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货币供给量超速增长的内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近几年一直持续高增长状态,为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必须合理控制其增长幅度.通过对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的内在原因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增多主要由外汇占款增多所致.要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必须从外汇的角度出发,拓宽我国石油、能源的战略储备,且短期坚持盯住美元,长期发展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第四极.  相似文献   

2.
高苗 《科技信息》2010,(28):140-141
本文在对货币方程式进行动态处理的基础上,对我国1990—2008年的价格水平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货币方程式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进一步得出:价格水平所表现出来的上涨或下降现象归根结底是由实际货币需求量与名义货币供给量之间不一致所造成的,并对货币政策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而中央银行任务的实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是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4.
5.
金融创新引起了货币定义与供求关系的全面变化,导致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与预期目标发生了偏离。放弃以利率为指标的需求调节型货币政策,建立能全面反映金融创新特点、以广义货币量M2或M3为指标的供给控制型货币政策是今后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货币供应和信贷,而中央银行任务的实施是通过“货币政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央银行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体制改革是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供给量和需求量预测存在的不足,提出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方法,从而为房地产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的理论界都存在较大的争论。西方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货币非中性;货币短期内非中性,长期内中性;货币完全中性。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理清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经济金融的实践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货币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伴生的客观经济现象和规律.对经济货币化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经济货币化过程中货币的作用,对于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货币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货币供给量增长率应当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保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和作用机制描述的基础上,以2002年1月到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计量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作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指标--消费物价指数CPI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外汇储备是CPI的Granger原因,但是由于外汇冲销政策的有力实施,对CPI的传导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导致外汇领导储备持续快速的增长。外汇储备的这种增长,会不会对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笔者就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以及由此对货币政策产生的冲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就经济理论而言,通货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表明,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货膨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也就是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弱。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通货紧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即通货紧缩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使利率传导渠道失效;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使货币政策效果进一步弱化;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使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减弱;价格的粘性,使通缩时期产出的增加乏力。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产生了对美元的升值,又由于货币供给量、利率、产出水平这三个因素对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影响,限制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速度和幅度。但是,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应保持对美元的升值,这不仅是一个趋势,而且将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作用及合适的中介目标的特征,并分别对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利率与信贷规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的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具有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现实经济结构的非对称性,体现在(1)城乡二元经济;(2)公私产权差异;(3)市场缺陷。  相似文献   

16.
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对现有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挑战,对中央银行的地位、货币发行、金融控制和货币供给等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这是制定电子货币时代货币政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若用线性回归来研究,将会忽略这样两个问题:1)此函数关系是否一成不变;2)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对称性。本文以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来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非对称关系。研究发现,以logistic函数作为过渡函数的ST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PI波动与货币供应量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模型表明,在1993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中国CPI波动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机制转换动态特征。紧缩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加剧;从宽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主要由市场经济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