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科技》2016,(11):22-23
米林县地处林芝市西南部,总面积为947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万亩,森林面积480万亩;总人口2.3万,下辖3镇4乡1民族乡。米林县平均海拔3700米,属高原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2℃,年降水量641毫米,日照充足。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米林县丰富的自然资源。米林藏语意为"药洲"。米林县是林芝市藏药材、优质水果、野生天麻、灵芝、黑木耳的主产区。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以天麻、灵芝、黑木耳等食药用菌的种植(栽培)技能、伴生菌的制备和生产为重点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2.
肖国鑫 《广东科技》2016,(11):39-42
正由于波密县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波密县林下资源生物的多元性和优异性,波密天麻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波密有丰富的野生天麻资源,据调查,老百姓每年上山挖野生天麻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20%。由于波密天麻品质优异且绿色无污染,天麻素含量远高于内地天麻,平均含量高达0.7%-1%,"波密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逐年消退之际,最近通过卫星遥感拍摄的地图给人们带来了喜讯: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发现青藏高原最大的冰川群,大大小小冰川共计42个。中国三大海洋型冰川中的其中两个也在波密县境内。  相似文献   

4.
《广东科技》2016,(11):28-29
2015年12月20日-25日,察隅县2015年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培训在察隅县农牧局顺利完成,此次培训为期6天(分2期),察隅县古玉乡、古拉乡、下察隅镇、上察隅镇、竹瓦根镇5个乡镇的138名科技特派员参加此次培训. 这次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天麻、黑木耳、灵芝人工种植技术,林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果树种植技术与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濒危藏药材种植技术,蔬菜栽培技术,温室大棚管理技术,牲畜养殖与防疫等各类技能能熟练掌握等.  相似文献   

5.
第三极冰川变化与地球系统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将气候适应型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目标。要实现气候适应型目标,就要理解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冰川是气候的产物,目前地球上气候变暖影响最大的就是冰川。全球的冰川主要集中在南极、北极和第三极,冰川变化的影响涉及全球性的海平面变化及水资源与水安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广泛发育约10万平方公里的冰川,是纳木错、色林错等高原湖泊的维系者,是长江、黄河、恒河等十多条亚洲大  相似文献   

6.
波密县农业生产具有地质史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异常,土壤种类擎多,野生植被多样的特点,给天麻生产带来机遇的同时,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波密县天麻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天麻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现状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天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祁连山国家公园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为我国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资源。相较于森林、草原、水流等自然资源,冰川资源是一类较为特殊的自然资源,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育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维系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建立统一确权登记的制度要求,论文在分析冰川资源确权登记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中,有必要将冰川作为一类独立自然资源要素统一确权登记,以便使人们从观念上重视冰川的价值,这对祁连山国家公园内冰川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食用菌研究所是我市唯一专业从事食用菌科研及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我所推广品种有: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鸡腿菇、猴头菇;盆景灵芝、药用灵芝、猪苓、天麻等。可为社会提供上述品种的一、二、三级菌种;菌需物资;栽培、深加工(罐头)技术培训或技术承包,均上门指导,保证一次成功。近年来已为我市十二县(区)及鄂尔多斯市、忻州地区等毗邻县、旗培训食用菌专业户近千个。  相似文献   

9.
研究天麻对黑木耳深层发酵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碳源、氮源、天麻和无机盐的添加水平。用正交试验优化添加天麻的黑木耳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0 g/L、酵母膏13 g/L、天麻10 g/L、KH2PO45 g/L、MgSO42.5g/L.  相似文献   

10.
肖国鑫 《广东科技》2016,(11):32-33
科技特派员在基层科技文化推广中起着科技明白人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林芝市波密县科技局高度重视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培训方式,立足于发展现代农业,服务现代农业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式培训,服务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科技特派员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2015年,波密县科技局为发展更多的基层科技特派员,特意从各乡镇选取农牧民开展了多场科技培训,为波密县基层科技事业发展建立起了强大的人员储备.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为低纬度高原,地势北高南低,拥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云南有高等植物1.7万种,占全国种总数的63%左右;我国1.1万余种药用高等植物中,云南有近6200种,居全国首位;云南还是三七、天麻、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上升对我国第四纪环境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期间大面积大幅度的上升,不仅对我国三级阶梯式大地形结构的形成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并且由于它对大气层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而成为现代东亚季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现代东亚季风形成于第四纪初期,并在高原阶段性上升和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的综合影响下不断发展。高原的上升,对我国第四纪古地理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使之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世界其它地区特别是西风气旋带影响地区的显著特点。 作者认为,全球冰期时,中国东部低纬度低海拔的山地是形成不了冰川的。  相似文献   

