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英译活动的目的是向英语语言区传播中国文化。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唐诗英语译文能否被英语文化区读者理解并接受。应当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对唐诗英译活动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英语文化区唐诗英译读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唐诗英译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描写的典范之作《卫风·硕人》,连用六个比喻,形象生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理雅各和许渊冲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处理这些形象.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对这两个译本对女性形象描写部分的不同翻译处理进行研究,主要从最佳关联、译者意图与目标读者期待方面对两个译本的不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近日,电影《赤壁》因其英文译名“Red Cliff”引起广大受众及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质疑。针对该片名英译的“音译VS意译”之争,本文从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理论溯源、全球化进程中译者的文化心理嬗变、中华文化语汇英译标准的建立与实施等方面就“赤壁”现象提出个人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2,(3):102-10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审视林语堂英译《扬州瘦马》,分析林译《扬州瘦马》如何受译者自身经历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基于“三维转换”翻译策略研究林语堂适应《扬州瘦马》的翻译生态环境,通过适应性选择转换实现最佳译文,成功地将明末清初扬州特有的瘦马交易现象介绍给西方读者。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人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从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两方面,可找出英语习语汉泽与汉语习语英译方法的相似点与差异。英汉习语翻译若干问题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不是发生在真空中的,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活动得以完成的根本保证。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孙子兵法》翟林奈译本和闵福德译本为译例,从底本选择、体例编排、文本解读和翻译策略四个方面。可深入了解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我院教授、院长林继中博士新著《唐诗与庄园文化》,于一九九六年五月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人心态、诗歌创作和美学意蕴三个层面展开对唐诗与庄园文化各种关联的探讨,意在展示庄园文化对唐代文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最后作者将这种种关联归结为佛教禅宗与道家玄学思维催化下一种诗歌美学意蕴的“韵外之致”。该书系“唐诗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种。《唐诗与庄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翻译过程中“忠实”与“通顺”要兼而顾之,这在理论上说简单易懂,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却十分不易.提出翻译过程中有“愚忠”与“明忠”之分.“愚忠”是“死译”、“硬译”之法,会导致受众阅读过程不愉快、误读、产品滞销等不良后果,甚至会严重影响外宣实效.“明忠”则指在充分考虑译入语受众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忠实于原文形式并完美传递原文信息,或者在译入语生硬或受众无法接受的情况下采用忠实原文意义的翻译方法.译者要消除“愚忠”坚持“明忠”.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的审美空间理论主要集中在其《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1949)和《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1943)等数篇论文中。他的审美空间理论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意境”中蕴含的审美经验理论.所作的全面系统的阐释和发挥。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关于审美空间的论述,主要见于《诗歌·语言·思想》及其他一些直接涉及文艺的著述。而追随其思想的一些现象学批评流派(如日内瓦批评),则大多依据《存在与时间冲的理论,来研究文艺作品中的时间与空间。故此,我们在此也将《存在与时间冲有关时间空间的论述作为他的…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文化语境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本篇文章从语境层次理论角度(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分析《故都的秋》及其英译语篇(张培基),并探讨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宋诗之争,自南宋迄于近代,历时八百余年。或扬唐抑家,或宗宋贬唐,聚论纷法,莫衷一是,形成文学批评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案。近八缪,独具慧眼,于唐宋诗评加比较,曰:“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放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政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唐诗如埃荔枝,一颗人口,则甘芳盈须;宋诗如食激揽,初党生涩,而回味隽永。”(《论宋诗》)比喻生动精当,持论公正平允,颇能发人深省。大体说来,唐…  相似文献   

12.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而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它的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电影片名的翻译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很难实现源语和译入语的对等。灵活恰当地使用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理论,就能达到既体现异域文化又符合译入语观众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围城》的语言挥洒自如,摇曳生姿,亦庄亦谐,情趣无限。在这行云流水一般的语句中,作者以其匠心独运的幽默笔法,调侃社会人生,挖掘人物灵魂,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三十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生动画卷。仔细揣摩《围城》的幽默笔法,其形成的条件正如钱钟书先生自己所目惊德的话:“康德尝言,解颐趣话能撮合茫无联系之观念,使千里来相会,得成配偶”(《管锥编》卷1),也正如他在《谈艺录》中自己所言:“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围城》作为一部有别于诗词而同时又与…  相似文献   

14.
依据功能目的论,在分析山西面食食谱文本类型的基础上,归纳了面食的命名特点,并积极探索针对不同类型的面食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为山西面食食谱英译的规范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常常会在英汉语篇结构方面遇到不秒的差异,如:形合与意合、主动与被动等差异问题.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有利提出变通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英语写作的统一性、连贯性、简明性3大写作原则,以科技论文翻译为实例,就科技论文的特点,对其英译部分的常见错误加以讨论和分析,总结出规律和方法,以便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每一种感情都总是与其他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对故乡的感情也是这样,它总是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交融在一起。特别是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乡情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就更浓了。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烩炙人口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千百年来不知激起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夏丐尊先生在《读诗偶感》里说,这个"思故乡",什么人都可以。"为父母而思故乡也好,为恋人而思故乡也好,为战乱而思故乡也好......这类的作品的确可以叫做遗产的了。"而这类遗产,在我们这个文明…  相似文献   

18.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处理模糊语言可以采用“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这两种翻译方法,以弥补模糊语言的美学价值在翻译中的磨蚀,从而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将《三国演义》罗译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方法收集小说的骂词及相应英译的典型数据(译例),在汉英对比分析基础上评析罗慕士翻译骂词的实践。通过对罗慕士翻译骂词的文本目的、翻译方法的讨论,证明罗慕士较好地实现了文本翻译目的,既让英语读者了解并欣赏了汉语的骂词,又为翻译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