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卓绝的才华和罕异的性格,与其特殊的生存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时困扰张爱玲的时代梦魇为其作品带来了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庭梦魇与爱情梦魇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中悲悯与冷彻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卓绝的才华和罕异的性格,与其特殊的生存境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时困扰张爱玲的时代梦魇为其作品带来了洞彻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荒凉感,家庭梦魇与爱情梦魇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其性格中悲悯与冷彻并重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其独具的全新的角度对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细致人微的刻画与剖析,她为我们探索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形象性的史料,揭示了第二性成为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囿于特定生存环境和传统写作规范的影响,张爱玲经历了作为作家与作为女性身份的双重焦虑。张爱玲通过日常生活和女性生存的书写建构女性身份。她对日常生活的发现和重视,使日常生活重返写作场域;她从女性视角书写女性,让我们看到女性作家如何做到忠于其生活、历史文化现实及其自身的性别特质。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在作品中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的命运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人性的真相予以揭示与还原:人跳不出饮食男女的圈子,因为摆脱不了欲望的支配而必须忍受永恒的悲剧.她在揭示与还原人性真相的同时,又以审美的、诗的哀感去中和现世的苦难.  相似文献   

6.
魏加尧 《科技信息》2012,(32):211-21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往往超越了对女性形象的平面描写,她善于通过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环境的剖析,揭示女性如何质变成自私、冷酷、变态乃至异化的悲剧性格,展现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本文首先对张爱玲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独特性作归类研究,以此和传统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外,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大背景、独特的个人经历、成长过程中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等多侧面揭示其创作成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一贯以生存本位的态度审视女性世界,她小说中那些自食其力、独立自尊的职业女性形象虽不及旧式女人鲜亮,但她们身上却体现了张爱玲对女性生存和女性自身解放的深层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几部中篇,在展示人们惯常认为的一些洋场怪状及人性负面外,主要是描述了生活于乱世而又一无所长的普通女性的生存及她们为了生存而作出的各种努力和挣扎。这种女性的生存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这一认识渗透了张爱玲自身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的鲁迅杂始终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鲁迅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要求是争取生存权、温饱权和发展权,三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他希望人们正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抗一切妨碍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致力于现实中国社会、人生与人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鲁迅杂始终关注现代中国人的生存问题。鲁迅认为,“现代中国人的生存”要求是争取生存权、温饱权和发展权,三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他希望人们正视现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反抗一切妨碍现代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致力于现实中国社会、人生与人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独具个性,写出了在日常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冲突。在生存困境中,精神最终让位于物质,而人性同时也被现实悄无声息的压抑、扭曲、甚至异化。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是中国历史上"海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但她的小说却不同于一般海派的写作风格,往往在情爱纠缠之中,流露出对现实人生的殷切关怀。不管是早期《传奇》对世纪末小人物苦难庸俗的平凡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还是中后期对政治的谨慎回应,张爱玲的作品中都弥漫着浓厚的现实主义氛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小说所表现的女性婚恋是缺乏爱情的婚恋,在这种婚恋中女性的追求最终都指向一种实实在在的生计需求和生理欲求。由此可以窥见张爱玲陈旧落后的女性观及其生成的现实文化和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塑造的白流苏,与雪漠在《白虎关》中塑造的兰兰、莹儿,在情感经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她们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作为女性,婚姻的不幸让她们只能在改嫁或守寡之间选择,但两者都是女性永远的梦魇。原因是: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男权中心的社会结构;经济上的贫困和依赖。三位女性的情感历程,为我们提供了窥见中国女性生存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女作家张爱玲,80年代的台湾女作家施叔青都曾以香港为背景,写出了她们的“香港传奇”和“香港故事”。她们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揭示了都市女性苍凉的生存境遇,并对女性解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作家笔下的城市建构、都市女性生存境遇及都市女性的出路三方面来谈张爱玲、施叔青作品中女性与都市的情感纠葛。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用嘲弄和批判的笔法,书写她作品中包括父亲在内的男性形象,他们由表及里的残缺情形,表达了她对男性世界的无情贬抑和彻底颠覆.被张爱玲放大了的男性的人性弱点与阴暗面书写,是建立在人与时代的命定结构关系之上的.这别有意味的男性世界重设,消解张爱玲对现实与未来的荒凉感和悲剧感,是她荒原意识的另一种诉求.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在关注和展示世俗平凡人生的同时,更努力地探触到了人物的心理世界,其所形成的对现代人的内心生存状态的发现和描绘,使她的作品成为一种对生命意识的个性化的隐喻,从而也形成了张爱玲创作的非美学原则的心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人类文化的危机,人类生存方式的危机,人类应当而且必须寻求新文化,以期化解人类的生存困境。生态文化正是时代的呼唤,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从文化的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20.
庄子生命情怀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始终热切地关注着现实当下的个体生命,他认为个体生命面对物欲与命运的双重困境,解决之道在于内心持有游世情怀,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符合生命本性生存的"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