以上。由此可见,保持浙江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世纪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意义重大。 一、浙江蚕业的发展状况 浙江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丝绸之府” 之美誉。在漫长的岁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