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计一年后,西班牙一家公司开发的一种氦气球将把游客带到地球同温层。这种直径为128米的气球将爬升至离地35千米的高空,每人每趟5小时的旅行需花费人民币约90万元,但游客能体会到“太空旅游”的滋味,并且将有机会一瞥地球的曲线。乘坐这种“准飞船”应该会相当舒服,因为充压的吊舱直径达4米,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培育了一种特种鸡,它们的基因里含有一种“locomotive”。令人惊异的是,这种locomotive是由某种弱化的鸟类白血病毒的基因所构成的。白血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还原病毒.一旦进入细胞,这种病毒会释放一种使RNA转变成DNA的酶。此时,DNA会寻觅细胞基因并将其整合,而后产生出新的病毒粒子。研究人员再将这种还原病毒  相似文献   

3.
则鸣 《世界科学》2013,(11):F0003-F0003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自1997年被称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启动以来,首次实现“产能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核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所需的燃料,这让科学家距离实现自持裂变的梦想更近一步。自持裂变可以产生无限多的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声感织物”,这种织物材料,不仅能够像麦克风一样“听到”声音,还能像扬声器一样“发出”声音。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预制件”的分层材料块,由压电层和响应声波振动的增强材料成分制成。预制件材料块大约有记号笔那么大,然后被加热并被拉成40米长的细纤维。这种纤维在弯曲或机械变形时会产生电信号,从而提供一种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方法。这种柔性纤维被编织成织物时,也能够像海洋中的海藻一样,任意弯曲。  相似文献   

5.
邓雪梅 《世界科学》2007,(5):7-7,25
重启冷核聚变话题 在沉默了18年以后,美国化学会(ACS)对冷核聚变的兴趣似乎再一次升温。今年3月下旬,由ACS在芝加哥举办的一个有关“冷核聚变”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的科学家声称,这一迹象显示了科学家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这一领域;而部分视冷核聚变难以实现的人,仅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思羽 《世界科学》2022,(5):27-28
<正>受到谷歌支持的Deep Mind公司教会一个强化学习算法控制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内部炽烈的电浆。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甜甜圈形状的容器,设计用来容纳核聚变反应。托卡马克的内部呈现了一幕特别的混沌景象。在极高温下,氢原子互相撞击在一起,产生涡动翻腾的电浆(又称作等离子体),这些电浆的温度比太阳表面更加炙热。解锁核聚变潜力的关键就在于找到聪明的办法来控制和约束电浆。过去数十年来,核聚变一直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的来源。目前,支撑核聚变的科学理论看起来颠扑不破,所以剩下的就是工程挑战。“我们需要能够将这个物质加热到极高温,让它结合得足够久,让我们从中取得能量。”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瑞士电浆中心主管安布罗焦·法索利(Ambrogio Fasoli)说道。  相似文献   

7.
正支撑人类社会运转的几乎一切能源,从煤、石油、天然气,到风能、生物能,其本质都是太阳能,而太阳上的能量来自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当人类发现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核聚变)之后,便找到了无限能源的可能性。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在实验室里复制一个"太阳",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人类未来的能源出路。更重要的是,核聚变技术是一项几乎完美的技术,不会产生污染且近乎于无限使用。未来一旦掌握这项技术,人类将踏入无限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8.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最近采用独特的真空处理方式得到了冷核聚变的确切证据。当较轻元素的原子核相碰撞时,会发生核聚变,产生重原子核,并放出巨大的能量。但核聚变向科学家提出的挑战是:原子核带有正电,彼此之间互相排斥,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去克服这一斥力。在热核聚变中,人们是通过加  相似文献   

9.
Travi.  J 徐新明 《世界科学》2000,(5):11-11,16
科学家们业已找到两种与睡眠相关的基因:一种是在瞌睡狗身上,另一种是在老鼠身上;当时这些动物正处于突变型发作性睡眠病状态。这些新发现直接导致对具有发作性睡眠病的病人新治疗方法的诞生,而且有助于科学家们去研制更好的睡眠丸剂。 具有发作性睡眠病的人会在大白天里突然倒在一个地方呼噜鼾睡,而这种病征通常又会给夜间的正常睡眠造成障碍。处于发作性睡眠状态中的狂笑或情绪紧张还会使病人的全部肌肉突然丧失控制力。医学上将这种病状叫做“猝倒”。 这种错综复杂的精神障碍征状,长期以来一直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伊曼纽尔·米格…  相似文献   

10.
重启冷核聚变话题在沉默了18年以后,美国化学会(ACS)对冷核聚变的兴趣似乎再一次升温。今年3月下旬,由ACS在芝加哥举办的一个有关“冷核聚变”的研讨会上,部分与会的科学家声称,这一迹象显示了科学家把关注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这一领域;而部分视冷核聚变难以实现的人,仅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来看待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阿碧 《世界科学》2009,(2):14-15
据美国能源部(DOE)国家核安全局(NNSA)网站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开展2009年完成NIF点火的筹备工作——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聚变点火(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2.
在大洋深处,生活着一种外表十分凶恶的深海琵琶鱼。当这种十分珍贵的稀少鱼类第一次被人类用拖网捕获上来时,令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琵琶鱼只见雌性,没见雄性。在这个“女儿国”里,雌性琵琶鱼个个都像女王一般身体强壮,本领非凡。它们生活在水深370-110米或者更深的黑暗世界里,长着一张巨大的嘴和长长的针状牙齿,这使它们看起来十分凶恶,但这些有利的“装置”可以使琵琶鱼捕捉到游进其势力范围内的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大嘴前方,还有一个细长的角状突出物。这是它们的“钓鱼杆”,里面有一个生物发光器,能发出美丽光彩吸引大洋…  相似文献   

