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及其环境净化效应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超富集植物对于重金属的耐受机制、吸收机理以及对环境的净化效应做了概述,并对植物修复方面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浅论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清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污染现状,简要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并从植物萃取技术、植物挥发技术、植物固化技术3方面阐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且进一步提出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土壤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方面对现代土壤修复技术进行总结、描述,主要包括电动修复、稳定/固化、透水反应墙、淋洗/浸提、挖掘、热处理、玻璃化技术等,以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修复技术,并结合以上技术对土壤修复的前景进行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培植物概念、种类、特点以及一些常见的基本养护方法,阐述了水培植物在空间艺术装饰、净化空间环境、室内外景观构造、教育作用以及作为时尚馈赠佳品几方面的应用前景,并分析了水培植物在当前及以后的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5.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放线菌,是一类新型微生物资源,在农业和医药业上有潜在应用价值。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等。从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及具有各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他们在杀虫、抗菌、抗肿瘤等生物胁迫和在促进土壤修复、促进植物生长、抗氧化、抗渗透等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超积累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之一,超积累植物能超量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是一般植物的100倍以上,超积累植物修复是植物修复技术的关键。介绍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特征、物种资源和开发现状,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发根农杆菌Ri质粒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植物遗传转化系统,已在植株再生,品种改良,增强植物抗逆性以及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文概述了发根农杆菌Ri质粒介导的植物基因工程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连木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连木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生物柴油的重要来源以及在医药和农药上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概述了黄连木的形态特征、分布、化学成分以及综合利用研究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内生细菌定殖于健康植物体内,与寄主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和谐联合关系,对寄主植物具有防病、促生、固氮和生物修复等生物学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植物内生细菌进行基因改造,增强了内生细菌的生防潜能和综合防治效果。笔者从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与寄主植物的互作等方面概述了植物内生细菌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着重探讨了内生细菌的植物修复能力和内生细菌在农林业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RNA干扰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干扰是21世纪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目前已经在植物的基因组功能分析、抗病性的研究以及生长发育的调控等方面得到应用.对RNA干扰机理、生物意义及其在植物上的应用进行扼要综述,探讨RNA干扰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三种水生植物对Cd污染水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剑兰、台湾水韭、尖叶皇冠等水生植物对Cd污染的修复效果及Cd对这三种水生植物的生长、Cd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Cd浓度的增加,三种植物的干物重均会显著降低;②Cd对植物有较强的毒害作用,高浓度的Cd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并进而影响植物对Cd的积累量;(3)剑兰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可用于Cd污染水体修复的耐性植物.  相似文献   

12.
植物修复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介绍了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和转基因植物的培育现状,分析了植物修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不同植物对复合污染底泥的修复效果,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植物修复方式、互作条件下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植物-菌根真菌以及植物-菌根真菌-土著细菌联合修复方式,能够提高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植物生长并吸收底泥中污染物;(2)玉米和黑麦草互作过程中,玉米-菌根真菌联合修复方式修复效果较好。黑麦草和紫花苜蓿互作过程中,黑麦草-菌根真菌修复方式的效果较好;(3)低温对酶活性影响较大。研究结论有助于确定复合污染底泥的最佳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大余县钨矿尾砂库区天然生长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余县4大国有钨矿尾砂库上天然生长的植物,旨在为今后矿区植被重建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材料.通过野外调查分析,对4大钨矿尾砂库区所有植物组成、生长与生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大尾砂库区共出现了61种植物,隶属35科,59属,其中49种为草本植物,12种为木本植物.禾本科和菊科占所有植物种数的29.5%.这些植物中,只有木贼、莎草和狗牙根3种植物在4个尾砂库中都有出现.植物明显生长不良,且主要分布在库区湿润或有水出现的沙土地区.另外,在钨矿尾砂库区,发现了商陆、龙葵和蜈蚣草等重金属的超积累植物.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数种植物共植体系,并以之开展了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实验,研究了水体中铀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铀质量浓度对植物共植体系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合果芋-豆瓣绿、白鹤芋-豆瓣绿共植修复体系对废水中铀的去除率提高了4.7%、6%和4.5%、5.7%,合果芋的转运系数、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富集量分别提高132.20%、63.89%、63.89%,豆瓣绿分别提高6%、37.27%、37.27%,白鹤芋分别提高127.69%、108.24%、108.24%,豆瓣绿分别提高3.39%、39.20%、39.20%。不同铀质量浓度废水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优势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植物共植体系中植物间的互促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对铀的富集性能,从而促进了植物对铀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为寻找适合矿业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的植物,有效的进行矿业尾矿废弃地植被生态恢复,本文调查分析广西南丹长坡矿堆存50年之久的尾矿坝上的灯心草、节节草、类芦、莎草和醉鱼草的覆盖度、生物量以及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覆盖度超过40%,高度超过40cm,为该尾矿坝的优势植物,且具有较高生物量,特别是类芦、灯心草和莎草,生物量均超过20g/株(干重),说明这些植物适合尾矿坝环境。对重金属有很高耐性。5种植物中,类芦地上部分Zn含量最高为286.45mg/kg,醉鱼草地上部分Ph和Cd含量最高,分别为148.46mg/kg和5.54mg/kg,都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标准,考虑到高生物量和重金属的耐性,这5种植物在矿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植物修复中都有一定应用价值。此外,5种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醉鱼草对3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超过1,其转运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雀稗-博落回间作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铀富集植物博落回与雀稗进行间作,开展了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试验,对各植物富集铀的性能以及根际土壤中可交换态铀的浓度、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雀稗、博落回单作相比,雀稗-博落回间作下,它们的铀富集总量分别达到了0.25 mg/株、1.2 mg/株,铀的富集总量分别提高了38.89%、34.83%,转移系数分别提高了40.00%、43.48%;根际土壤中Acidobateria等耐受菌比例升高,提高了植物对铀的耐受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强,间接提高了植物的生物量,根际土壤中Aspergillus等真菌分泌的有机酸与铀形成螯合物,增加了生物可利用态铀的比例。这些可能是雀稗-博落回间作能强化修复铀污染土壤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实地调研法,针对已建成的城市雨水花园项目,从植物资源应用的角度进行多指标调查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杭州市雨水花园分布情况,选取17个代表性雨水花园,从植物资源的总体应用现状、植物观赏特性、不同场地植物种数及结构模式、不同雨水处理区植物生态特性和种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①雨水花园灌木和草本的种类较多,草本植物数量最多,乔木应用较少;②在蓄水区以耐干旱、耐水湿、抗污染能力及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为主,在缓冲区以较耐干旱、耐短期水湿及抗雨水冲刷能力强的植物为主,在边缘区以较耐干旱、较耐水湿的植物为主;③植物有66种,隶属于36科51属,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占比在90%以上;④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禾本科、蔷薇科、莎草科、杉科、豆科植物;⑤草本植物以多年生为主,灌木的常绿和落叶比例相差不大,乔木以落叶植物为主;⑥观花植物占比最大(53.03%),色系较丰富,其中紫色系和白色系植物最多。【结论】杭州市雨水花园植物资源总体应用现状良好,但也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本研究将为雨水花园植物资源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