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区目前的养蚕方式,房屋占用量大、所需蚕具多,且投资大,已不能适应规模化、专用化、优质高效的蚕业发展要求。要使山区蚕桑生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大棚养蚕技术与山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山区大棚高效养蚕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朝斌 《遵义科技》1999,27(1):21-23
养蚕技术的应用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养蚕技术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能否实现这一目的的要求,就要看研究试验的设计、原理、采取方法、技术路线等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本项研究以小蚕围帐育为理论依据,研究设计了符合农村条件的设备和配套技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桑园单位面积产茧量是衡量蚕桑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桑园高产又是提高单位面积产茧量的前提条件。据统计,去年全国桑园面积1149.3万亩,养蚕1705万张,总产茧57.0235万吨,平均亩桑养蚕1.48张,亩桑产茧49.6公斤。略阳县累计地存桑园5.2万亩,拥有桑树4800万株,年养蚕2.02万张,总产茧65万公斤,平均亩桑养蚕O.39张,亩产茧12.5公斤,生产效率低,桑园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施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加快略阳县“东桑西移”建设步伐,加强我县现有桑园管理,迅速提高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和养蚕量,有效改善养蚕环境,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已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提高现有桑园产叶量,改善桑园低产面积,提出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省力化养蚕技术,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燃料消耗,有利消毒防病,提高功效,提高蚕茧的产量、质量,适应蚕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现将我市重点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城固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先民历来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地理环境优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具备了桑树生长和一年多季养蚕、生产优质蚕茧的环境条件。但近年来在蚕茧质量上普遍有所下降,主要反映上茧率低、解舒率低、色泽黄、烘的干茧售价不高,只能作绢纺原料,势必影响本县蚕桑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凉山州的气候资源、养蚕成绩和尚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理清蚕业发展的思路,提出凉山蚕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点举措:抓发展,开创蚕业新思路;抓基础,完善高产桑园配套技术;抓科技,实现养蚕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镇巴栽桑养蚕面临劳动力紧缺,桑园面积毁损严重,产业缺乏项目支撑,应加强桑园管理和现有养蚕人员技术培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加大蚕桑副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产业示范园带动蚕桑生产发展,走“强村大户”道路,推动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养蚕法劳动强度大,投入大,风险大,是制约蚕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无蚕具养蚕法改变传统观念,以低投入、高产出为宗旨,实现了养蚕料学化。作者在攀西地区进行了连续两年的无蚕具养蚕法鉴定,结果表明:该法在桑蚕生理性状及经济性状上与传统养蚕法无显著差异,其中一些性状还优于传统养蚕法,且可节省养蚕时蚕箔、蚕架及部分蚕网、蚕药的投入、每张种约可节约人民币300元左右。因此,可在攀西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巴贝集团董事长金耀在近10年时间里,一直在做一件突破数千年种桑养蚕传统的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 2019年1月20日,一个让金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巴贝集团在丝绸之府杭州召开发布会,宣告正式攻克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这个世界性难题. 目前,总投资28亿元的工厂化养蚕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2年初投产.从远处看,厂房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这里,或将深刻改变丝绸这个古老产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养蚕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中的一项重要的饲养活动。这项活动既是学生亲历养蚕,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过程,又是了解蚕的生命历程、认识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笔者在抽样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养蚕普遍存在上蔟率不高的问题,通过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学生交谈、查阅资料找到了上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主要原因,笔者采用自身养蚕尝试、与师生交流探讨等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有了针对性的、较合理的方法与措施,学生养蚕的上蔟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在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中,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素养都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12.
1、严格消毒防病,控制蚕病危害 (1)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5-7d,做好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按照一浸,二扫,三铲,四洗,五刷,六晒,七消的要求彻底消毒。 (2)蚕期消毒 秋蚕期易发生僵病和病毒病,管理不当易造成蚕病危害,因此,除养蚕前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外,养蚕过程中更要突出蚕病的防治。收蚁及各龄饷食前,要用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有条件的农户每天使用一次三、七糠。  相似文献   

13.
夏秋季养蚕温高、湿重、病源多,毒力强,容易暴发蚕病,特别容易暴发脓病和僵病,养蚕成绩差,因此,在夏秋养蚕中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4.
栽桑养蚕的目的就是获得优质高产蚕茧,使蚕农增加经济收入。然而,在养蚕过程中,蚕儿往往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由于预防、防治措施不到位,造成蚕茧的产量和茧丝的质量下降,甚至因蚕病严重暴发而一无所获,给蚕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中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才能达到防病夺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杨红  姜虹 《遵义科技》1997,25(4):17-18,22
试验结果表明:桑园不同配比以,所收获的桑叶养蚕,对蚕的体质和茧质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的各处理区区万头蚕收茧量和担桑产茧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水平,其中以N,P,K三种肥混施收获的桑叶养蚕增产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蚕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据史料记载,桑树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在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现桑、蚕、丝、帛等字形,到了周代,采桑养蚕已是常见农活。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1926年我国考古学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一个半割的、似丝的茧壳”。  相似文献   

17.
奇云 《科技潮》2004,(1):46-47
中国栽桑养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技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通过闻名于世的古代“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传播。以骆驼和沙漠为背景的古代“丝绸之路”已成为记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将构筑起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吴强 《汉中科技》2014,(3):41-42
本文针对汉台区养蚕生产中多发、及发生原因,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防治对策,较强的指导性。易发的血液性脓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用剑蚕草饲养桑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剑蚕草和桑叶配合饲养桑蚕,采用七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其中“一日2桑1草”为饲养桑蚕的最佳方案,为南疆发展养蚕事业提供了养蚕新饲料。  相似文献   

20.
1、蚕前消毒:养蚕前,把养蚕和贮桑的一切用具全部搬出,扫洗干净,用有效氯浓度1%的漂白粉液和2%石灰浆对蚕室蚕具彻底消毒,有条件的最好将蚕匾放在石灰水中浸泡15分钟,蚕室的墙壁用5%的新鲜石灰浆粉刷,蚕网用开水煮15分钟,然后将洗好的蚕具晒干后搬进蚕室,对蚕室加温补湿,使温度保持在21℃左右,干湿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