13.
鸟趣     
王素霞 《科学之友》2005,(12):50-50
纺织能手 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织布鸟”,这种鸟筑巢很有意思。他们精心选择一些细草、柳树纤维等柔软的材料筑巢时,雄鸟在外,雌鸟在内.互相分别从里往外.用嘴将细草、柳树纤维穿来穿去,像梭子一样来回传递,秩序井然。不出几天,经他们精心织成的一个个吊鸟巢就会高悬于树枝上,像鸟的空中摇篮.人们称这种鸟为精巧的“纺织能手”。  相似文献   

14.
谁是大耳朵?     
“奶奶,你的耳朵怎么这么大?” “这是为了能听清你说话,乖孙子!” 这是著名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中假扮成奶奶的大灰狼骗取小红帽信任的理由。的确,狼的耳朵不小。不过要是同其他的动物相比,狼的耳朵顶多只能算中等。那么,动物世界里谁的耳朵最大呢? 一谈起大耳朵动物,我们首先自然会想到大象。非洲象的大耳朵从耳根到耳梢有1.5米,印度象的耳朵小一些,有0.5米。被称为毛象的猛玛的耳朵更小一些,但这并不足为怪,因为它们生活在冰原冻土带,如果耳朵太大很快就会被冻掉。大象的耳朵虽然很大,但就其近5-6米的身长、近4米的高度来说,它们的大耳朵的长度都不及自身体长的四分之一。 非洲有一种小狐狸,它们的身长比猫短,只有35-40厘米,尾巴有15-20厘米,但它们的耳朵却尤如人的手掌一样长,大约有15厘米,看来它们的耳朵算比较大了。还有一种人工繁殖培育的观赏型家兔也长着一对长长的耳朵,它的名字怪怪的,叫“布鲁塞尔绵羊”。这种兔子的耳朵向两边弯曲着,真有点像卷起的绵羊角。要是将它那卷曲的耳朵伸展开来足足也有2-3米长,可谓 “大耳朵”了。但要是与生活在中国和蒙古国的一种名叫长耳跳鼠的动物相比,还算不上大。长耳跳鼠的体长只有9厘米,但耳...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每次给核聚变反应堆点火时,都会有一大块金属装置在烟雾中化为乌有。Z机里成排的电容器里充满着相当于1 000个闪电的电能,只要一按开关,2 000万安培的电流就会涌向一个只有橡皮擦大小的装满燃料的圆筒,这股电流产生难  相似文献   

16.
据息,我国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经过8年艰苦奋斗建造成全超导的托克马克试验装置,并调试成功。这种装置也“称人造太阳”。之所以被称“作人造太阳”,是因为这个装置产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一样。太阳能够发出强光,辐射到宇宙空间中去,巨大的能量来自于核聚变反应。这类托克马克聚变装置可以把氘的聚变燃料加热到4亿 ̄5亿℃的高温区,在这样的温度下发生大量的聚变反应,这将会带来巨大的清洁能源,会给世界带来更加广阔的能源空间。中国人造太阳工程调试成功  相似文献   

17.
深空航天遭遇"能源尴尬" 在寒冷、黑暗、空寂的太空中,旅行者一号已持续飞行了36年.它越过了太阳系的所有行星,来到了距离地球180亿千米的太阳系的边缘.假若它搭载的仪器还能继续工作,我们将"追随"它进入寒冷的星际空间.那是一个虚空而神秘的世界,人类的探测器此前还从未到达过那里.从那里看太阳,太阳仅仅是天空中一颗明亮的星星而已. 离太阳那么远,太阳能电池失去了用武之地,所以旅行者一号只能依靠自己携带的能源,它是核武器制造业的副产品钚-238.这种材料在它衰变的过程中产生热能,这些热能被旅行者一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转变成了电能,于是它便得到了持续不断的能源供应.科学家们推测,在未来10年里,旅行者一号还会向地球发回数据,直到它最终消失在没有尽头的虚空之中.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5):5-5
近日,科学家完成了对塔斯马断裂带为期4星期的考察。塔斯马断裂带是地壳中一个深达2000米~4000米的大裂缝。在这次考察中,科学家运用遥控潜水器,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附近的深海里发现了大量新物种,包括珊瑚、海绵等。其中,生活在4006米深海底、身长50厘米的一种海鞘,被科学家称为“怪中怪”。  相似文献   

19.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导致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令人触目惊心,经科学预测,目前地球上的矿物能源将在几十至几百年内枯竭,开发新能源已经刻不容缓。利用受控核聚变反应来发电是最具前景的能源之一。 通常,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会形成更重的元素氦,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太阳和其他恒星就是靠这种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  相似文献   

20.
工程师们正在调查由核聚变反应堆产生持续电力的潜力,在未来几十年里希望有一个实验性工厂出现——在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协会(EPSRC)提供资金的项目中,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关注利用发自托卡马克装置的电力——即通过强磁场约束起反应的等离子体。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财团目前正在法国建造一座托卡马克(受控热核反应装置),希望能产生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