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据国家商检局介绍,"商检标志"分为"安全标志"、"卫生标志"和"质量标志"三种。标志中"CCIB"字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的英文缩写,尺寸以圆圈外侧为准,分为直径10、20、30、45和60毫米五种。"安全标志"字体和外圈为黄色,底色为白色,"S"是"安全"的英文缩写。"卫生标志"字体和外圈为蓝色,底色为白色,"H"是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部分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单纯以形式表象作为其创作思路的片面性,提出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化表现的重要性.从前沿的字体设计理论出发,深入剖析汉字字体设计之"意"的内在意境,和"象"的识别性、艺术性和整体性.结合相关理论运用例证的方法,重新阐释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表现的内在创意思维、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总结出汉字意象化设计的新理念和创新应用方法,从而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佩娇 《科技信息》2011,(10):167-167
仿宋体是四种重要的中文字体之一,在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于1916年,由丁氏兄弟创造,在20世纪的出版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设计价值难以估量。"聚珍仿宋体"既是一款现代汉字字体设计,又是一款受到传统元素深深影响的字体。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把"多用来作介词,是把字句的典型标志,可是在唐代以前"把"字却只是纯粹动词。把字句是在唐代出现的,对唐宋诗歌中的"把"字进行分类研究,包括动词、名词、量词、介词,而侧重点是介词"把",进一步总结出唐宋时期的把字句主要类型,即处置式和工具式,以及处置式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5.
定中结构中"之"只连接单音节中心语,不能适应词语复音化的发展,这是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底""的"都可连接多音节中心语,但"的"原是入声字,宋元时期其辅音韵尾脱落,与轻声相似,这使"的"更适合连接修饰语与中心语,并最终成为定中结构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是一位主动探取西方思想资源的现代新儒家,其现代观是在中西思想激荡中形成的。冯友兰注重社会"新性",其所论说的"新性",不仅是从逻辑原点上说,更是从实践层面的一国、一民族及社会改革层面上说的;他依据社会"新性"来论述其开来、继往的现代观,其精彩之处,就在用开来与继往的辩证过程来表征"革命"这一范畴,他认为若忽视了革命亦是继往,则对于社会上的变革,必将产生误解。冯友兰对"制度"演进有深刻的认识,他以现代制度演进的实例,来支撑其社会"新性"的原理,这其实是冯氏的深刻之处。将辛亥革命视为中国现代化的步骤,则显示了冯友兰的理论卓见。  相似文献   

7.
孔伟萍 《科技信息》2010,(22):146-146
当前在书籍、报刊、杂志等出版物和电视及网络上错别字和病句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三个虚字"的"、"地"、"得"混淆着用的文章比比皆是,本文就"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8.
郑显豪 《科技信息》2010,(19):I0151-I0152
"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符合现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应当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以改变陈旧落后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推介"快乐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注重实效性和长远性,在教学形式上应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体,注意多样性,在考核方法上,应使学生体验到创造感、成就感和乐趣。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学生中,笔者认为要着眼"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注重"激",点燃学生希望之火,立足"导",促成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丝不挂"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形容赤身裸体,但这个意义相对晚出,《汉语大词典》在这一义项下,引用的例证是宋代杨万里的《清晓洪泽放闸》诗。其实,这一成语最早源于汉译佛经,原本形式为"寸丝不挂",此外,还有"一缕不挂"、"一丝不著"、"不挂一丝"、"不挂寸丝"、"不挂一缕"等形式,由于类推机制的作用等原因,最终,确定为"一丝不挂"。  相似文献   

12.
胡宏伟 《科技资讯》2013,(34):153-154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设计课程教育现状的浅析,结合"大学城空间"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平台的建设、学习拓展资源库的建设、空间教学团队的建设、平台的应用与成果等五方面进行了课程资源平台建设实施的阐释,旨在运用新技术探索与研究高职院校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文言文教学要联系"形训"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提出形训在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作用:(1)掌握汉字的形声系统;(2)区别字体字义;(3)推求词的本义;(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知识、匡正谬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分析火灾发生前后"消"与"防"的主要矛盾,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在预防中重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抓责任落实;在消灭中注重科技手段和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职高专英语教育具有高等英语教育与职业英语教育的双重属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郭光武 《科技咨询导报》2010,(25):224-224,226
汉字字体设计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追根溯源,汉字来源于象形符号,具有图形性特征。汉字的图形化表达可增强文字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设计师可以运用抽象汉字的具象还原、"形"和"意"的对应联想、图形装饰以及借鉴构成学原理,创造出具有"图形意味"的视觉形象,是字体设计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庆方言中,副词"好"加上形容词(文中用"好+A"表示)的形式在句法中有一些固定的语法意义。"好+多/大/久"是疑问句中的高频词语,可以询问范围,也可以询问特指内容;"好+A"的否定形式"好+不+A",表示"对眼前事、物的暂时性否定"。"好好"修饰动词可以指"对行为动作很满意",也可以表示讲话者"希望、建议、提醒受话者如何",还可以传达讲话者"对受话者目前的行为不满,并且希望对方放弃目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标记理论,认为重音是"焦点的口头标记形式",通常所说的"焦点标记词"应该属于"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通过对70部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式,考察了"被+NP+给+VP"与"被+NP+所+VP"这两类格式中虚词"给"与"所"的隐现规律,得出复合被字句中"给"与"所"的语法功能;在"焦点标记"理论基础上,文章通过论证得出,"是"、"给"与"所"都是焦点的书面标记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丁玉芳 《科技信息》2010,(15):224-225
进入产品化时代的今天,文字作为美化生活、传递思想、交流感情的基本媒介,其创意设计已成为当下人们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以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的视角加以审视,字体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正在被广泛地运用于标志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等专业设计领域,并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