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煜词在其建筑书写中继承了“男子作闺音”的抒情传统,通过庭院、阑干、画堂等建筑意象较好地表现了女子相思愁苦、孤寂落寞等闺阁情感。同时,李煜词也重视自身生命体验的抒发,其建筑书写体现了欢宴之乐、思亲之哀、危境之忧、亡国之恨等多样化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论唐寅性格的女性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寅在其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散曲中常常自比女性,并常常以弃妇的形象出现。这些作品很明显地标示出了他人格的女性化特点。这些作品中的夫弃之怨,实质上是作者被抛出政治轨道的政治悲情。  相似文献   

3.
词的女性化特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敦煌词处于质朴本真的状态,叙事性较强,并且直书无隐,人物形象刻画也注重写实性,语言质朴,尚未形成词体"纤婉"、"要眇宜修"的女性化特征,只能说是开始具有某种女性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李煜后期词的成就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词作在语言运用和艺术结构上取得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成就。他的词影响了宋一代的许多词人,同时将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李煜是南唐末代帝王,也是开一代词风的的代表性人物。其前期作品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作品意境深远,风格沉郁苍凉,具有浓重的生命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是唐代笔记小说中的翘楚,以生态学的视角去观照该小说集,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史料和生态思想。这不仅仅表现为文本中有大量的关于自然界动植物生命形态的记载,还体现在小说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探究其中蕴含的生态意识,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李后主这个人的争议颇多,作为一个"人君",他是失败的,失去了江山社稷,因此遭到很多人的非议。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他把这人生感悟融会到他的词中,使他的词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在词的发展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李煜本性中的纯真,使他不适合作为一代帝王,但作为一个主观词人,这种品质却是难能可贵的。李煜的词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与他的纯真个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李煜的后半生在限定的时空中“郁积”着个体生命的痛苦情感,成了探究个体生命苦难的苦行僧。他的痛苦才具有了个体意义。柳永却与封建社会所有怀才不遇的才子一样。他在无奈中拥抱广泛的民间社会,并在歌楼柳巷的狂游中“排放”成一个具有封建社会才子共同精神痛苦的浪子形象。他的痛苦才更有了社会意义。迥异的人生影响了他们的情感方式,同时也成就了他们不同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女性为主体,男性一般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对这些居于从属地位的男性多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描写,这种批判意识的形成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又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2.
李煜词中充斥着感发生命的力量,这是他得以获得历代读者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结合晚唐五代的时代背景、文人心态、社会思潮等问题探讨李煜词中的生命意识,认为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忧患情绪、向往自由的心态、怀疑生命的本质意义并力图超越、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相似文献   

13.
李渔一生布衣,家道中落,却过着奢华的生活。重气节、轻利益的儒家传统思想在李渔身上已经发生了变异,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意识提高都对他有所影响,可以说,儒家的传统思想与商人的治生意识奇异地在李渔身上得到了统一。后世对李渔的评价毁誉不一,这与他的财富观不无关系,尤其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无声戏》集中地体现了李渔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4.
李渔的《闲情偶寄》对女性的审美从体态、容貌到神采再到心性、才艺,进行了全面的观照。尽管他是立足男权中心文化来观赏品鉴女性,有其不足,但是在女性审美中他强调和谐自然,还指出内修能提升女性美,这些审美观在当今社会仍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离骚》作为屈原辞当之无愧的代表,不仅处处流露出屈原厚重而又令人景仰的生命体验,而且也鲜明打上了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层层嬗变、层层演进的深深烙印.巫卜文化、史官文化、士人文化三种在发生学上界限严格的文化形态,都可以在《离骚》中找到相应的影响.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和纷纭错杂的时代文化特征,加之楚民族特有的审美倾向,共同造就了《离骚》艺术风格多元化的综合气象.  相似文献   

16.
以"义"为核心,对项羽既重情义,又失仁义;既有侠义,又无道义的道德错位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错位的根本原因是其复仇和嫉妒狭隘心理在作祟,并由此导致其政治上、军事上一系列的决策错误,最终造成了项羽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浅析李渔《风筝误》中“风筝”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筝误》是明末清初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的代表作品,此剧以"风筝"命名,"风筝"意象贯串全剧始终,起到了重要作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明确提出了"立主脑"的观点。他强调"弃旧图新",借用"风筝"为引子,给"借诗传情"这一陈旧的情节模式注入新意。在戏曲创作具体结构上,李渔对前代文学中"风筝",尤其是元曲中的"风筝"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巧妙创新。从总体原则和具体结构两个角度出发,"风筝"在李渔的戏剧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18.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