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电网中负载传导骚扰测量与门限值标准都基于传统的混合模方式,包含共模和差模骚扰。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中,信号通常以差模方式进行传输,共模骚扰能够得到有效抑制,而电网负载中差模骚扰是影响电力线载波通信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耦合装置的差模传导骚扰测试方法,该电力线耦合装置能够有效地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对差模信号进行提取。测量并研究了不同类型家用电器的差模骚扰特性,对比分析了所提出的差模骚扰和传统混合模骚扰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差模传导骚扰相较于传统骚扰具有更大的骚扰幅值。所提出的测试方法能有效地对家用电器的差模传导骚扰进行测试,为建立电力线差模传导骚扰限制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2.
矿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电磁骚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矿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的产生机理和幅频特性,确定了其主瓣频率在100 MHz以内,并结合巷道中电磁波的传输特性,计算出辐射骚扰的衰减率,认为辐射骚扰不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在矿井中的主要传播方式.利用传输线理论建立了矿用电缆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得到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传导骚扰的衰减特性,结果说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能量主要是以传导方式传播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矿用电子设备抑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骚扰的抗干扰措施,确定了井下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试验等级为3级.  相似文献   

3.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辐射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中存在的电磁辐射问题,以电能表作为受试设备,利用场强仪和频谱分析仅对电磁脉冲辐射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射频传导试验中的辐射场具有很大的场强,在电能表附近住置,可以达到90V/m。有比较宽的频谱,主要分布在几十至几百MHz之间。  相似文献   

4.
电磁兼容性为轨道交通车辆一个重要问题,电磁兼容测试为该问题提供测试数据。本文将介绍昆明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车辆电磁干扰试验,包括列车传导发射试验、车载应答器天线端口射频噪声试验、列车对计轴器探头干扰试验、列车低频磁场测试和列车对外射频电磁骚扰测试。  相似文献   

5.
利用ATP软件仿真皮带电机暂态过程,并运用传输线模型分析瞬态脉冲沿巷道和电缆的衰减特性. 结果表明,理论上电机起动、制动及负载突变时产生的瞬态脉冲电压峰值最大为额定电压的6倍,电流峰值最高可达额定电流的11倍;瞬态辐射发射对皮带巷电磁环境的影响较小,而瞬态脉冲沿长电缆传播会产生较大衰减. 确定煤矿井下现场测量工具及测点布置方法,分析比较实测数据与理论值,结果说明皮带电机起动和制动过程产生的瞬态辐射骚扰可以忽略,瞬态传导骚扰较大,但脉冲峰值最大不会超过额定值的4倍. 提出的井下现场测量方法、获得的实测数据和理论值为矿井电磁兼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照明设备除了光学、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性能测试外,重要的一项测试就是电磁兼容性(EMC)测试,其中电磁辐射骚扰是电磁兼容所要考察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辐射骚扰是电子电气设备自身所产生并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形成的电磁骚扰。而电波暗室法是被公认的最有代表性、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电磁辐射骚扰的测量方法。对于照明设备产品,GB/T17743《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给出了辐射骚扰的两种测试方法,即电波暗室法和  相似文献   

7.
带换向器式电动机的家用电器会产生严重的电磁骚扰.根据其产生电磁骚扰的原因及途径,阐述了抑制带换向器式电机的家用电器电磁骚扰的措施.并强调了在产品的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其电磁兼容性能.  相似文献   

