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汽车清洁燃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随着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开发和利用新型清洁燃料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介绍了气态烃、醇类、生物柴油、合成燃料、氢、二甲醚、燃料电池等目前正在开发的清洁燃料,并对其研究发展状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0,(10):11-11
由西安交通大学和一汽集团公司、大连柴油机厂联合研制的以二甲醚为燃料的我国首辆超清洁汽车日前在西安问世。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系在“Ford—中国研究发展基金”的赞助下,成功掌握了二甲醚的生产和在柴油机上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具备污水处理和产电功能的生物电化学技术装量,在微生物催化下将有机能转化成电能。综述了MFC 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评述了阳极材料及其功能的修饰、阴极催化剂对污水处理和MFC 产电性能的进展,指出MFC电极材料设计和研究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5.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具有去污和产能双重功能的生物电化学系统。本文简要介绍MFCs的工作原理,主要概述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发展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李扬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46-47
中国汽车动力可持续发展同时面临城市大气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双重难题。汽车清洁化的过程,要受到各国排放法规驱动,同时又要顾及节能的要求和所能接受的成本。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汽车节能.降噪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新动力汽车的发展,部分燃油汽车将会被采用新能源、新动力的汽车替代,污染和能源问题将有望逐渐得到改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压缩天然气(CNG)单燃料发动机在耐久性试验后气门座圈失效所造成的气门下沉量及气缸压缩压力降幅过大问题,设计了适用于CNG单燃料发动机的新气门座圈材料.将新材料气门座圈安装在发动机的第2、4缸,而第1、3缸气门座圈采用原材质不变,进行450 h耐久性试验,测量各缸的压缩压力和气门下沉量,并对发动机的气门座圈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气门座圈可以满足CNG单燃料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发动机的气门座圈的失效机制为高温高压燃气环境中因高速、高温和反复冲击所引起的气门与座圈的磨损与腐蚀.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我国汽、柴油生产特点及质量现状和差距,指明了当今汽、柴油质量发展趋势和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的原则,简要介绍了我国清洁汽、柴油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动力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核心,可分为单一式系统与混合动力系统两大类,其中,将燃料电池与辅助电源相结合组成“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已成为业界主流。本文根据辅助电源类型的不同,提出3类FCV混动系统的构建方案,分别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方案、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方案、燃料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方案,并对各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同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的面向FCV的代表性能量管理策略,从理论基础与求解方法的差异出发,将现有燃料电池汽车的能量管理策略分为3类:基于规则定义的策略、基于最优化方法的策略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的策略,并总结了各类策略在最优性与实时性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基于规则定义的策略最易实现,在工程应用中最为普遍,但无法实现性能最优;基于最优化方法的策略能够接近甚至达到理论最优,但存在计算量过大、计算耗时过长、实时性差等问题;以强化学习为代表的基于机器学习的策略有望在最优性与实时性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但目前还存在模型训练耗时长、试错代价高等困难,在实车应用层面还存在一定挑战。基于文献研究与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观点:1)以大功率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功率混合型系统是... 相似文献
15.
胡唯元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1)
科技攻关项目“清洁汽车材料及油品技术开发”旨在通过对制造清洁燃油系列成套技术、新型高效尾气净化技术以及降低汽车自重的新型材料及其关键技术的开发,为满足我国燃油汽车实现高标准排放的需要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理 《科技导报(北京)》2003,(3):58-60
1.开发气体燃料的重要性这里已无需谈论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东部地区大气环境改善的重要意义 ,只谈如何面对快速增长的各类燃油车辆对燃料的需求问题。世界上其它先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之一 ,也是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一定消费能力后的必然结果。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也必然带来很多负面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牵涉到国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目前 ,在石油进口量和消费总量方面我国已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三位。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继续增长 ,今后必将对进口石油有更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