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于近期迎来了第七届2010年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第四届中国(东莞)专利周的开幕式。自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实现了一年一飞跃,不断创新、屡有突破。通过举办  相似文献   

2.
徐淑琴 《广东科技》2014,(23):53-55
2006年,广东工业大学作为广东省属的最大工科院校,在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简称设计院),以提升东莞企业的工业设计水平,增强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东莞市政府与广东工业大学进一步加强合作,成立了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简称创新院),作为一个地校合作的高水平综合性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施"设计引领创新",推动东莞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相比众多建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一个年轻的后起之秀。然而,开发建设松山湖,是东莞市进入新世纪以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发展模式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东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未来和自主创新的希望寄托在这个正在飞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11月6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在东莞松山湖总部1号揭牌成立,它将致力于培育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和高端消费产品企业群这三大企业群,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广东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松山湖机器人基地计划用地592.13亩,分三期开发。首期投资4.74亿元,主要营运和开发建设98.35亩的机器人研究院、孵化器及科技创业学院;第二期投资11.54亿元,建设占地131亩的国  相似文献   

5.
正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坐落在广东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签约合作共建的一个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平台,是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院以来,工研院坚持"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的理念,在科技体制机制方面勇于改革,探索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创新之路,成为东莞乃至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科研力量。经过几年的发展,工研院在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和产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正>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1年10月在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成立。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云计算研发机构,也是国内首个拥有自主产权的云计算平台。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云计算专业研发机构,中心着力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育成、科技金融等四大平  相似文献   

7.
正3月25日,由广东省科技厅主办、粤科金融集团承办的"广东省高新区与金融服务对接会"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举行。各高新区、企业与以"粤科金融集团"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机构,分别就设立投担贷机构、项目及资金需求等进行了现场对接和沟通交流,实现"无缝对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他说,2014年要建立覆盖全省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重点搭建广东省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实  相似文献   

8.
东莞理工学院升格为本科和松山湖新校区的建设并不能完全解决东莞青年上大学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利用老校园大力发展城市学院和成人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利用良好的管理和师资条件加上制度创新,努力办好城市学院.  相似文献   

9.
徐淑琴 《广东科技》2014,(23):47-49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下简称"云计算中心")位于东莞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是2011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型云计算研发机构,为中科院非法人单元,注册为东莞市事业法人单位。 云计算中心以品牌、人才、技术、设施和机制等五个方面作为基本支撑,着力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育成、科技金融等四大平台;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0.
近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佟星,在松山湖管委会会见了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宏江博士以及陪同来莞的科技部秘书长张景安一行。佟星在与张景安、张亚勤、张宏江等进行座谈时提出,要加快把松山湖建成东莞科技中心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松山湖不同功能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松山湖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通过对不同采样点表层土壤的采样分析,得到重金属元素在整个松山湖的空间分布情况。结合数据分析各功能区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得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确定重金属污染源的具体位置。该结论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壤、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群健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轻元素先进材料与器件团队(以下简称"轻元素材料团队"或"团队")依托其在轻元素薄膜材料制备领域的技术优势,瞄准高柔性、高导电、低损耗单晶材料方向布局,解决能源交通、高速通信、柔性电路等领域关键核心材料的"卡脖子"问题,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轻元素材料研发和产业基地。在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现场赛(以下简称"创新挑战赛")上,轻元素材料团队联合大连交通大学连续挤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承接了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高强高导铝合金结构与器件一体化制造技术",并荣获一等奖。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08,(9):70-71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通过几年的努力,园区的基础和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开始进入加快核心功能开发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以广州、东莞松山湖、肇庆、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中山火炬和江门等8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珠三角国家自创区")。根据批复精神,番禺并未纳入珠三角国家自创区范围。然而,番禺一直是广州市  相似文献   

15.
徐淑琴 《广东科技》2014,(23):50-52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坐落于科技、山水共一色的松山湖,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占地20743平方米(约31亩),是全国产学研结合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典型代表,于2007年8月17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技厅与东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人才、技术、资本、载体等创新要素的深度有机融合越来越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前奏]2020年7月2日,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暨2020广东创新挑战赛启动仪式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在启动仪式上,赛事实施单位就与赛事有关的技术需求挖掘、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等重点内容进行了专项培训。同时,此次活动在赛事服务平台同步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近10万人次在线观看并参与培训。  相似文献   

17.
领导关怀     
《广东科技》2019,28(10)
正2018年2月24日,马兴瑞省长在东莞调研省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主持召开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研究解决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2018年12月26日、2019年1月15日,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黄宁生一行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鹏城实验室调研。2019年4月14日—15日,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先后前往鹏城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调研,了解省实验室建设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东莞著名文史家杨宝霖曾这样赞叹松山湖的美景:“月星光敛红云出,黛色连山衔晓日。春湖十里漾金波,岸树堤花纷彩墨”。果真,走进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只见四周峰峦环抱,湖光山色,满眼翠意盎然,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公园,而并非一个创新型、便利型、服务型和规范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自2002年始建以来,松山湖按照“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的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快速推进各项工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成效显著,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也于2007年2月份获批落户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并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在广东省火炬计划的支持下,人们已经感受到其即将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制造基地、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及产业人才聚集基地的巨大发展潜力。 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正成长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19.
一、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座落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投资10亿元人民币、占地1500亩的东莞理工学院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5月12日,市政府举行我院新校区规划建设咨询会。12月11日举行奠基。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08,(5):38-38
广东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属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广东省培养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总面积为1404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湛江校区占地227亩,位于富有亚热带风情的沿海开放城市湛江市;东莞校区占地1177亩,位于东莞市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