8.
车载通信系统间电磁骚扰耦合仿真对评估系统联合工作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车载通信系统间电磁骚扰耦合不仅要受到地面多径效应的影响,而且与车辆间队形、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利用FEKO软件,仿真分析了两车组成横队时的电磁骚扰耦合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车载通信系统间电磁骚扰耦合随间隔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高速动车组车速对弓网离线电弧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时的车体振动使得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产生电弧放电,从而产生电磁骚扰,研究由弓网离线电弧放电形成电磁骚扰的特征,为评估电磁骚扰对动车组安全的影响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动车组极高的运行速度与高速接触网系统振动方程导出弓网的离线概率、弓网接触力和接触线动态抬升量与速度的关系;建立了弓网电弧放电模型,对弓网电弧离线放电的电磁骚扰进行仿真;最后,分析了不同车速条件下,弓网离线电弧放电电磁骚扰发生的频率、大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潘远济 《科技资讯》2014,12(16):27-28
在中国销售的智能卡计费终端属于金融及贸易结算电子设备,属于CQC自愿性认证产品,电磁兼容方面需满足GB9254-2008(idt CISPR 22:2006)《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标准的限值要求,标准中对此类产品在150 kHz~1000 MHz频段的电磁干扰做了明确的要求。本文以本人从事的电磁兼容检测工作中,以湖南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为例,围绕国家标准规定的150 kHz~30 MHz电源端子骚扰电压和30 MHz~1000 MHz辐射骚扰测试项目展开,介绍了电源端子骚扰电压和辐射骚扰的测试方法,以及针对相应项目超标的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交流变频驱动系统在使用中对其它电气线路造成干扰的问题 ,对干扰形成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典型驱动电路的辐射特性。结果表明变频器换流时产生的高次谐波是驱动系统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 ,它通过静电耦合、电磁感应、辐射和地线传导等途径对其它控制和测量电路形成干扰。根据电气线路对干扰的敏感程度 ,对电气线路进行分类 ,在具体使用环境中对不同类型的电气线路有选择性的采取屏敝 ,合理接地和加装滤波器等措施 ,可以有效地防治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线性控制器无法满足汽车电子节气门控制要求的问题,利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进行了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器研究。首先根据博世公司的电子节气门性能指标,给出了参考过渡过程和采样时间的选取准则;然后通过将建模误差等不确定性看作加性外部扰动,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实时估计出作用于系统的扰动总和,并给予补偿。仿真表明,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实现电子节气门的快速跟踪控制,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电磁干扰通过传导或辐射两种途径作用在电子设备上 ,使它产生非有用信号 (干扰 )响应 ,误动作 ,甚至被彻底破坏。 EMI电源滤波器是一种连接成低通滤波器的 ,由无源元件构成的多端口网络。它不仅能衰减沿电源线传导的 EMI能量 ,同时也对 EMI的辐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EMI电源滤波器是电子设备设计人员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智能化 GIS 设备的发展,GIS 设备上集成了大量电子设备。GIS 设备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瞬态电磁过程主要经由“传感器—二次电缆—智能组件”这段电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影响。笔者首先基于传输线网络理论建立了开关操作产生的地电位升对“传感器—二次电缆—智能组件”回路的耦合计算模型,然后通过验证实验证明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最后对不同屏蔽层接地方式下的各传感器端口和智能组件各端口及端口间的骚扰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各骚扰电压受接地方式的影响较大;通过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开关操作电磁骚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电子收费(ETC)通道设置的必要性,研究高速公路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模型。【方法】在元胞自动机NaSch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向单车道的收费站路段提出交通流的能耗公式,并数值模拟周期边界条件下车辆在收费站的滞留时间对交通流能耗的影响。【结果】车辆在收费站的滞留时间越长,道路上交通流的能耗值越小,对应的流量和平均速度也越小,交通堵塞现象就越早发生;人工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比电子收费站路段的交通流能耗值小。【结论】人工收费站路段比电子收费站路段更容易发生交通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计数器是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控制及显示元件。其工作的可靠性和抗扰性直接影响到控制系统的下沉运行。对于计数频率要求不高,计数值不多且有强干扰的场合,采用电子型计数器不经济,因为它必须配备抗干扰电源;而采用电磁型计数器也不尽如人意,因为它的可靠性差,寿命短。  相似文献   

17.
孟桂芳 《科技信息》2009,(19):53-54
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目前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常晶体电场的计算中只出现偶次项。这是只用到量子力学的一级微扰的缘故。本文通过二级微扰的计算,写出了晶场效应的奇次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变分原理, 对三维球坐标下的准地转流, 建立了优化的 Poincaré不等式, 从而得到了优于以前结果的非线性稳定性定理. 并建立了关于扰动能量, 扰动拟能及 扰动边界能上界的精细的显式估计.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了基于火焰图像处理的炉膛辐射能信号检测系统对湘潭电厂300MW燃煤机组进行了现场检测,并对机组进行了锅炉燃料扰动和汽机调门开度扰动的开环试验,获得主汽系统的动态特性,将炉膛辐射能信号引入燃烧控制系统,对入炉燃料量进行反馈控制,仿真试验表明,该控制方案可以有效克服燃料量内扰和负荷外扰对主汽压力的影响,维持主汽压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