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身体写作"最早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并在80年代传入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丁玲虽没有接触到这一理论,但其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不论身体的展现还是情欲的独白都是对女性身体写作这一理论的完美诠释,体现了丁玲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创了女性话语建构的先锋。  相似文献   

2.
莫言的《檀香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归身体性写作的灯塔,即身体本位的写作。没有身体的灵魂,是孤魂幽灵,无所依托,空游于天地间;而没有灵魂的身体则只是一具躯壳,不再有任何灵性与生机可言。所以,身体本位的写作是从身体出发并最终回到身体的灵魂旅程。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被女权主义者“重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关注持续升温。文中女主人公“我”被禁锢在四壁高墙的房间里,身体被牢牢地束缚在由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规训网中。处在身体规训的“疗养”状态下,女主人公“我”并没有真正地按照丈夫——父权、医权的代表所期待的方式进行休息疗法和中止“工作”。笔者认为小说一方面体现了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我”的身体处于被规训的状态下,但另一方面“我”在努力摆脱规训权力,通过身体言说质疑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各种社会规训的合理性。本文尝试借由身体政治理论来反映女性身体言说的曲折与迷雾,分析小说中加在女性身上各种社会规训背后的身体政治。  相似文献   

4.
《生死场》中的女性人物在语言表达方面处于压抑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权制下女性话语权的被剥夺,在于女性的第二性地位。这种女性语言是女性的身体经验和心灵历史的折射,作为小说的叙述策略具有否定男权制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五四”以来,女性写作在不断向前发展,从争取个性解放到女性意识的张扬,一直到近年来的身体写作等,女性写作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经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女性写作与女性身体是本文重点讨论的一个主题,在探讨了女性写作与身体的关系的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写作向何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杜莎的笑声》作为西方女权运动的理论代表之一,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女性写作都起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该作品的阅读,本文力图在综观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走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身体写作”这一概念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7.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将女性叙事置于农村经济变革的宏大背景,反映了乡村女性解放的社会境遇。与穿梭于都市,揭密中上层女性命运的“个人化写作”不同,作者的女性视角不是床第之间的欲望比值,而是社会文化场域的命运思考。女性话语淡出身体体验,文学表述弥漫着诗意,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8.
《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对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在意识与现实两个层面性关系的描写,阐明了女性所遵循的现实原则。在以无过错为基本内容的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女性产生了性的迷茫,这既是女性现实生活性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也反衬出当今文学创作中性的泛化描写过于夸张甚至虚妄。  相似文献   

9.
《我承认我最怕天黑》通过对女主人公与三个男人在意识与现实两个层面性关系的描写,阐明了女性所遵循的现实原则.在以无过错为基本内容的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女性产生了性的迷茫,这既是女性现实生活性状态的一种真实写照,也反衬出当今文学创作中性的泛化描写过于夸张甚至虚妄.  相似文献   

10.
“女性写作”是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苏提出的,是出自妇女并面向妇女的写作,所表现的是与女性的生理体验相关联的女性经验和潜意识。本文试围绕日本女流作家林芙美子的代表作品《浮云》、《晚菊》,从双重身份的手法、心理描写、具体意象的手法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解读其女性写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身体书写是陈希我划开生活表象、解剖人性的利器。《我疼》这部小说集,每一篇都涉及关于身体的书写。从身体的感官疼痛入手,分析其独特的修辞式性描写和自杀叙述,在陈希我看来身体和灵魂不是分离或依附的关系,肉体之痛就是精神之殇,身体被赋予与灵魂同等重要的意义,疼痛就是感知存在的方式。阐明了身体书写对陈希我小说中“精神叙事”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乔叶始终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她通过女性生命中的自我探寻、两性战场上的情爱博弈、异质文化下的城乡碰撞三个维度,写出了现代人的情感和生存状态,体察着社会中复杂的人情人性,并注入宽容仁慈的女性情怀。  相似文献   