13.
论海洋性冰川地貌特色及其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括龙门山,贡嘎山,峨眉山,螺髻山,玉龙山等在内的青藏高原东缘,峡谷深切,山势险峻,极高山雪峰林立,海洋性冰川活跃,不少河流的干支流多发源于古冰川U形槽谷中,往下则急转为深切的V形谷,后因高原隆起而成“谷中谷”形态,或是支流以跌水或瀑布形式汇入主流,在有些基座阶地河流相沉积物的底部,保留着一层受过湿热风化带红色的冰川堆碛物,已被抬高至数千m的不同高度,这在青藏高原东缘环境演化过程中,说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序列所反映的气候波动周期长,幅度大,并与高原隆升同步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在高原南缘于喀里山口东面札个纳沟东岸海拔5000-5200m的阿兹秋山岭顶部,残留厚约20-180m的褐红色风化冰碛物。  相似文献   

14.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乡沟位于西藏波密县境内,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年暴发特大泥石流以来,在夏秋季节连续高温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就会频繁暴发泥石流,几次至百余次不等。为了研究古乡沟泥石流活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以古乡沟1964~1965年暴发的中等及以上规模泥石流(Qmax≥50 m3/s)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在期间(5~9月)的气象资料,通过非参数检验方法,发现泥石流暴发与日降雨R和日最高气温Tmax存在密切关系。最后,分别就多雨(R≥5 mm)和少雨(R5 mm)两种气象条件下,分别讨论泥石流暴发概率与降雨和气温的关系,其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与高原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适应西部开发和青藏铁路西时,本文对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青藏高原气候与高原(山)病情况做了概述,以了解高原(山)病的地域流行学,掌握高原各地区的气候等特点,对高原医学研究和高原(山)病防治有指导意义,有助于高原医学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湖与气候之间关系和研究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利用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冰川、冰湖的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得出1976年至2013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与冰湖发育分布特征,对念青唐古拉山区东段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同时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6,(11):26-27
巴宜区,隶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区域,雅鲁藏布与尼洋河在此相汇,素有"西藏江南"之美誉。巴宜区面积102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草场面积56.5万亩,森林面积502万亩。巴宜区平均海拔3000米,相对高差2200-4700米。境内从亚热带到寒带植物都有生长,素有"绿色宝库"之称。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巴宜区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季温和干燥,夏季湿润凉爽。巴宜区是蔬菜、水果的主产区,并且还有以天麻、灵芝、玛卡等食药用菌的种植。因此,培训内容针对种植、养殖业的基本知识,以伴生菌的制备和生产、蔬菜、水果为重点培训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6,(1)
正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同时,这里也是科学研究的殿堂,冰川、积雪和多年冻土等冰冻圈奇观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前往探究。高原的冰冻圈不仅孕育了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也记录着这里独特的气候变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这里地形独特,对亚洲甚至全球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被称作"气候的启动器和放大器",受到全球科学家的关注。人类对青藏高原的现代考察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有记载,20  相似文献   

19.
玉龙山温北川浅冰芯内气候环境信息的初步剖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稳定同位素和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玉龙山温冰川的一支浅冰芯的大部分气候环境信息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揭示近期若干年冰川净积累时期内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冰川的净积累量,且与当地实测资料相对应,该线冰芯的研究也揭示出冬夏季风和融水渗浸作用对冰芯气候记录的影响过程,表明温冰川气候环境信息的时间序列有限,温性冰川浅冰芯现代过程的分析为研究西南季风环流的动态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的数据和卫星图, 结合野外地貌观测, 探讨喜马拉雅山亚东?康马段的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区现代冰川平均ELA 为5717 m, 库拉岗日地区稍高, 为5840~5957 m, 白马林岗日地区较低, 为5333~5373 m, 反映气候与地形大势对冰川ELA的控制。此外, 山脉的走向、坡向、冰川地形坡度以及冰川表面冰碛覆盖、雪崩等对冰川ELA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