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19,(1):110-112
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档案文化资源的服务与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手段,信息化背景下档案服务与利用应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以创新为前提,集社会职能、信息资源建设、档案产品的呈现、档案文化的宣传为一体。本文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校档案馆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在信息化背景下能够提升高校档案馆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具体做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馆资源建设事关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高校在这一领域普遍存在门类不齐全、结构不合理、档案载体单一、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应从增强档案资源建设意识,调动档案馆人员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各类特色档案的收集、整理,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指导等五方面解决。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档案服务的信息环境也有了本质的变化,档案信息资料的生成及传递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方式,高校中的各类不同群体如管理员、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生等,对档案的信息资料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由此可见,高校档案馆各种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对于这种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构建和谐校园最基础的服务力量就是高校档案部门,如何遵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在高等学校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加快脚步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为广大师生提供有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是当前高校信息档案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该文研究和介绍了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现状,详细的分析了高校档案信息的服务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档案资料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根据以上情况对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探讨,以此为基础从各个角度对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高校档案部门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组成部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高校档案馆应该及时地调整信息服务的观念和信息服务的状态,通过适应性的改革,在满足不同客户端的广大信息用户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水准,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影响机关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包括: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档案馆(室)藏不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程度不够、档案人力资源不足等.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馆(室)藏建设,创造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物质条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档案网络服务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馆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意识,重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开展高校档案信息的网络传递、检索、发布及咨询服务.为此,要以网站建设为前提,以档案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构建提高档案用户体验和优化服务效果的档案知识共享服务模式。文章主要剖析了档案知识共享服务内容和总体架构,并从核心技术、用户兴趣与行为建模、知识库管理、知识服务机制,以及知识应用等五方面介绍了基于本体的档案知识共享服务模式形成流程。传统档案知识服务管理面临单一检索、资源利用率低、异构化资源难以实时共享等挑战,而基于本体的档案知识共享服务模式能够使档案领域构建完善的知识共享服务体系,为档案使用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个性化知识效应。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高校档案馆服务现状调查,提出高校档案馆应树立档案"大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围绕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诉求,开展现行文件利用以及家庭档案寄存和毕业生档案代管等服务业务,创新服务手段,增强高校档案馆(室)信息传播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提高服务效率,为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吴君君 《海峡科学》2013,(10):76-77,82
在信息公开背景下,公民对信息需求更具有主动权意识.由于高职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不同类别的档案利用率参差不齐、查档手续繁琐,高职院校档案服务工作成效难尽人意.该文通过深层次的分析,提出从提高高职院校领导的档案意识、丰富档案馆(室)藏资源、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科学处理档案服务中保密与公开的关系等方面加强高职院校档案服务工作,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9.
信息公开化背景下,把档案资料打造成一种信息资源,对高校综合档案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现实中档案工作的理念、内容、方式等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综合档案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突破创新,实施树立创新意识、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平台等策略,进而推动高校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充分利用,提升档案服务工作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唐海鸥 《科技信息》2007,(17):65-65
当前档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通过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加强各项事务管理,促使档案管理现代化。一、创新服务手段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随着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的建立,档案部门将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校园信息化的推广,特别是电子校务的推行,给高校档案馆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不仅档案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用户档案信息需求增多,而且原有工作模式受到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档案馆不能停留在以往简单的档案保存工作上,而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要顺应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在储备一定数量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档案收集、发展信息化、增强服务利用等途径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学校的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影 《皖西学院学报》2002,18(3):115-117
进入21世纪之后,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已由单纯的文献信息服务转变为多角度综合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长足进步和飞速发展,传统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必须革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用户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管”到“用”,通过完备的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进步为科研档案增加了新型文献载体,科研档案馆藏增加与技术服务更新将促使新的高校科研档案观念的形成,通过各种综合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科研档案的资源共享,把准确的科研信息提供给用户,使其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馆是记录学校发展历程的数据库,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学校领导对档案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都在不断提高,但高校档案馆依然存在利用效率低、服务效果差等问题。阐述了高校档案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服务型档案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有必要引导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强化用户为本、服务至上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只有如此,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档案用户所具有的服务需求,进而推动档案用户服务满意度的持续提升。该文在对强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是高校档案部门为满足社会各领域对高校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将隐藏的、静态的档案信息开发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和动态的知识信息,以利于为社会服务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服务。论述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功能及优势,探讨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信息化环境下,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大势所趋。应从电子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及提供利用、加强档案馆网站建设、开展档案缡研工作以加强馆藏档案的报导与传播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和学科馆员入手,以知识服务为基础,依靠高校的资源和人力优势,构建出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为高校用户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知识化、特色化的知识服务,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阐述了学科馆员在知识服务中的定位及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只有正确认识档案编研中源与流、质与量、时与空、人与物的辩证关系,才能充分开发档案馆(室)潜在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君华 《科技信息》2010,(27):I0192-I0192,I0226
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档案工作已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方式向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本文在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高校档案馆独特而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方面,做了有益的思考。全面分析了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做出了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对策分析,特别是在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积极开发利用网上档案方面,提出了有指导意义和操作性的方式方法,从而发挥高校档案资料的最佳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社会的日趋发展,档案管理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不仅仅是面向学校、面向社会的主要提供者。档案信息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即由过去的"文献中心"向"用户中心"转移。以人为本,服务用户是对高校档案管理的重新定位。文章研究了当前高校档案知识服务的状况、发展模式及实现途径,探析了提高知识服务水平将是高校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