13.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小说《磨盘》的女主人公罗萨蒙德是在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在《磨盘》中,罗萨蒙德在与乔治唯一的一次偶合就怀了孕,犯下了"原罪",而其救赎的方式——将男性边缘化,使其成为女性的"第二性"与"他者",用母爱取代性爱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蕴涵了德拉布尔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既不同于传统女性又有别于激进女性主义者,既倡导女性独立,又强调做母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代表作品。作者通过莉丽对女性自身从遗弃到反省再到超然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的困惑艰辛,从而道出只有拥有双性理念才能彻底解放的女性主义核心。而同样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的《守望灯塔》,是简妮特.温特森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小说记录了银儿从学会讲述故事到发现爱,并成长为双性同体艺术家的历程,文章同样时刻贯穿女性主义核心。其小说非线性叙述和互文性的角度凸显了温特森多维交织的叙述特质。  相似文献   

15.
上海的四十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而期间女性作家文本中的性爱书写也同样突破了以往女性书写的模式与常规,显示出了别样的书写风格,她们更直白、袒露地言说着自身在尘欲罗网中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6.
Rapid evolution of reproductive barriers driven by sexual conflict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Gavrilets S 《Nature》2000,403(6772):886-889
A growing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extremely rapid evolution of traits and proteins related to fertilization in many diverging taxa. These data come from studies of sperm or pollen competition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and from molecular studies of fertilization proteins. The positive selection for evolutionary novelty that appears to be acting on fertilization systems seems paradoxical because successful reproduction requires the close matching of female and male trait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perpetual coevolution between the sexes can result from sexual conflict in mating. Sexual conflict occurs when characteristics that enhance the reproductive success of one sex reduce the fitness of the other sex. Numerous examples of sexual conflict resulting from sensory exploitation, polyspermy and the cost of mating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otential for coevolution due to such conflict has been evaluated experimentally. Here I develop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describing co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male and female traits involved in reproduction. The model shows that continual change in such traits at a constant speed is expected whenever females (or eggs) experience fitness loss from having too many compatible males (or sperms). The plausibility of runaway coevolu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size. Rapid evolution of reproductive barriers driven by sexual conflict may explain increased speciation rates after colonization of new habitats ('adaptive radiation') and high species richness in resource-rich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7.
女性人物形象书写是花间词人创作的基本取向。但同为花间词大家的温庭筠和韦庄,其词风有着较大的区别。温词尤为注重名物装饰,韦词则常以舒畅、淡秀的笔触去描写女性的音容与情怀。温庭筠与韦庄词中所使用的语言,无论内容意识,还是外在形式,都带有强烈的女性语言特色。韦庄词以一种冷静旁观的角度去描写女性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被看"的"他者"和客体,而温词却与之相反,仍以闺阁女性的口吻述说着婉丽绮靡的相思愁怨。两种不同词风的形成,与他们的生活道路、师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在杨振声的短篇小说《她为什么忽然发疯了》中,同性恋爱的题材仅仅是批判社会的一个工具,目的是呼吁营造良好的男女恋爱环境。凌淑华的《说有这么一回事》从淡化女主人公的"男子气"和深入刻画女性心理活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改写,这种改写不仅肯定女性具有自主开发情欲的可能,同时通过模仿新女性对性别规范的自觉遵守,讽刺性地揭示出其所遭遇的自由解放困境。  相似文献   

19.
藏族厚重的历史与民间文化深刻影响着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写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文明和本土民族文化的双重语境中,藏族女性汉语小说写作日益呈现出某种混杂性,生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女性话语。当代藏族女性汉语小说的本土化书写主要体现在藏族女性生命历程与藏民族文化记忆之间的互动、藏民族民间习俗的性别内蕴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藏族女性基于本土文化的多样抉择等方面,显示出当代藏族女作家对女性民族历史、女性主体重构的努力以及对本土民族文化女性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女作家散文创作成果斐然,研究者多集中于素素《独语东北》系列和迟子建散文,探讨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文化内涵、女性创作特色等问题,但也有很多不足与缺失,为今后东北女性散文研究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